- 年份
- 2024(8546)
- 2023(12589)
- 2022(10099)
- 2021(9290)
- 2020(7673)
- 2019(17141)
- 2018(17164)
- 2017(30577)
- 2016(17046)
- 2015(18854)
- 2014(18675)
- 2013(17571)
- 2012(15708)
- 2011(14211)
- 2010(14789)
- 2009(13842)
- 2008(13501)
- 2007(12331)
- 2006(11301)
- 2005(10761)
- 学科
- 济(57628)
- 经济(57539)
- 管理(42945)
- 业(37622)
- 企(31052)
- 企业(31052)
- 中国(22255)
- 农(19875)
- 制(18721)
- 业经(16713)
- 方法(16079)
- 财(15620)
- 理论(14791)
- 学(14690)
- 教育(14192)
- 地方(13559)
- 体(13525)
- 教学(13145)
- 农业(12748)
- 数学(12496)
- 银(12374)
- 银行(12349)
- 数学方法(12086)
- 行(11913)
- 融(11463)
- 金融(11455)
- 体制(9970)
- 发(9908)
- 贸(9731)
- 贸易(9720)
- 机构
- 大学(224875)
- 学院(224775)
- 研究(83637)
- 济(82475)
- 经济(80116)
- 管理(75953)
- 理学(62972)
- 中国(62869)
- 理学院(62179)
- 管理学(60539)
- 管理学院(60113)
- 科学(50499)
- 京(50194)
- 财(43618)
- 所(42476)
- 农(39615)
- 江(39212)
- 中心(37937)
- 研究所(37920)
- 范(35537)
- 师范(35102)
- 北京(32184)
- 业大(32075)
- 财经(31783)
- 院(30990)
- 州(30765)
- 农业(30505)
- 技术(29075)
- 经(28656)
- 省(28547)
- 基金
- 项目(141577)
- 科学(109554)
- 研究(109191)
- 基金(97190)
- 家(85143)
- 国家(84365)
- 科学基金(71028)
- 社会(65142)
- 社会科(61333)
- 社会科学(61319)
- 省(58238)
- 教育(53395)
- 基金项目(49291)
- 划(48338)
- 编号(47052)
- 自然(43778)
- 自然科(42775)
- 自然科学(42759)
- 自然科学基金(41930)
- 成果(40942)
- 资助(38891)
- 课题(35378)
- 重点(33026)
- 发(31356)
- 年(29954)
- 部(29633)
- 创(29588)
- 项目编号(28194)
- 性(27940)
- 创新(27581)
共检索到37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晓革 桑锦龙 杨君
我国高考综合改革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从分批推进的实践来看,也面临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包括“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存在,“选择性”政策设计的育人初衷面临现实挑战,“唯分数论”积弊仍然存在,以及考试评价作用未充分发挥等。这些问题涉及教学、考试、招生录取等多个环节,彼此影响,内在作用机制复杂。深化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从核心素养导向、人才选拔推动、学生发展为本、考试评价促进,以及信息技术赋能等方面,促进教学、考试、招生一体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礼业 李政
职教高考制度的提出,源自于现行单轨制高考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作为职教高考制度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招考关系,其理应得到深入讨论与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梳理我国高职院校招考关系的演进脉络,发现职业教育招考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协调职业院校和政府之间,围绕自主发展权和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事权所形成的关系,本质是对教育资源分配权的博弈。近年来中央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催生了招考分离的土壤。从招考一体到招考分离,有利于提升考试工作的专业性与效率性、促进跨专业创新人才与特色人才的培养、维护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质量。然而,实施招考分离仍存在高职院校招生的“关系”之忧、高职院校的招生能力之忧、中职的教学工作之忧以及学生的备考成本与负担之忧等疑虑。未来职教高考的招考关系改革,应处理好中央、地方和学校在招考分离制度中的权责关系,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和项目认证制度,把提升学生对职业院校的选择自由度作为招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以确保高职院校招考制度改革在正确而合理的方向上进行。
关键词:
职教高考 高考改革 招考制度 利益相关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学铁 邢光军
我国现行招生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其在教育性质、结构模式、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体制机制、质量效益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现行招生考试制度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和存在的不利因素,分析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特点,并针对高等教育实际提出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实施多样化的招生宣传方式、完善多维度的招生工作机制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高考综合改革 高校招生机制 人才选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姜钢
当前我国高校招生主要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选拔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二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招生考试制度,三是老百姓对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的要求更为强烈。为此,要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建立基础教育与高考改革的联动机制,建立多样化考试评价体系,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招生考试的录取模式,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推动高考综合改革。
关键词:
多样化 评价 高考 素质教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镇江市人事考试考工中心为夯实人事考试健康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提升人事考试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狠抓机遇,秉承自建自用、共建共享、机构和基地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投资近9000多万元,构建起面积达16000平方米的人事考试基地,为全面完成该市各项人事考试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基地共建成标准化考场47个,计算机考试教室3个。考场全部装配数字监控系统、拾音系统、广
关键词:
人事考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丽君 边新灿 卓奕源
高职院校长期依附于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进行招生,影响了高职教育作为一个独立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壮大。高职教育现存考试内容不科学、不公平,考试方式单一,招生批次"低本一等"等问题。新高考改革提出提高"职业技能"的考试内容占比,探索多元录取机制改革,推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进一步适应了高职的人才培养需要。为此,高职教育应推动其体系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突出课程教学的职业特色,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从专业撤并、院校调整切入推进现代职业学校治理。
关键词:
问题分析 高考改革 高职教育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萍
笔者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招生考试形式改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增加春季高考的考试形式提出“一年考试两次或者多次的方式,但一年只进行一次录取,考生可选择自己最好的成绩参加一年一度的录取”的建议。
关键词:
高考形式改革 原则 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柯春晖就此接受了记者专访。《教育与职业》:请简要介绍《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柯春晖: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关键词:
高考 招生 恢复高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涵 韩宁 关丹丹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求:科学监测高考作为考试工具自身的质量,以监测促考试质量提升;科学监测和评价考试改革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以监测推动考试改革动态调整。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大评价"观为指导,以提高考试质量为核心,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在建立全维度、全流程、全功能的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上进行了不断探索。下一步将聚焦改革,全力迎接新高考考试性质的再认识、新高考难度模型重构,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带来的新挑战,进一步建立健全考试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为提升教育质量、推进考试改革服务。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考试质量监测 评价 大评价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凌波 冯增俊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关键词: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高考 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李越 史静寰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关键词:
高校 高考 自主招生 统一考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瑛
通过分析上海、浙江的高考综合改革对高校招生录取带来的考试环节、选拔模式和录取机制层面的重大变化,以及新的招生录取制度在政策实施运行中面临的实践困境,包括高校重构人才培养体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选考政策陷入非理性选择的困境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环节无法真正使用等。在新高考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新高考带来的生源结构和育人生态的变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招生体制机制的变革;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选考引导平衡机制;探索实现招考分离,为综合素质评价的真正使用创设体制基础和机制保障。
关键词:
新高考 招生录取制度 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应朝帅
当前大部分研究将招生公平窄化为"考生之间的公平",这是认识上的盲区,在积极意义上应关注招生关系主体之间的公平。浙江高考改革方案促进招生公平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促进了考生之间的平等竞争,二是着力构建高校之间的平等竞争平台,三是建立起考生与高校之间对等选择平台,促进考生与高校之间的平等,四是减少国家对利益分配的直接干预。
关键词:
高考 招生公平 招生关系主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池泽新 洪涛 胡艳 张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应运而生。如何兼顾知识、能力和公平,更加科学地选拔合格人才,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入学考核体系建设中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提出将高考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相融合的模式,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入学考核体系的构建提供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