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158)
2022(1852)
2021(1850)
2020(1579)
2019(3759)
2018(4135)
2017(6965)
2016(4131)
2015(4389)
2014(4580)
2013(4242)
2012(3880)
2011(3506)
2010(3929)
2009(3888)
2008(4005)
2007(3452)
2006(3579)
2005(3561)
2004(3198)
作者
(10360)
(8646)
(8640)
(8530)
(5560)
(4142)
(4036)
(3380)
(3277)
(3197)
(2998)
(2995)
(2981)
(2976)
(2876)
(2762)
(2651)
(2537)
(2509)
(2460)
(2388)
(2124)
(2099)
(2099)
(2083)
(2034)
(1975)
(1974)
(1794)
(1777)
学科
(12806)
经济(12764)
管理(10574)
(8526)
(8378)
(7872)
企业(7872)
(5973)
中国(5481)
体制(5261)
(5066)
(4513)
银行(4512)
(4458)
(4376)
(4052)
教育(4000)
业经(3918)
税收(3914)
(3867)
(3748)
金融(3748)
制度(3719)
(3719)
地方(3207)
理论(3153)
教学(3122)
财政(2968)
(2726)
农业(2506)
机构
大学(50586)
学院(49253)
研究(20518)
(20231)
经济(19664)
中国(17536)
管理(16691)
(13787)
理学(12609)
理学院(12453)
管理学(12265)
管理学院(12139)
(11886)
(10851)
科学(10502)
(10370)
中心(9825)
财经(8899)
研究所(8834)
(8599)
(8335)
师范(8281)
北京(8220)
(8094)
(7928)
(7559)
教育(7440)
(7349)
(7204)
人民(7024)
基金
项目(24784)
研究(21399)
科学(19202)
基金(16641)
(14008)
国家(13819)
社会(12753)
社会科(11957)
社会科学(11955)
科学基金(11546)
教育(10925)
成果(9710)
(9553)
编号(9517)
(8118)
基金项目(7788)
课题(7470)
资助(6961)
(6419)
(6239)
自然(6197)
自然科(6035)
自然科学(6033)
自然科学基金(5917)
重点(5823)
(5753)
项目编号(5722)
(5683)
(5413)
(5397)
期刊
(30371)
经济(30371)
研究(23279)
中国(18118)
教育(13878)
(11671)
(9763)
金融(9763)
管理(8188)
(7434)
学报(6105)
科学(5449)
大学(5177)
技术(4955)
财经(4922)
业经(4388)
图书(4379)
(4298)
经济研究(4297)
学学(4172)
农业(3972)
问题(3773)
职业(3679)
书馆(3581)
图书馆(3581)
改革(3563)
(3563)
(3349)
(3109)
论坛(3109)
共检索到101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雷  
近期,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制定完成,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外语科目实行一年多次的社会化考试,以显著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构建人才成长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晓聪  
据中央电视台1月8日报道,教育部已于近期确定了高考改革方案,部分科目将实行一年多考,以减轻学生的高考压力。此次高考改革主要内容有: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竞争是选拔性考试的本质 ,高考的竞争实则是社会竞争的“浓缩”。高考科目的多寡与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无必然关联 ,减少考试科目并不能达到“减负”的目的 ,反而会带来学生更严重的偏科现象。高考科目设置应以保持 5门和一定的覆盖面为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世洁  徐宁汉  杨帆  尹佳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综合试点启动。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核心内容之一,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本文分析了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对考生、中学以及高校的影响,探讨了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时应考虑的原则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林瑞玉  严侃曼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希伟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自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在科目设置上经历了从增强选择性到收紧选择性的发展轨迹。选择性与统一性是高考科目改革的内在矛盾,不应过度推崇选择性、过度批判统一性。当前新高考增强科目选择性引发的大学理工类人才培养困境表明,物理、化学理应成为理工类招生专业的统一考试科目。生物纳入理工类招生专业统一考试科目为一种“不坏”的制度设计。学考科目纳入高校招生评价,具有了类似高考的选拔属性。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模式,最根本的优势在于保障理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素养,此为其根本合理性与合法性所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后雄  
新课程高考科目设置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山东、宁夏、广东、海南、江苏等5省区高考科目方案各具特色,也存在着诸多两难问题亟待解决。高考科目设置既要与新课程同步,又要秉持“稳中求变”的原则,在“遵循规律、把握导向、推进素质、防止偏科、科学论证、广泛试验”的基础上提高科目设置的科学化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成火  
自1952年建立统一的高考制度以来,高考科目改革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3+2",还是"3+X",无论是"上海试点",还是"三南方案",高考科目改革始终以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价值取向,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螺旋式推进。2014年启动的"3+3"新高考科目改革是过去历次改革的持续与深化,6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诸多挑战,利益相关者过度功利化博弈造成选考科目失衡,缺乏社会系统的保障支持,等级赋分方法有待改进等。为此,要加深对高考社会本质属性和矛盾根源的认识,坚持学考基础上推进高考科目改革基本策略,强化高校对选考科目的指引,优化等级赋分方法,加强改革的社会综合保障。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健生  陈元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考科目历经多次调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混乱。从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为切实保障高中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课程开足、开齐、开好,必须将全部国家课程纳入高考科目,同时,全体学生参加全部科目考试,高校则自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组合科目与设定权重来计分录取。全科设考、全员参考、组合录取,是保障新时代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新理念、维护国家课程权威性、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监测全国基础教育质量以及保证高校招生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我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历史积淀、学生学业负担的控制、考试理论与技术的支持、高校录取办法的调整以及国际经验借鉴和本土实践的积累都为这种高考科目改革新思路提供了可行性保障。因此,这种新思路是我国社会公平的教育路径,是社会正义的重要保障。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盛大林   吴星晔   钟笑寒  
新高考改革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但考生为追求高分而进行的策略性科目选择也可能导致意料之外的政策后果。本文研究了科目选考机制下的纳什均衡。研究表明,科目选考制度存在多重纳什均衡的问题,且其中一些均衡可能会导致选考不同学科的人数比例差异过大。选考科目保障机制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子朝  赵轩  陈昂  
新高考改革对统考科目和学业等级性考试都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区分要求。改革的关键问题可以归纳为学科考试的定位和作用、考查目标、命题原则、考查方式以及对中学教学的导向。解决这些问题要进一步深化高考内容改革,建构科学的高考评价体系,制定严谨规范的考试标准,创新试题设计,考查关键能力,调控试题难度,合理减轻学生的负担,助推素质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雷  
近年来,以"高考社会化"实现教考分离来落实素质教育的呼声不少。因此,正如学者所言,英语高考改革如果成功,还能为接下来继续打破"一考定终身"取得经验。现在,在具体操作细节不明的情况下,我们还只能给予"沿着正确方向锲而不舍必定成功"的祝福。社会化考试是行政主导或认定的唯一考试,还是完全市场竞争的多项考试?成绩的认定是取多考的最高成绩,还是取水平等次认定?是只认高三一年的多考,还是认有效期内的一年多考?是纳入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卜尚聪  马莉萍  叶晓阳  
使用2014—2020年10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专业在浙江的招生录取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对科目限选模式分析发现:理工类、排名更靠前的高校、学科评估更好、工科和热门专业更倾向于限选物理,且多采取单限物理和多门必选模式。多门必选模式会导致专业录取位次显著下降,而其他物理限选模式(单限物理、两门任选和三门任选)则对录取位次无显著影响;《选考科目要求》文件中未要求限选物理的专业和热门专业在限选物理后录取位次下降幅度更大。高校理工科专业限选物理会有效引导学生选考物理,这是影响录取位次的重要机制。建议进一步完善对高校科目限选的政策引导,促使高校基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切的限选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