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3)
- 2023(16457)
- 2022(13921)
- 2021(13255)
- 2020(11155)
- 2019(25873)
- 2018(25640)
- 2017(47755)
- 2016(26113)
- 2015(30213)
- 2014(30064)
- 2013(29638)
- 2012(27474)
- 2011(24909)
- 2010(24993)
- 2009(23288)
- 2008(23165)
- 2007(20505)
- 2006(17645)
- 2005(16034)
- 学科
- 济(109701)
- 经济(109555)
- 管理(77786)
- 业(72177)
- 企(60044)
- 企业(60044)
- 方法(52937)
- 数学(46967)
- 数学方法(46279)
- 中国(31193)
- 财(29872)
- 农(27912)
- 制(23424)
- 业经(22822)
- 学(22641)
- 贸(21152)
- 贸易(21142)
- 易(20613)
- 地方(18528)
- 务(18358)
- 财务(18293)
- 财务管理(18244)
- 农业(18220)
- 理论(17925)
- 银(17402)
- 银行(17363)
- 企业财务(17308)
- 融(16841)
- 金融(16835)
- 和(16755)
- 机构
- 大学(384149)
- 学院(380971)
- 济(159339)
- 经济(156261)
- 管理(145747)
- 研究(130228)
- 理学(126144)
- 理学院(124644)
- 管理学(122172)
- 管理学院(121451)
- 中国(98822)
- 京(81418)
- 科学(79591)
- 财(74103)
- 所(65609)
- 农(62124)
- 研究所(59792)
- 中心(59428)
- 财经(59028)
- 江(56150)
- 业大(55766)
- 经(53688)
- 北京(51184)
- 经济学(50057)
- 范(49968)
- 师范(49454)
- 农业(48987)
- 院(46742)
- 经济学院(45139)
- 财经大学(43914)
- 基金
- 项目(256419)
- 科学(203680)
- 基金(189342)
- 研究(184953)
- 家(165704)
- 国家(164423)
- 科学基金(141368)
- 社会(118704)
- 社会科(112648)
- 社会科学(112616)
- 基金项目(99531)
- 省(98284)
- 自然(92175)
- 自然科(90141)
- 自然科学(90110)
- 自然科学基金(88525)
- 教育(87201)
- 划(84097)
- 资助(78415)
- 编号(73432)
- 成果(60351)
- 重点(58614)
- 部(58275)
- 发(54048)
- 创(53602)
- 课题(51426)
- 创新(50262)
- 教育部(50255)
- 国家社会(50079)
- 科研(49779)
- 期刊
- 济(169312)
- 经济(169312)
- 研究(110762)
- 中国(75592)
- 学报(60093)
- 财(58760)
- 科学(56620)
- 农(55368)
- 管理(53882)
- 大学(46154)
- 学学(43312)
- 教育(41984)
- 农业(37691)
- 技术(34921)
- 融(32397)
- 金融(32397)
- 财经(29579)
- 经济研究(27882)
- 经(25379)
- 业经(25190)
- 问题(22477)
- 业(21224)
- 统计(20277)
- 贸(19789)
- 技术经济(19065)
- 策(18802)
- 版(18685)
- 世界(17603)
- 科技(17499)
- 理论(17118)
共检索到560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吴殿廷 鲍捷 邱研 王维
以中国科学院1192名院士为典型群体,运用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空间自相关识别和剖析了高级科学人才成长的时空规律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中科院院士国内籍贯或出生地、国内最高学历(位)获取地和国内长期工作地,在东中西3大地带均呈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的大部分省域表现出地理空间上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国内籍贯或出生地、国内最高学历(位)获取地和国内长期工作地均呈现出集聚逐渐弱化的空间演化态势;③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带的HH集聚省域数量随年代推进分别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不大和逐渐增加态势,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省域及其邻近省域;④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带时空格局演化跃迁较多的是类型Ⅳ(省域本身及其邻居均保持了相同水平),近半省域表现出了空间上的连续稳定性,而类型Ⅰ、Ⅱ和Ⅲ在数量上也有所差异,且存在部分省域跃迁明显的现象;⑤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教育的差异和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科院院士的总体空间分布和时空格局演化。
关键词:
人才集聚 时空格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殿廷 刘超 顾淑丹 张若 蔡春霞
高级科学人才如科学院院士是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成就的学者;高级科技人才如工程院院士是在工程技术方面做出重大的、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的专家。二者虽都是高级人才,但工作性质不同,成材的影响因素也可能不同。本文以2002年以前评选出的800多位科学院院士和600多位工程院院士为考察对象,从二者的对比分析入手,努力寻找其中的差异性,探讨高科技人才成长因素的深层次规律。高级科学人才和高级科技人才成长有共同的规律,但二者的差别也是明显的。培养高级科学人才主要靠重点综合大学和大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主要靠重点理工科大学和社会实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祚庥院士1927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扬州,原籍安徽望江。何祚庥院士1951年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1956年起先后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二机部九院、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等职务。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1年任中国科学院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林若扬
运行机制是提高院地合作绩效的关键。本文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和区域创新体系为背景,从动力、组织、决策、整合、双赢、激励、支撑等方面分析院地合作的运行机制,为提高院地合作水平提供依据。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院地合作 运行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丛 阿儒涵
针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对于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以Scopus、SciVal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以2009—201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产出为样本,构建领域合作强度影响力、领域合作水平影响力指数,建立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欧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在不同领域对中国学术国际合作产出水平有不同影响;(2)美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在各领域内的合作强度和合作水平上呈良好态势,对中国国际学术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3)亚太区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基于此,提出要针对各地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特点,在资源配置和合作模式探索上展开具体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月 王海燕 习怡衡
构建协同攻关的重大科技任务组织运行机制是体现国家战略目标、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学界对重大科技任务组织运行机制尚未形成一个基于动静结合视角的系统分析框架,且以科研部门为协同单元的跨部门协同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为此,聚焦国家科研机构内部,以部门间横向关系为重点,选取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科技任务为研究对象,基于“结构—程序—成果”分析框架,分别对其结构性协同机制、程序性协同机制和成果协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开展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就特定领域的合作事项进行精细化分类并联合多元主体协同攻关是其横向协同组织模式的主要体现;其目标设置具有针对性、稳定性并有关键时间节点与要求,突出选题的引领性,其中选题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均是采取以技术资源储备为基础,在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下从理论走向工程的协同攻关模式;其评价体系以重大成果产出为导向,同时会根据过程节点和目标作出动态调整;此外,其科技成果稳定维持不能仅依靠相关研究团队或任务依托单位。据此,提出建立重大科技任务分解与落实机制,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重大科技任务选题来源,建立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工程一体的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差异化、多元化的灵活分类激励机制和强化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等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福涛 周丹丹 张振刚 杨红明
在政策文本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明晰中国科学院院士遴选目标与遴选标准变化过程,基于科学社会学的奖励系统理论,确定遴选效度评价指标并提出假设,以学部和相应学科为单位,统计分析1956—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全部获奖科研成果学科分布,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获得该奖项情况。验证假设发现,在以目前院士遴选目标为评价标准的情况下,中国科学院院士遴选效度良好,导致院士遴选制度存在缺陷的关键原因在于遴选目标的设置。藉此建议:重视分析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情况,以提高遴选效度评估的准确性;进一步强化国家科技奖励在院士遴选效度评
关键词:
院士遴选 国家自然科学奖 效度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朱伟华 黄琳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宋洋 贺灿飞 徐阳 曲峻熙
基于2000年以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公园绿地及社会经济数据,综合采用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计量经济模型刻画城市公园绿地供需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公园绿地供给规模大幅增长,整体供需水平明显改善,区域间依旧存在明显分化。(2)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总体差异显著收敛,西部城市供给规模不断增加,部分东北和中西部中小城市人均面积偏低,是阻滞整体供需水平提升的关键症结。(3)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演化由城市本底、社会经济与公共政策等多维因素综合驱动。城市人口集聚与土地开发程度存在负向约束作用,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与居住用地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与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公园绿地供需演化的驱动机制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不同城市应当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合理增加供给总量,创新供给模式和供给形式,完善差异化运维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城市公园绿地服务供需,破解城市公园绿地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哲
在深化创新驱动、打造科技强国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着何种挑战?如何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研究型大学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与使命?为此,笔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科技创新已经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颁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轶
知识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国科学院进一步加强院与省市、企业合作力度,致力于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在总结中科院近年来与省市、企业合作情况的同时,也具体分析了下一步改进工作的举措。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科技成果转化 院地合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史洋洋 吕晓 郭贯成 巩晨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空格局演化及其趋势变化,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探究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研究方法:GIS、地学图谱分析、空间计量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1990—2000年耕地利用转型最为活跃;2000—2015年耕地利用转型过程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耕地利用转型过程的时间阶段性特征显著。(2)山东省土地利用形态格局依然存在冲突,耕地利用转型处于从持续快速减少向缓慢减少的过渡阶段。(3)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和土地管理因素共同驱动耕地利用转型,不同因素对不同时间阶段耕地利用转型驱动机制也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国土空间规划时应统筹考虑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因子及区域差异规律,对建设占用耕地加强规划管控,强化耕地保护政策的实施绩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