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6)
- 2023(10199)
- 2022(8829)
- 2021(8283)
- 2020(7102)
- 2019(16436)
- 2018(16402)
- 2017(29379)
- 2016(17678)
- 2015(20318)
- 2014(21321)
- 2013(20500)
- 2012(19505)
- 2011(17971)
- 2010(18769)
- 2009(17382)
- 2008(17733)
- 2007(16764)
- 2006(14924)
- 2005(13980)
- 学科
- 济(70074)
- 经济(69993)
- 管理(44859)
- 业(40220)
- 企(32025)
- 企业(32025)
- 方法(29167)
- 数学(24889)
- 数学方法(24551)
- 中国(23887)
- 教育(22444)
- 农(19910)
- 财(19037)
- 学(18288)
- 地方(18249)
- 理论(15913)
- 制(14815)
- 业经(13947)
- 农业(13003)
- 贸(12222)
- 贸易(12212)
- 易(11753)
- 银(11407)
- 银行(11382)
- 和(11329)
- 行(10816)
- 教学(10658)
- 融(10591)
- 金融(10588)
- 地方经济(10431)
- 机构
- 大学(261919)
- 学院(257037)
- 济(95320)
- 经济(92698)
- 研究(90368)
- 管理(86888)
- 理学(72409)
- 理学院(71337)
- 管理学(69889)
- 管理学院(69343)
- 中国(64893)
- 京(58135)
- 科学(55834)
- 财(48161)
- 所(47305)
- 范(46109)
- 师范(45799)
- 江(45126)
- 研究所(42376)
- 农(41799)
- 中心(41646)
- 北京(37920)
- 教育(37833)
- 师范大学(37011)
- 财经(36969)
- 州(35901)
- 业大(35339)
- 经(33000)
- 农业(32649)
- 院(31657)
- 基金
- 项目(153407)
- 研究(120028)
- 科学(119609)
- 基金(104758)
- 家(90016)
- 国家(89079)
- 科学基金(74126)
- 社会(71219)
- 社会科(66982)
- 社会科学(66962)
- 教育(62894)
- 省(62399)
- 基金项目(54241)
- 划(54088)
- 编号(53354)
- 成果(47737)
- 自然(45219)
- 自然科(44071)
- 自然科学(44057)
- 资助(43250)
- 自然科学基金(43227)
- 课题(40427)
- 重点(36340)
- 部(35021)
- 发(34745)
- 年(33321)
- 性(31611)
- 项目编号(31296)
- 创(31003)
- 规划(30455)
- 期刊
- 济(115320)
- 经济(115320)
- 研究(89906)
- 教育(63292)
- 中国(62175)
- 财(40239)
- 学报(40221)
- 农(37549)
- 科学(34594)
- 大学(30643)
- 管理(29978)
- 技术(27040)
- 学学(26669)
- 农业(24408)
- 融(23420)
- 金融(23420)
- 财经(19749)
- 业经(18375)
- 经(17072)
- 图书(16960)
- 经济研究(16838)
- 职业(16467)
- 问题(15849)
- 坛(13547)
- 论坛(13547)
- 版(13111)
- 业(13038)
- 技术经济(12628)
- 书馆(12591)
- 图书馆(12591)
共检索到412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立峰
本文分析了恢复高考以来各省分数线演化的基本走势,并从高校招生数、高等教育资源和基础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原因,认为"倾斜的高考分数线"的形成与各地非均衡发展的经济、人口、文化、就业和教育资源配置及地理位置等息息相关,考试公平是一种理想方向,区域公平则是根据国情做出的现实选择。对于入学机会的分配,要区分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和非社会提供的教育机会,既要采取有效措施调控政府宏观政策带来的区域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也要尊重和保护地理位置等非社会因素提供的教育机会不平等。
关键词:
高考 分数线 演变 成因 入学机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宏利 边帅 孙全亮 吕震宇
准确预测高校高考录取分数对高考志愿填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线上百分位作为录取测度,构建了用于预测高校高考录取分数的长短时记忆网络,使用前4年的平均录取百分位和最低录取百分位作为输入,预测得到第5年最低录取分数。在河北本科一批理科2010至2017年各高校录取分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基于LSTM方法的预测结果大幅优于传统平均排位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倩
公平、适切与卓越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三大价值目标。在改革过程中,部分学生期望通过弃考物理来增加大学入学机会,导致物理选考人数下降,对个体未来职业发展与国家科技人才培养造成不利影响。利用相关数据探讨弃考物理是否有助于提升入学机会,发现选考理科科目的入学机会均高于选考文科科目,其中尤以物理的机会最高。同时,低学业成绩、农村、薄弱学校的学生以及女生对理科的逃避将会加重他们在入学机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因此,高考科目改革应注重动态、量化考察不同群体学生的选考科目偏好以及高等教育机会分化状况,并通过建立系统的高中学校升学指导机制、加强高校招生改革等促进学生理性选择高考科目,推进高考改革三大价值目标的实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菲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高考文理分科的关注主要集中于其对学生素质发展影响的争论,文理分科所造成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被主流的声音所遮盖。有数据表明,文理分科的确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这种不公平之所以未引发强烈关注,是基于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的正当性认识、后天选择产生的自致性后果,以及不可比性和程序正义的合理性渲染。然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范畴来看,文理分科所产生的入学机会不公平的扩散效应是长远和显要的。取消文理分科并不会对文科生造成新的"机会劣势",但需要相关部门在政策制订和制度设计中,以质量和公平为共同关照,审慎推进。
关键词:
文理分科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公平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光荣 张雪
我国优质高等教育——"985"院校的地区分布严重不平衡。"985"院校招生计划严重倾斜本地生源,本文统计了2012年"985"院校在各省的计划招生数以及各省的报考数,二者的比值显示"985"院校在各省的录取比例大致随着各省拥有"985"院校数目的减少而相应减少。在高考制度这一利益分配机制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985"院校是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核心利益相关人,本文展示了核心利益三方在高考制度中的利益关系图,清晰明了地揭示了目前我国"985"院校招生属地化的根本原因所在。"985"院校在各省的招生应以实现各省份的录取率即а值(а=招生数/报名数)大体接近为目标。
关键词:
“985”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公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江华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总体入学机会的区域差异逐步缩小,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区域差异相对凸显,表现为京津沪地区处于绝对优势、民族地区具有比较优势以及中部省份相对落后的格局,近年来这一格局日趋固化。导致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区域差异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的干预效应。未来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调整应及时关注"中部坍塌"问题,在严格限制部属重点大学属地化招生比例的同时,建立基于人口比例和区域平衡的高考录取改革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薇 邱雯婕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女性与男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数据,可将其划分为男女高等教育均实现普及化、男女高等教育尚未迈入普及化、女性高等教育较男性而言率先迈入普及化三种类型。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民总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国家民主程度并无明显相关。人类发展指数越高,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越高;性别不平等指数越低,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越高。总体而言,"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女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呈上升态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鑫桥
本文关注高考分数线对于高校毕业生薪酬的影响。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中"首都大学生追踪调查"的数据,首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发现,较高的高考分数对高校毕业生薪酬存在显著促进作用",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大学的学生在就业薪酬上存在显著优势;其次,运用清晰断点回归的方法研究发现,高考分数在一本线两侧的学生在本科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薪酬存在明显的跳跃;最后,运用模糊断点回归的方法研究发现,"211工程"重点大学相对于普通大学的高校毕业生在薪酬上不存在明显的跳跃。通过对多元线性回归、清晰断点回归、模糊断点回归的结果综合对比,提出关于分数线效应的假说:特定而明确的分数线存在某种效应,能够促使在该分数线两侧附近的个体在未来的就业薪酬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效应并非分数线两侧个体能力或各类资本的外显,而应将特定分数线当作一种地位性商品,但是模糊的分数线不具备这种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金木
根据教育机会获得模型,家庭背景中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与个人能力等交互影响着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建国以来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建国初期政治标准与能力标准并存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单一政治标准,经济与文化影响完全被阻断;改革开放以来,能力标准被重新确立,家庭政治背景开始弱化,经济因素的作用逐渐凸显,文化的影响始终持久有力。面对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现实,如何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构建自由而又公正的教育体系成为政府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机会分配 政策演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晋 叶晓阳 伍银多 丁延庆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从1999年至2012年出现了大幅扩张,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层级。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全国毕业生调查数据(2003-2013年),采用多份因变量回归(MNL)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对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经济背景优势群体具备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优势。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深入,城市户籍学生进入精英高校的优势逐渐消失;父母具备大学以上学历的学生进入精英高校的优势有所减弱;而具备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始终保有985高校入学机会的相对优势。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宗樾 宋旭光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公共教育投入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公共教育投入改善个体教育获得主要通过提升教育预期收益、改善个体教育预期以及增加教育供给三种路径来实现。具体而言,公共教育投入改善了各个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促进了人力资本积累,且在现行教育政策下,教育部门能够在改善教育预期、扩大教育供给等诸多方面有效干预个体的教育决策。
关键词:
公共教育投入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影响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晓瑜 潘东明
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指所有社会个体在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上是同等的 ,不能因为个人的某些外在条件的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有限 ,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接受高等教育 ,需通过一定的选拔制度来竞争 ,所以高考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是至关重要和最为直接的。因此 ,对高考制度现实存在的妨碍公平因素 ,应经过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进行深入的改革 ,从而推进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机会均等 高考 改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主要特征是,城乡差异在不断缩小,但差异仍然十分明显,特别是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城市化和高校扩招对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应努力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差异。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城乡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梦洁
通过对美国高校数量与高校规模的州际比较发现,美国高等教育布局并未对州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产生较大的影响。高中毕业生的州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其内在机制主要体现在基于市场机制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基于政策调控的高等教育资助机制,基于学术自治的高校招生自主权。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公平 机会均等 州际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