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40)
- 2023(9054)
- 2022(8223)
- 2021(7763)
- 2020(6720)
- 2019(15519)
- 2018(15256)
- 2017(29671)
- 2016(17020)
- 2015(19630)
- 2014(20252)
- 2013(19801)
- 2012(18993)
- 2011(17317)
- 2010(18058)
- 2009(16562)
- 2008(16669)
- 2007(15426)
- 2006(13782)
- 2005(12618)
- 学科
- 济(65358)
- 经济(65288)
- 管理(49572)
- 业(45009)
- 企(35882)
- 企业(35882)
- 方法(29299)
- 数学(25819)
- 数学方法(25495)
- 农(20814)
- 财(19412)
- 中国(18337)
- 制(15817)
- 学(14793)
- 地方(14508)
- 环境(13864)
- 贸(13765)
- 贸易(13759)
- 易(13367)
- 农业(13118)
- 业经(13068)
- 银(11946)
- 银行(11918)
- 理论(11802)
- 教育(11611)
- 策(11546)
- 务(11456)
- 财务(11420)
- 财务管理(11392)
- 行(11338)
- 机构
- 学院(247441)
- 大学(241834)
- 济(98986)
- 经济(96426)
- 管理(90421)
- 研究(84725)
- 理学(75977)
- 理学院(75120)
- 管理学(73791)
- 管理学院(73325)
- 中国(64443)
- 京(51892)
- 科学(50754)
- 财(48777)
- 所(43825)
- 农(43202)
- 江(42342)
- 中心(39912)
- 研究所(39199)
- 财经(37197)
- 业大(35506)
- 农业(33882)
- 经(33400)
- 范(33300)
- 州(33211)
- 师范(33007)
- 北京(32992)
- 技术(31448)
- 院(30304)
- 经济学(29746)
- 基金
- 项目(152080)
- 科学(118129)
- 研究(115937)
- 基金(106043)
- 家(91018)
- 国家(90178)
- 科学基金(76252)
- 社会(69290)
- 社会科(65466)
- 社会科学(65446)
- 省(62254)
- 教育(56659)
- 基金项目(55298)
- 划(51954)
- 编号(50960)
- 自然(48565)
- 自然科(47317)
- 自然科学(47295)
- 自然科学基金(46436)
- 资助(45180)
- 成果(42787)
- 课题(36756)
- 重点(34996)
- 部(34176)
- 发(33500)
- 创(31102)
- 性(30278)
- 年(29982)
- 项目编号(29348)
- 科研(29231)
共检索到384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红光 许锦 王林霞
文章通过对我国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的考察和2013-2020年全国参加高考人数的预测,分析隐含的问题,寻求高考人数见拐点后的高职办学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考人数 高职招生 预测 应对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红光 宋晓丽 吴丽红
2008年全国高考人数达到最高峰1050万后进入下降通道,至2013年已减少到912万。高考人数出现拐点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出现了生源问题,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文章分析了高职面临倒闭风险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明确办学层次,调研市场人才需求;打造自身特色,加强内涵建设;严格监控高职院校的办学,适时整合教学资源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招生 倒闭风险 生源危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王新凤
恢复高考40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迁体现在:选拔标准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重视全面发展;考试科目从零散、分科走向融合,强调能力立意;考试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注重综合评价;招生录取从效率优先到更加注重公平,实施阳光工程;招生计划从质量优先走向综合考量,实施政策补偿。高考改革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呈现出注重科学性、自主性、选择性和公平性的基本价值取向,经历了迂回曲折的发展过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各利益相关者不断增加与分化的利益诉求,对高考招生制度的科学性与公平性提出的变革需求,成
关键词:
高考改革 价值取向 政策文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金芳
高考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公正选拔人才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同时,高考招生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事关教育全局。《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我国未来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实现"教、考、录"三者相对分离,逐步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敏
高职院校每年招生工作都面对一定的压力,在分类考试背景下,如何招够学生、扩充更好的生源存在难度。文章首先对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管理的理念、形式进行概述,总结当下高职院校可通过哪些分类考试样态来获得生源;其次,分析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为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分类考试 招生管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静 杨偲艺 蒋丽华
文章阐述了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主要模式,分析了高职分类考试招生存在的招生选拔模式过多、生源面向狭窄,考试结构不合理、选拔侧重有偏差,选拔标准参差不齐、生源质量不高,志愿投档过于传统、考生选择面较小的问题,进而从整合招生模式、扩大生源面向,优化考试结构、加大选拔侧重,提高选拔标准、提升生源质量,革新志愿投档、提高录取机会四方面提出了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对策建议,探索建立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人才选拔体系。
关键词:
高职 分类考试招生 招生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云慧 聂恒凯 姚亮
文章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招进来、走出去、订单办、联合办"的招生对策,全员参与招生、毕业生参与招生、企业参与招生的先进招生方式,"政校企行"联动的校外办班、订单办班、联合办班的先进教学模式,学历制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训教育等面向不同教育层次的办学模式。这些改革使招生方式更加灵活,不仅缓解了招生压力,还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关键词:
招生困境 招生对策 教学模式 办学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希伟
高考制度作为一项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考试制度,本身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目前,在浙、沪试点高考招生制度的创新价值在于赋予学生充分选择权、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调整;但同时也面临一定程度的应试主义、学科专业录取要求与考生知识基础的匹配问题、分数不等值、考试效度与区分度问题等。为此,建议浙江将选考时间减少至两次、推迟高考选考时间安排,并限制某选考科目第一次获得满分者不得再参加第二次考试;上海可以考虑扩大高考选考科目的分值区间;两地应加强学科专业录取要求与考生知识结构匹配问题研究。
关键词:
新高考制度 招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友峰 刘元芳
叙述了近十年来军队院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的改革和调整情况,分析了招生政策中存在的与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干部培养和使用、部队人才需求相脱节等问题,认为需要在政策层面考虑扩大推荐免试研究生范围,推行保留应届生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制度以及将研究生教育与军官任职教育相融合,从而推动军队研究生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军队院校 研究生招生 政策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杜庆
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办法的实施,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多元化选拔人才的改革举措。加强对这部分以特殊方式入学的学生的关注与研究,有利于纠正自主招生录取方式中的各类偏差,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的机制,更有利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大潮中的改革和发展。本文以天津市多所自主招生试点高职院校为研究重点,对2009级部分自招生与统招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多角度比较研究,对自招生在学业上的优劣势进行了剖析,提出促进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扬长避短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山艳 蓝欣 张龙梅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指导下,结合天津高职院校发展实际,天津市制定了《2009年天津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实施办法》。该政策提出,试点院校自主确定报考资格、自主组织考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进行录取。调查分析表明,这一自主招考政策初步达到了分层选拔的政策目的。但总体来看,该政策在考核内容、宣传及监督机制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细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政策执行 天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新春 杨菲 熊庆年
招生倾斜政策使用降分的方式录取边远省份、农村贫困地区学生,被指责为对择优录取原则的背离。基于X大学的学生学业记录和调研数据,分析验证了高中排名是更有效且更公平的优秀标准,为招生倾斜政策注重高中成绩的做法提供了实证支持。第一,重点大学在实施倾斜政策时似乎无意中使用了高考分数和高中排名两个"择优录取"的标准,高考分数有所放松的学生高中排名优秀。第二,高中排名对于大学表现有着更好的预测力,预测力更大而且随年级上升而增强。高考分数相当程度反映了学生的基础教育地区性差异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差异,而高中排名的内涵更独立于资源优势因此更为公平。第三,在继续实施招生倾斜政策时,为保证招生目标的实现,提高高考分数并不可行,而且仅关注提高高考分数对于促进大学学业表现而言也相对低效。适当放松高考分数而注重高中排名不仅是倾斜政策实施的现实选择也是更好的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照星 袁潇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为高职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高职院校选择何种考试招生方式还有待考量;招生计划拟定不能满足学生升学需要;职业技能考核效果需进一步提升;录取标准对生源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为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要合理选择考试招生方式,制订合理的招生计划,加大职业技能考核比重,并采用"双上线"录取标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分类考试 招生模式 问题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颜兵兵 魏天路 李德君
大类招生是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是转变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需要。文章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提出专业分布不合理、培养方案不匹配、分流方案不科学、学生管理不流畅、志愿填报不均衡五个主要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分别从专业认知导论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冷门专业发展与学生满意度相平衡、学生心理疏导与三级管理模式相融合方面给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大类招生 专业分流 学生管理 专业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侯佳伟
对北京某高校自主招生学生和普考生的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个体特征还是家庭特征,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但进入大学学习和生活后,自主招生学生在学习、体育锻炼、志愿活动、师生交往、恋爱等方面都与普考生非常相近,只是对未来就业的期望显著高于普考生,对专业就业前景比普考生更多地持乐观态度,而且期望获得更高层次的教育。在找工作的渠道上,他们更寄希望于各种亲属关系的介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