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7)
2023(3880)
2022(2998)
2021(2919)
2020(2151)
2019(4906)
2018(4824)
2017(8256)
2016(4861)
2015(5465)
2014(5564)
2013(5256)
2012(5009)
2011(4501)
2010(4998)
2009(4719)
2008(4836)
2007(4313)
2006(4070)
2005(4005)
作者
(13290)
(10981)
(10975)
(10678)
(7192)
(5307)
(4999)
(4244)
(4239)
(4204)
(3813)
(3766)
(3605)
(3594)
(3570)
(3552)
(3278)
(3273)
(3206)
(3139)
(3073)
(2764)
(2711)
(2623)
(2559)
(2519)
(2519)
(2505)
(2291)
(2282)
学科
(17819)
经济(17783)
管理(13416)
(11040)
(10100)
企业(10100)
理论(7344)
中国(6264)
方法(6215)
(5415)
教育(5404)
(5371)
业经(5179)
(5165)
(4726)
教学(4658)
(4203)
银行(4202)
数学(4095)
(4046)
数学方法(3959)
(3716)
金融(3716)
(3569)
农业(3514)
地方(3439)
(3280)
学法(3169)
教学法(3169)
(2921)
机构
大学(69172)
学院(67623)
(24459)
经济(23675)
管理(23313)
研究(22471)
理学(18931)
理学院(18720)
中国(18620)
管理学(18334)
管理学院(18201)
(15056)
(14481)
(12915)
科学(12299)
(11475)
师范(11375)
中心(11210)
(10537)
财经(10494)
(10408)
北京(9918)
(9361)
研究所(9142)
师范大学(9141)
教育(8997)
(8462)
技术(8430)
(8245)
职业(8098)
基金
项目(38365)
研究(32342)
科学(29760)
基金(25950)
(21648)
国家(21367)
社会(19407)
科学基金(18270)
社会科(18143)
社会科学(18141)
教育(17257)
(15067)
编号(14612)
成果(13892)
(12639)
基金项目(12186)
课题(11158)
资助(10713)
(9977)
自然(9894)
自然科(9636)
自然科学(9633)
自然科学基金(9460)
重点(9032)
项目编号(8898)
(8885)
(8658)
规划(8281)
大学(8068)
(8046)
期刊
(32886)
经济(32886)
研究(24980)
中国(19002)
教育(18197)
(12095)
管理(10619)
学报(8964)
(8618)
金融(8618)
(8408)
科学(8144)
技术(8075)
大学(7466)
学学(6356)
图书(6319)
职业(5878)
财经(5756)
农业(5124)
(5024)
书馆(4998)
图书馆(4998)
业经(4534)
经济研究(4509)
问题(4184)
(3989)
论坛(3989)
技术教育(3902)
职业技术(3902)
职业技术教育(3902)
共检索到118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禹薇  胡中锋  
传统的高考分数组合方式均存在一定局限,需要进一步改进。为此,本文在分析了目前高考科目计分组合方法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目组合计分标准。这一瞄准计分标准提出的目标构建了加权求和计分模式,它通过标准化处理与加权求和相结合的做法解决了原始分相加与标准分处理的考生群体适应性等难题。通过对加权求和计分模式的逻辑分析,提出运用该模式应满足的基本假设和相关条件。在具体操作时,强调各选择科目的权重以及科目之间相关系数计算的必要性,并通过加权平均再标准化计算。结果表明,加权求和计分模式是目前较为科学合理且易操作的一种科目计分组合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和生  
法治是维护高考制度正义性与合法性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法治是高考走向多元主体共治的根本手段和必然途径。高考改革应将法治贯穿于改革设计、实施的全过程。
关键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娜   黄明理  
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玉娇  杨佳  
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关系是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的经典议题,并形成了制度研究中"应然"与"实然"相对立的研究困局。本文以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文本形态与实践形态为研究起点,提出事实逻辑这一概念以凝练表达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蕴含的复杂的内在遵从,并通过解析事实逻辑及其得以形成的情境,回应一直以来制度实践研究中中央与地方/基层、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进行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实践情境建设,优化实践情境,才能生成好的事实逻辑,实现文本制度活化于制度实践情境中,并转化为实践制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国刚  
与理论相比,经济金融的实践更加复杂更加丰富。西方关于实际利率为负的负面效应认识,与实践活动相比有着太多的偏差近年来,"负利率"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热议。在经济金融运行中,"负利率"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名义利率为正,但物价上涨幅度超过了名义利率,结果是实际利率为负;二是名义利率为负,但物价下行幅度超过了名义利率,结果是实际利率为正;三是名义利率为负,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久红  
充分展示了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中华民族之主体意识、战略定力、政治自信和理论自觉。政治方略需要社会高度认同、需要"落地的"体制机制、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深入把握并自觉遵循这一政治逻辑,中国必将完成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新时期治国理政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政治思想是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党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金海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为分析校长领导的行动逻辑提供了一种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据此可以推理出校长的领导行为是学校场域、符号资本及校长惯习相互作用的结构化的产物,这一行动逻辑对认识、理解现实学校中多样化的校长领导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鹏  石伟平  
高考改革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关键。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考改革在现实问题、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驱动下,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开放和更加突出实践的类型特色职教高考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与招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但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也受到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类型独立与横向融通、灵活多样与高效易行、深度变革与成本控制等多重矛盾的交互影响。因此,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亟需强化政府责任,建构国家统筹的改革治理机制;探索分散试点,贯彻渐进推动的改革实践思路;坚持创新驱动,采取重点突破的改革任务攻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究竟是用理论工作者所创设的教育理论指导、规范教师的实践,还是用教师自身所创生的实践理论去促进其专业发展?仔细审视可以发现,这种论争其实是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所遵从逻辑的论争:主张理论指导实践者秉持的是一种理论优先性逻辑;倡导教师实践理论者秉持的是一种实践优先性逻辑。文章认为,变革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跳出既有论争,回到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的原点考查,确立并提升理论者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者的理论意识,推进教师专业的有效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鹏云  
农业规模经营包括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源于乡村组织对土地规模流转的大力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商资本式农场,但由于资本式农场的经营失利,最终又演化为替代性的家庭农场;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在于生产组织化的实现,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村级组织的主导作用。在两种类型的实践中,由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效应等方面的动机和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形塑作用,但也因此产生了分割弱势小农利益、增加政府治理风险、不具可持续性乃至倒退等诸多隐忧。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治理转型,形塑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逻辑,应在"国家的视角"基础上增加"农民的视角"和"社区的视角",不仅要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合作,而且要坚持"社区"本位,培育内生型的农业联合治理单元,最终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