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87)
2023(7144)
2022(6145)
2021(5886)
2020(4991)
2019(11758)
2018(11791)
2017(21925)
2016(12216)
2015(13324)
2014(13405)
2013(13203)
2012(12374)
2011(11509)
2010(12476)
2009(11940)
2008(12196)
2007(11318)
2006(10985)
2005(10522)
作者
(33389)
(27531)
(27421)
(26771)
(18183)
(13194)
(12619)
(10701)
(10588)
(10395)
(9585)
(9388)
(9305)
(9223)
(9069)
(8658)
(8240)
(8196)
(8050)
(7725)
(7480)
(6892)
(6677)
(6616)
(6399)
(6376)
(6312)
(6231)
(5667)
(5424)
学科
(47302)
经济(47228)
管理(36572)
(34004)
(29645)
企业(29645)
(16480)
中国(16359)
(15275)
(15024)
(12423)
方法(12374)
业经(12140)
地方(11369)
(11141)
银行(11139)
(11016)
(10774)
理论(10255)
(9788)
金融(9787)
(9700)
(9650)
教育(9482)
农业(9376)
税收(9216)
数学(9140)
(9134)
体制(9123)
(9073)
机构
大学(171207)
学院(169733)
(71656)
经济(69881)
研究(63702)
管理(61018)
中国(51800)
理学(49077)
理学院(48505)
管理学(47723)
管理学院(47328)
(41858)
(37899)
科学(33694)
(32061)
(31613)
财经(29316)
中心(28794)
研究所(27782)
(26263)
(26251)
师范(26136)
北京(25306)
(24642)
(23432)
(22791)
(21831)
财经大学(21014)
经济学(20966)
师范大学(20756)
基金
项目(91307)
研究(75200)
科学(71812)
基金(63953)
(53584)
国家(53010)
社会(46424)
科学基金(44959)
社会科(43835)
社会科学(43824)
教育(35918)
(34874)
编号(32494)
基金项目(31282)
成果(31028)
(29665)
资助(26949)
自然(25725)
自然科(25068)
自然科学(25062)
自然科学基金(24620)
课题(24608)
(21266)
(20943)
重点(20907)
(20540)
(20520)
项目编号(19660)
(18793)
教育部(18568)
期刊
(97863)
经济(97863)
研究(67858)
中国(46713)
(34033)
教育(32598)
管理(27955)
(25522)
金融(25522)
(22960)
学报(21053)
科学(20596)
大学(17349)
财经(16340)
技术(15956)
学学(15115)
业经(14863)
经济研究(14853)
(14151)
农业(14149)
问题(12293)
(11726)
图书(11384)
国际(10467)
(9814)
论坛(9814)
改革(9353)
(9353)
书馆(9035)
图书馆(9035)
共检索到308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自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3+2",还是"3+X",无论是"上海试点",还是"三南方案",高考科目改革始终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螺旋式推进。2014年启动的"3+3"新高考科目改革是过去历次改革的持续与深化,6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利益相关者过度功利化博弈造成选考科目失衡,缺乏社会系统的保障支持,等级赋分方法有待改进等。为此,要加深对高考社会本质属性和矛盾根源的认识,坚持学考基础上推进高考科目改革基本策略,强化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指引,优化等级赋分方法,加强改革的社会综合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今年9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全面启动。《实施意见》重在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一、全面系统改革此次《实施意见》的制订过程将近4年。2010年7月,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2010年11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委员会下设考试招生改革组。2011年,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15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撰写了16个专题、共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边新灿  
高考招生录取体制改革、考试内容改革和多元选拔体系将给大学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高校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选择多元评价的人才选拔模式。高校应以高考改革为契机,调整专业结构,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改变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局面。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陆一萍  韦小满  
新一轮高考改革提出,考生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必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三个自选科目的成绩组成。其中,外语科目每年为考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本文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分析了现行高考分数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分数体系建构方案:必考科目采用测验等值和量表分数相结合的方式,自选科目采取标准设定和测验等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数报告。最后,本文从考试技术的角度建议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大力推动测验等值技术的应用,抓紧各学科题库的建设,全面优化高考分数报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芃  
高校招生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现行高考"大一统"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是当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按高校专业大类设定科目组合,统一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选拔特殊人才,高职院校招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测试,确立综合评价的原则,形成多元录取机制。此目标模式可以优化人才选拔功能,使高校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吻合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提供高考的个性选择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理顺共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关系,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高考改革目标模式的推进策略为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自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竞争是选拔性考试的本质 ,高考的竞争实则是社会竞争的“浓缩”。高考科目的多寡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无必然关联 ,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高考科目设置应以保持 5门和一定的覆盖面为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管培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困扰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特别是用人机制的瓶颈性因素进一步凸显。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被提上教育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后雄  
新课程高考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等5省区高考科目方案各具特色,也存在着诸多两难问题亟待解决。高考科目设置既要与新课程同步,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遵循规律、把握导向、推进素质、防止偏科、科学论证、广泛试验”的基础上提高科目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希伟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在科目设置上经历了从增强选择性到收紧选择性的发展轨迹。选择性与统一性是高考科目改革的内在矛盾,不应过度推崇选择性、过度批判统一性。当前新高考增强科目选择性引发的大学理工类人才培养困境表明,物理、化学理应成为理工类招生专业的统一考试科目。生物纳入理工类招生专业统一考试科目为一种“不坏”的制度设计。学考科目纳入高校招生评价,具有了类似高考的选拔属性。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模式,最根本的优势在于保障理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素养,此为其根本合理性与合法性所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勇  
本文对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策略和实施步骤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认为:设计良好的税制必须选择合适的改革策略;影响税制改革推行的因素既来自税制自身设计的缺陷,又源于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税制改革的步骤应该根据改革措施的影响力和影响面决定,与“三农”问题相关的税制是本次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何煦  
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难点与策略何煦1993年,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历程中,是推动改革实现战略转移的一年,是为新一轮全面配套改革进行理论创新和方案设计的一年。这一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十分明晰地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