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95)
- 2023(7068)
- 2022(6261)
- 2021(5854)
- 2020(5303)
- 2019(12589)
- 2018(12851)
- 2017(24388)
- 2016(14021)
- 2015(15767)
- 2014(16360)
- 2013(16222)
- 2012(15270)
- 2011(13965)
- 2010(14495)
- 2009(13718)
- 2008(14068)
- 2007(12765)
- 2006(11465)
- 2005(10645)
- 学科
- 济(59150)
- 经济(59079)
- 管理(37237)
- 业(35637)
- 企(29250)
- 企业(29250)
- 方法(26958)
- 数学(23963)
- 数学方法(23711)
- 财(17241)
- 农(16749)
- 制(16536)
- 中国(16278)
- 学(13040)
- 地方(12467)
- 业经(12091)
- 体(11340)
- 银(11051)
- 银行(11024)
- 行(10517)
- 贸(10513)
- 贸易(10508)
- 农业(10410)
- 易(10167)
- 融(10059)
- 金融(10056)
- 务(9594)
- 财务(9573)
- 财务管理(9542)
- 体制(9366)
- 机构
- 大学(203117)
- 学院(200629)
- 济(83881)
- 经济(81978)
- 管理(73802)
- 研究(71419)
- 理学(62004)
- 理学院(61260)
- 管理学(60205)
- 管理学院(59794)
- 中国(55487)
- 京(43996)
- 科学(43224)
- 财(42123)
- 所(37505)
- 农(37106)
- 江(33827)
- 研究所(33679)
- 中心(33462)
- 财经(31841)
- 业大(30047)
- 农业(29091)
- 经(28618)
- 北京(28349)
- 范(27838)
- 师范(27544)
- 经济学(26248)
- 州(25938)
- 院(25098)
- 经济学院(23733)
- 基金
- 项目(123632)
- 科学(95846)
- 研究(91147)
- 基金(87858)
- 家(76356)
- 国家(75697)
- 科学基金(63485)
- 社会(56022)
- 社会科(52985)
- 社会科学(52964)
- 省(48737)
- 基金项目(45966)
- 教育(43464)
- 划(41215)
- 自然(40407)
- 自然科(39392)
- 自然科学(39377)
- 自然科学基金(38687)
- 编号(38184)
- 资助(36992)
- 成果(32999)
- 重点(28556)
- 部(28210)
- 课题(27007)
- 发(26986)
- 创(24987)
- 教育部(24024)
- 科研(23936)
- 性(23758)
- 大学(23618)
共检索到316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澄 王后雄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是一个由多变量、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否合理往往取决于这些相关因素与变量之间的协调程度和整合方式。明确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定位,了解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类型,认识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回应高考改革实践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关键词:
高考改革试点方案 定位 分类 结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文东茅 林小英 马莉萍 李祎
在试点地区先后颁布的本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浙江省的方案凸显了"选择性教育"的理念。在高考改革过程中,中学是政策的实施者,也是政策的接受者。在应对改革的过程中,中学也在不断调适和成长。在制定颁布改革方案之后,还需要一个长期、系统的能力建设过程。高考改革需要以能力建设来保驾护航。2014年9月4日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浙江和上海分别颁布了本地高考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东茅
"唯分数论"是当前我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的基本特征。"唯分数论"导致高中教育异化,抹杀学生个性,同时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此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分类考试、自选科目、综合评价、双向选择和多元录取等措施,使对人才的评价更具多样性和综合性,实现了对"唯分数论"的超越。
关键词:
高考 招生 唯分数论 育人为本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玉祥
传统模式中,文理考生之间泾渭分明,在投档录取上相互之间并不发生联系。只要允许高校设置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就无法在新高考中按传统思维分院校开展投档录取。新的招生理念是投档时不再"投档到校",而改为"投档到志愿单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如何改革现行高考制度、完善高等教育招生体制是当前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分析现行高考制度所导致的各种教育和社会问题入手。讨论了现行高考制度改革应该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然后。本文基于改革现行高考制度的基本原则,从高考的考试性质、实施方式以及高等学校的招生机制等方面提出改革当前高考的七条具体的改革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傅维利
"选拔"与"导引"功能的矛盾以及保证高考的"公平性"与满足儿童青少年个性化特长发展需要的矛盾,是导致当代高考改革难以走出困境的两对基本矛盾。因而,树立起高考有限功能的理念,并将改革的重心从导引基础教育转向有利于高校个性化选拔,是今后高考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考改革应坚定地确立起公平约束测评技术和录取方式,增强高校和学生双向自主选择权利,考察知识水平与考察思维技能兼顾等原则。分设学科基础类和学科专项类考试科目,确定录取入围基准以及高校自主确定录取集合科目等,是新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核心要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后雄
新课程高考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等5省区高考科目方案各具特色,也存在着诸多两难问题亟待解决。高考科目设置既要与新课程同步,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遵循规律、把握导向、推进素质、防止偏科、科学论证、广泛试验”的基础上提高科目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新课程高考 科目设置 价值取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静宇 郭学恒 巫阳朔 赵轩
高考改革推出了系列举措,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引发了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改革过程中,基础教育公平问题、教考衔接问题、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功能定位问题、命题新理念的落地问题、评分质量提升的问题逐渐显露。只有解决、缓解或者限制上述问题的负面影响,改革才能得以顺利推进。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教育公平 教考衔接 合格性考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金芳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公正选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高考招生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教育全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未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逐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柳博
高考改革具有典型的路径依赖特征,受到传统文化、政治、经济、知识等因素的制约,其制度结构也是这些因素相互博弈、相互作用的结果。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要遵循高考制度变迁渐进性规律,注意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加强科学研究,逐步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性,增强考试机构的服务性,鼓励考生申报志愿的独立性,减少基础教育评价的依赖性,最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考试评价制度。
关键词:
高考改革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根洲 单正义
探究不同群体对新高考改革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后续改革是重构式颠覆性改革还是渐进式完善性改革。采用多群组分析框架进行研究发现,大学教师、大学生、高中教师、高中生、家长、社会人士六类群体对新高考改革成效与必要性的评价均趋于正面,各群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多数群体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经历新高考改革的亚群体对新高考制度包括选科制度、招生录取制度的评价亦均趋于正面,五类亚群体之间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且大多数群体在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高中教师总体上对新高考改革的认可度更高,社会人士对新高考改革必要性的认可度更高但对新高考改革成效的认可度更低,大学教师对新高考制度包括选科制度、招生录取制度的认可度更低。要推动新高考改革取得更好的预期成效,既需进一步权衡群体利益冲突、调和群体认知分歧,亦要在研究、宣传两个维度上持续发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倪文锦
当前,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从考试实施的层面看,新机制下的高考改革需要同时从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两个方面作重点突破。在这方面,上海的高考改革过去有过成功的经验,今天的设想也有创新之处。本文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历史与现状、高考改革重心变化的依据、上海实施高考改革方案的优势和完善上海方案的一点提醒等四个方面作出评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新高考实行"3+3"考试科目设置,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另3门选考科目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中自主选择。受文理不再分科、考生功利性选择、高校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赋分方式不够完善等多因素的叠加影响,出现了考生选考物理人数持续下降问题。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改变,势必不利于国家科学人才培养,不利于维护老百姓切身利益。为此,浙江省高度重视,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切实落实高中学校引导考生科学合理选考的主体责任,确保考生的自主选择权;制订规范的高校专业选考科目指引,引导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选考范围要求;针对当前报考人数非理性下降现象,率先建立物理选考科目基本保障制度。同时,还要根据物理选考人数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优化赋分办法、引入计分权重等措施引导学生合理选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