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5)
2023(4887)
2022(4135)
2021(4044)
2020(3404)
2019(7798)
2018(7888)
2017(13789)
2016(8224)
2015(9196)
2014(9450)
2013(8836)
2012(8152)
2011(7342)
2010(7796)
2009(7122)
2008(7334)
2007(6458)
2006(5946)
2005(5733)
作者
(23145)
(19286)
(18996)
(18781)
(12395)
(9330)
(8907)
(7299)
(7197)
(7178)
(6626)
(6550)
(6450)
(6340)
(6273)
(5908)
(5899)
(5713)
(5588)
(5555)
(5051)
(4868)
(4678)
(4677)
(4470)
(4443)
(4396)
(4302)
(4126)
(3937)
学科
(25326)
经济(25270)
管理(20297)
(18842)
(16417)
企业(16417)
(10908)
教学(9687)
方法(9604)
(9507)
中国(8729)
数学(8125)
数学方法(7859)
理论(7780)
(7707)
(7214)
银行(7207)
(7062)
(7028)
(6950)
体制(6531)
教育(6468)
(6387)
金融(6387)
业经(6330)
学法(5990)
教学法(5990)
(5070)
财务(5058)
财务管理(5041)
机构
大学(108829)
学院(108004)
研究(40142)
(39424)
经济(38319)
管理(34968)
中国(30663)
理学(28877)
理学院(28432)
管理学(27684)
管理学院(27444)
科学(24545)
(23826)
(23785)
(21081)
(19724)
(19632)
中心(18917)
研究所(18821)
(17562)
师范(17316)
财经(17262)
(15592)
北京(15519)
(15269)
农业(15262)
业大(15170)
(14900)
(14149)
教育(14019)
基金
项目(65812)
科学(50462)
研究(49361)
基金(45518)
(40330)
国家(39945)
科学基金(33254)
社会(28784)
社会科(27145)
社会科学(27138)
(26487)
教育(26019)
基金项目(23148)
(22424)
自然(21546)
自然科(21067)
自然科学(21058)
自然科学基金(20704)
编号(20208)
资助(19191)
成果(18741)
课题(16129)
重点(15632)
(15432)
(14873)
(13445)
(13440)
(13392)
大学(13253)
教育部(12867)
期刊
(48454)
经济(48454)
研究(39440)
中国(31017)
教育(27251)
(20148)
学报(18979)
(17872)
科学(15777)
管理(15299)
(14585)
金融(14585)
大学(14431)
学学(12922)
农业(11156)
技术(11001)
财经(9415)
(8150)
经济研究(7575)
职业(7420)
业经(6957)
问题(6119)
(5975)
图书(5913)
(5590)
(5302)
论坛(5302)
理论(4964)
(4955)
(4792)
共检索到183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邹丽华  刘颖  
本研究运用教育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大连市高考与中考成绩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除高考文科综合成绩和总分分别与中考综合成绩和总分呈显著相关外,高考文、理单科成绩与相应的中考成绩均无相关,高考理科综合成绩和总分与相应中考成绩也都无相关。研究发现:影响高考语文和英语成绩的主要因素是性别或中考物理成绩;影响高考数学与综合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中考数理化成绩。根据研究结果,对中学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冯中星  
云南省2015年发布的中考方案,把历史、思想品德、地理、生物和信息技术5个学科设为成绩达60分以上,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计入高中录取总分。这项改革实施一年来,对于所有学生来说,备考的确轻松了不少,但是却给这些学科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影响。下面以历史学科为例,谈谈初中历史中考改革后的教学问题与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臧铁军  杨君  
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已在上海、浙江成功落地实施。上海、浙江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分数呈现和转换方式有所不同,而后续改革省市依据各自的特点对分数的呈现和转换也有不同的设计要求。研究综合考虑中学教学、考试命题、高校招生及社会公众关切等多方面因素,对新高考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转换原则进行了论证。对浙沪试点方案以及其他受关注方案的特点、利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百分等级"的分段成绩转换方案。运用该方案对2016年高考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学生的选科需要,较好地处理了学科间的难度平衡问题,符合"大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因其所具有的权威性、科学性、高效性等方面的优点,在为高校选拔优秀新生、促使青少年努力学习、鼓励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因统得过死、无法体现各地区各高校特色、加重应试的激烈程度等方面的局限,成为教育发展的瓶颈。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考改革比以往更具有迫切性,本组笔谈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高考改革的方向、路径及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鲍威  金红昊  杨天宇  
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旨在以升学选拔机制的调整,引导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由此推动高中教育向全人教育的转型。随着改革地域的逐步扩增,考察新高考改革对于高中教育改革的推动成效成为科学评价本轮改革的关键研究议题。鉴于此,基于调查数据,从学业参与和课外活动参与两大观测维度,就新高考改革对学生高中学习经历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使得浙沪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投入相对下滑,课外自主学习投入相对上升,应试压力在高中三年得到相应疏解。与此同时,由于新高考改革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显著促进了浙沪高中学生的课外社团活动和大学体验活动的参与经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丁念金  
高考正义即高考的正当的、公正的道理。走向高考正义是必要的,因为: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实质上并不公平;追求表面公平的高考违背科学性和有效性;高考合理性的基本立足点是高考正义。高考正义的基本内容有:高考应该是一种有充分价值的评价;高考应该聚焦于学生的素质发展;高考所关注的学生素质发展应该相对地全面而有侧重。实现高考正义的主要途径有:转变思维方式;就高考进行合理的三重设计;实现素质发展的文化自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吴红斌  蒋承  
本文采用2017年"高中生发展和核心能力测评"(ACC)大型实验研究项目的测试与问卷调查数据,以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偏离度、逐步回归、分位数回归等多种方法,就新高考改革下资优高中生的文理科科目选择及新高考改革对文理科成绩的影响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高考改革后资优高中生在文科科目选择的偏离度上相对较大,更多的具有文科兴趣的资优高中生放弃文科科目而选择理科科目。新高考改革对资优高中生的文科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理科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新高考改革对文科成绩的负向影响在高分位上更加明显,而对理科成绩的显著影响则在低分位上更为明显。因此,对于资优高中生群体,不必过多担心以物理为代表的理科科目选择比例的下降,更应重视和合理引导资优高中生根据兴趣选择文科科目,以避免未来我国人文社科领域优质人才的缺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董凌波  冯增俊  
学考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新功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在我国,学考和高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职责混淆、学考功能得不到正常发挥、学考和高考管理权限不明晰等问题,使学考在促进我国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方面的作用有限,高考改革举步维艰。本文认为,学考与高考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明显区别,但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又是相互联动的。今后我国高考改革应该致力于正确定位政府在学考和高考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学考和高考的组织机构和职能,为我国高考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打下基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褚宏启  
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公正的基础。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决定着教育公共服务的分配关系,对城乡居民实行歧视性的差别对待,主要表现在异地中考、异地高考问题上。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户籍制度改革、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居住证制度改革、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改革等协同推进、有效对接。否则,异地中考、异地高考的改革难以深化和持续,也难见显著成效。本文重点探讨了当前深化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改革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及这些改革与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在联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方泉  叶志明  叶红  
高考改革方案不仅对我国人才选拔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对我国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产生深远影响。高考在文理不分科后将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从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形成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高考招生改革考验高校的招生智慧,也倒逼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办出高校特色,招到适合自己的理想生源。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次改革聚焦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改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教育制度和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考改革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两难选择 ,如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的矛盾、灵活多样与简便易行的矛盾、扩大自主与公平选才的矛盾、考出特色与经济高效的矛盾。在高考改革中应把握全局观 ,对一些两难问题应兼顾两端 ,掌握平衡点 ,以避免矫枉过正。在坚持统一高考的大格局下 ,为兼顾多样性 ,可以考虑采用两次高考模式。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既积极又稳妥地推行高考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耀萍  刘海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海峰  
今年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颁布后的高考改革第一年。由于高考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关系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因此格外受到关注。在各种教育改革方案中,高考改革方案是最难制定的,所以才会历经多年研制,"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一旦推出,便事关重大,影响广泛。无论何种媒体推出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高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考试制度 ,它还兼有社会考试性质 ,具有复杂的社会功能。除了为高校选拔新生、促进中小学生努力向学、规范中学办学方向以外 ,高考又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流动、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清末废科举时主要考虑教育因素而忽视社会因素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现代的高考改革不仅要着眼于教育本身 ,而且还应顾及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因素 ,在全面研究和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渐进地推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