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68)
2023(13355)
2022(11745)
2021(11326)
2020(9745)
2019(22657)
2018(22936)
2017(44659)
2016(24528)
2015(28127)
2014(28686)
2013(28167)
2012(25959)
2011(23473)
2010(24058)
2009(22350)
2008(22117)
2007(19781)
2006(17646)
2005(15900)
作者
(72116)
(59439)
(59301)
(56633)
(37930)
(28614)
(27061)
(23332)
(22631)
(21543)
(20464)
(19873)
(18956)
(18908)
(18403)
(18191)
(17845)
(17768)
(17129)
(17080)
(14983)
(14720)
(14530)
(13584)
(13439)
(13380)
(13265)
(13249)
(12097)
(11625)
学科
(96320)
经济(96197)
管理(71084)
(66048)
(54998)
企业(54998)
方法(47261)
数学(41183)
数学方法(40389)
中国(27341)
(26222)
(24039)
(21264)
业经(20579)
(20365)
理论(18404)
(18062)
贸易(18045)
地方(17972)
(17561)
农业(16841)
(16335)
银行(16295)
(15841)
(15514)
技术(14706)
(14529)
财务(14442)
财务管理(14402)
(14229)
机构
大学(355406)
学院(352758)
管理(139172)
(134214)
经济(130882)
理学(119672)
理学院(118354)
管理学(115882)
管理学院(115251)
研究(113092)
中国(86945)
(77138)
科学(70929)
(64859)
(57089)
(54605)
(53119)
中心(52607)
业大(52090)
研究所(51450)
财经(51258)
北京(49538)
(47682)
师范(47236)
(46198)
(43558)
农业(42750)
(40847)
经济学(39032)
技术(38380)
基金
项目(230475)
科学(179364)
研究(169167)
基金(164745)
(142570)
国家(141339)
科学基金(121059)
社会(102981)
社会科(97418)
社会科学(97390)
(90249)
基金项目(86884)
教育(79900)
自然(79756)
自然科(77919)
自然科学(77900)
自然科学基金(76449)
(76042)
编号(71118)
资助(70364)
成果(59240)
重点(50942)
(50780)
课题(49163)
(47636)
(46836)
科研(43960)
项目编号(43865)
大学(43698)
创新(43590)
期刊
(151741)
经济(151741)
研究(106483)
中国(68417)
学报(55168)
管理(53665)
科学(50188)
(49773)
(48436)
教育(45589)
大学(42295)
学学(39235)
农业(34368)
技术(33916)
(31779)
金融(31779)
业经(25267)
财经(24778)
经济研究(23463)
图书(22249)
(21027)
问题(20012)
理论(18617)
技术经济(17704)
统计(17177)
实践(17167)
(17167)
(17051)
科技(16692)
(16440)
共检索到527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大红  张彩虹  骆耀峰  
在我国现行高考志愿填报中,存在着偏好和公平性方面的扭曲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现行志愿填报制度和模式存在重要缺陷,本文以尊重偏好、体现公平为立论,在分析和研究现行志愿填报制度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选择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式--全志愿填报模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康乐  哈巍  
中国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近年来经历了非常重要的变革。本文利用来自搜学网的高考录取分数数据,结合2005—2011年间各省志愿填报方式改革的自然实验,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不同志愿填报方式下考生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匹配质量。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从"考前填报"到"估分填报",再到"知分填报",从"顺序志愿"到"平行志愿"的改革,使得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范围显著变"窄",这意味着志愿填报方式的改革带来录取分数范围的收敛。加之各个院校的录取分数并未出现集体性错配,因此有理由相信,这一轮改革提高了中国高考的匹配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小娟  孙绍荣  
文章基于传统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机制,依据考生填报志愿的真实偏好和考生分数名次号,分别建立了传统志愿填报概率模型和平行志愿填报概率模型,考生在信息不完全掌握的情况下,计算出被高等学校录取的概率,提高考生志愿填报的有效性和高考录取的可能性。与传统志愿填报模式相比,平行志愿模式增加了被投档的机会和录取几率、提高了考生报考志愿的满意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甘犁  杨小玲  
关于填报志愿的时间,从考生总录取率考虑,知分填报优于估分填报,估分填报优于考前填报,但知分填报和估分填报的"高分低录"或"高分落榜"现象比考前填报更严重。从高校招生质量来说,考前填报优于知分填报,知分填报优于估分填报。随着分数信息的增多,考生总体录取率在不同录取机制下的差异愈加明显,完全平行志愿优于不完全平行志愿,不完全平行志愿优于梯度志愿,并且"高分低录"或"高分落榜"现象会随着平行志愿的引入有所改善。但在完全平行志愿录取机制下,考生的第一志愿录取率比不完全平行志愿和梯度志愿更低。考生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的概率在知分填报时最高,在考前填报时最低。改变志愿填报时间比改变录取机制的政策效果更明显,...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斌珍  钟笑寒  
本文关注高考志愿填报机制对优质大学学生质量的影响。我们首先论证由考前报改为考后报并引入平行志愿的改革模式可以带来事后的效率与公平("高分高就"),但未必增加事前的效率与公平("高能高就"或"高偏好高就")。基于某顶级学院的学生数据,利用各省历年志愿填报机制的变化,我们从实证上验证了这一假说:相对于考前无平行志愿的制度,该学院在考后填报制度下招收的学生高考成绩更高,但以大学学业衡量的学习能力或兴趣并没有更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在丽  秦玉学  
2014年启动的高考综合改革,核心内容之一是实行"专业(类)+学校"的平行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这种模式与以往录取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凸显专业优先的理念,以一个专业(类)加一个学校为投档单位,考生志愿录取时按专业投档。作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潍坊市选取了4所高中学校,以其2017级高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从选报学校和专业时的关注重点、选择专业及学校的决定因素等方面探索"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的影响因素。在文章的最后,提出改革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凤  
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比较分析了梯度志愿、平行志愿与实时动态志愿之间的优劣,然后基于经济学理论为我国高考志愿填报机制提出了一种改革方向。基本结论如下:(1)不完全信息的梯度志愿应该在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机制中逐步淘汰。(2)平行志愿推进了公平与效率,但还存在继续改进的空间。(3)实时动态志愿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更重要的是,当赋予高校一定的招生自主权时,它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填报模式。因此,实时动态志愿可能将成为我国志愿填报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处辉  余晓静  
受诸多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高考考生/家长常出现志愿选择上的失误。为了解和改变这一现状,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组织了对2003年应届考生及其家长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考考生/家长由于缺乏对大学,尤其是对专业的了解,相当一部分考生得不到科学的升学指导;从亲子比较来看,子女对个人事务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道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被大多数家长所忽视,这直接影响到子女价值观的形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晋  
近年来,高职招生竞争日趋激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招生宣传的信息渠道和考生填报高职志愿的取向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为做好高职院校招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厉浩  
高考平行志愿是一种志愿设置模式,更是一种招生录取机制。江苏等省市通过平行志愿的改革实践,完善了高校招生工作。但目前的平行志愿改革还存在一些不足,应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起"一档多投"、自主选择的招生制度,赋予高校和考生更多的选择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存宽  吕慈仙  杨桂珍  
为了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首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浙江省和上海市相继发布了实施方案。方案首次打破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提出了"3+3"的选考科目,并且探索实行"专业+学校"的平行志愿填报模式。新模式在考生价值判断方式上实现了高考志愿从"总分匹配"向"专业导向"的转变,并且符合Gale-Shapley机制,具有公平和抗策略性。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促进了高中系列课程改革,更重要的是驱动了高校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内涵、凝练专业特色,当然也可能存在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给高中课程标准带来负面影响,以及间接促使区域、城乡教育不公平进一步拉大等弊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何颖  
在高考录取中,公平与效率是必须兼顾的两个原则。长期实行的"志愿优先"录取机制则在公平和效率上都有所缺失。新推行的"平行志愿"机制则能够弥补该不足,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双向改进。为保证新机制发挥实效,需要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浩歌  
教育最关民生,高考尤甚。高考改革太过被舆论关注,给教育带来的是难以承受之重。有人就说,现实中,没有比高考更牵动国人的神经,高考之折磨人,不仅在于考试本身,还在于叫人愁肠百结的填报志愿,在于制度设计和执行中的公平公正能否达到至善。尤其是在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上大学难的问题基本解决,人们对上好大学的期待更加迫切,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丁延庆  杜立珍  李伟  伍银多  杨晋  叶晓阳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预期收益会影响教育选择。本文基于宁夏高考行政数据和调查数据,考察弱势家庭背景学生高考专业选择意愿、行为及结果。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农村学生更可能填报和被录取到经济回报较低的专业。以"各专业大类对应本科毕业生起薪"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干预,改变了弱势学生的专业选择意愿和行为;在平均意义上提高了考生被录取到经济回报较高专业的概率。本文表明,信息干预通过缩小信息鸿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江琳  
我国传统高考志愿设置的弊端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高考志愿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浙江省进行了"平行志愿"的改革探索,通过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制定方案,做好新的招生政策宣讲,畅通信息公布渠道,扩大信息公布范围,做好各批次的模拟投档工作等措施,使招生录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应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和申请入学制度,赋予考生更多的选择权,实现同步录取、自主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