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7)
- 2023(8242)
- 2022(6831)
- 2021(6681)
- 2020(5545)
- 2019(13210)
- 2018(13573)
- 2017(26173)
- 2016(14447)
- 2015(16168)
- 2014(16368)
- 2013(15712)
- 2012(14311)
- 2011(13045)
- 2010(13989)
- 2009(13024)
- 2008(13100)
- 2007(11722)
- 2006(11060)
- 2005(10336)
- 学科
- 济(56277)
- 经济(56203)
- 管理(42515)
- 业(40153)
- 企(34790)
- 企业(34790)
- 方法(22773)
- 数学(19966)
- 数学方法(19365)
- 农(17257)
- 中国(16977)
- 制(16154)
- 财(15563)
- 业经(13449)
- 策(12931)
- 地方(11891)
- 理论(11185)
- 银(11178)
- 银行(11177)
- 行(10773)
- 体(10589)
- 农业(10584)
- 贸(10167)
- 贸易(10156)
- 易(9895)
- 融(9540)
- 金融(9539)
- 学(9206)
- 税(8725)
- 划(8683)
- 机构
- 学院(195957)
- 大学(193440)
- 济(81157)
- 经济(79181)
- 管理(76637)
- 研究(67310)
- 理学(64032)
- 理学院(63385)
- 管理学(62081)
- 管理学院(61683)
- 中国(54395)
- 财(42825)
- 京(41722)
- 科学(37242)
- 江(33679)
- 所(33097)
- 中心(31510)
- 财经(30918)
- 研究所(29151)
- 经(27803)
- 农(27285)
- 北京(27278)
- 范(26898)
- 师范(26716)
- 州(26366)
- 院(24628)
- 业大(23896)
- 经济学(23164)
- 财经大学(22429)
- 省(22155)
- 基金
- 项目(117015)
- 科学(92532)
- 研究(91603)
- 基金(82615)
- 家(69995)
- 国家(69368)
- 科学基金(60148)
- 社会(55927)
- 社会科(53022)
- 社会科学(53009)
- 省(46315)
- 教育(44298)
- 基金项目(41293)
- 编号(39612)
- 划(38733)
- 自然(37633)
- 自然科(36760)
- 自然科学(36753)
- 自然科学基金(36097)
- 资助(35920)
- 成果(34564)
- 课题(28898)
- 重点(26322)
- 部(26034)
- 发(25565)
- 创(24348)
- 项目编号(23956)
- 性(23800)
- 年(23795)
- 教育部(22830)
共检索到325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芃
高校招生和人的发展的现实需要与现行高考"大一统"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是当前高考存在的最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高考改革的目标模式为建立统一的综合测试平台,按高校专业大类设定科目组合,统一测试与自主测试相结合选拔特殊人才,高职院校招生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加强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测试,确立综合评价的原则,形成多元录取机制。此目标模式可以优化人才选拔功能,使高校拥有更多的招生自主权;提高高考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吻合度,对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提供高考的个性选择空间,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理顺共性考查与个性考查的关系,兼顾统一性与多样性。高考改革目标模式的推进策略为继续推进高水平大学自主...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目标模式 高校招生 测试平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自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3+2",还是"3+X",无论是"上海试点",还是"三南方案",高考科目改革始终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螺旋式推进。2014年启动的"3+3"新高考科目改革是过去历次改革的持续与深化,6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利益相关者过度功利化博弈造成选考科目失衡,缺乏社会系统的保障支持,等级赋分方法有待改进等。为此,要加深对高考社会本质属性和矛盾根源的认识,坚持学考基础上推进高考科目改革基本策略,强化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指引,优化等级赋分方法,加强改革的社会综合保障。
关键词:
高考改革 科目改革 轨迹 问题 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斌 陈少艾 吕金华 吴汉生 周兰 赵跃忠 李秉玉 陈三华
湖北省基于高考改革的"技能高考"模式,以技能考试为主(占70%)、文化考试为辅(占30%),运用开放式考试运行机制,克服文化高考的惯性作用,步入技能高考的运行轨道,走出补短教育的困境,赢利扬长教育的空间,突破了阻隔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壁垒,专门为中职教育群体及相应从业者定制,开辟出选拔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崭新途径。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技能高考模式 开放式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琨 吴菡
新高考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变量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目前学界系统地探究新高考改革所遭遇的现实困境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使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不同省份、不同批次参加新高考改革的13名教师及1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构建新高考改革的现实困境模型。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可行性、公平性、科学性3个范畴。其中,可行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能否顺利推行的重要前提条件;公平性和科学性是制约新高考改革功能的最基本的价值范畴。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可行性 公平性 科学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宾恩林
"双减意见"是我国史上最强减负令,但改革要求的落实仍面临许多根本性难题。"双减"改革的不良现象表征在物理、心理、历史和文化诸多层面,如深奥的教材及作业内容,过度的文凭社会意识阻碍"双减"改革推进,严重的"官本位"文化阻碍"双减"改革落地扎根,炽热的教育竞争代际传递阻碍"双减"改革长入人心。职教高考抓住了"双减"改革的本质因素,是"双减"改革的治本方略,有利于形成内在手段,促进改革落实。职教高考在消解"双减"改革难题方面存在三种内在机制:一是促进社会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分配机制,有助于缓解"双减"改革的文凭社会困境。二是助力形成"文化—实体"的层创机制,有利于缓解"双减"底层的"官本位"文化困境。三是生成技能型文化激活自发机制,有利于突破偏颇观念在家庭代际传递的困境。因而,需要从全局性的"双减"角度构思职教高考问题,创新职教高考的基本制度,健全职教高考的考试制度,促成技能型文化的自发机制,需要在统筹管辖、制度与内容设计等方面做出根本性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荷琳 李红
职教高考是优化人才结构、拓宽成才通道、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路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职教高考,但在国家、省级、学校、学生等层面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职教高考亟需明确组织形式的权威性、机会选择的普适性、考核选拔的竞争性、成长发展的可期性四方面改革,加快构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省级统筹的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模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湖滨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考招生现状,指出当前我国高考招生模式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阐述了改革和深化现有高考招生模式的意义,并提出深化现有高考招生模式、探寻高考招生新模式,以及实现多种招生模式协调发展的多元化改革建议。
关键词:
高考 招生模式 多元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立红
高考改革以英语考试为先导出台了一系列新方案、新政策,不仅导致高中学校新进英语教师计划的变更,也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建议高师院校做出以下应对:分类培养,重点打造精品英语教育专业;重视实践性课程,强化实习实训力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指导;更新就业理念,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搭建订单式培养渠道,按需培养英语人才。
关键词:
高考改革 英语专业师范生 就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我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以来,在考试科目、考试方式、招生录取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措施逐步完善,初步达成政策目标。后续省份借鉴试点省份经验,调整改革方案,保障了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稳妥推进,也促进了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改革政策目标与现实基础的冲突、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利益相关群体多元诉求的冲突以及高考改革的效率、科学与公平价值导向的冲突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教育系统内外部改革难度的增加,稳妥推进高考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傅欣
学校探索校本评价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高考综合改革形势为背景,从实施维度、主体维度和目标等方面提出校本评价实践困境,分析校本评价的理论内涵。提出校本形成性反馈评价体系建设策略,从评价主体多元关联、评价维度指标形成性过程、评价过程的效果性反馈以及技术性增效拓展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研究。最后,就校本形成性反馈评价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考改革 校本评价 形成性评价 反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友芝 陈贤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贤纲
加强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已逐渐成为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现状以及改革实践。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教育模式 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段继红 苏华山 吕文慧
高考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大型考试,其录取规则的制定与改革所产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高考录取模式改革目标是制定一个兼顾效率与公平、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促进高校良好发展和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录取模式。从效率的角度讲,最佳的规则是实现考生与高校之间的稳定匹配,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标准。当前,我国不同省份在高考录取模式方面既有一定的趋同性,又存在一些差异。本文深入比较不同录取模式的综合效果,并与改革的最终目标相比较,提出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
高考录取模式 稳定匹配 综合比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典型的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我国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考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基础教育则具有导向功能。作为牵动千家万户神经的大事,高考改革是上至高层国家领导人、下至基层老百姓都关心的重要议题。高考应如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龙海
坚持现有高考制度,以考试技术改革为突破口,实行网络高考,是高考继网上录取、网络阅卷之后的又一个突破性变革。国内外已有成功实践为网络高考提供先行经验支撑。技术创新是首要推动力量,因而实行网络高考、一年多次考试,有效推进高考制度创新,完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为学校开辟素质教育的广阔道路。
关键词:
网络高考 技术创新 高考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