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2)
- 2023(14796)
- 2022(11874)
- 2021(10669)
- 2020(8723)
- 2019(19585)
- 2018(19438)
- 2017(36204)
- 2016(20691)
- 2015(23581)
- 2014(24010)
- 2013(23342)
- 2012(21846)
- 2011(19882)
- 2010(20392)
- 2009(18670)
- 2008(18743)
- 2007(17754)
- 2006(15565)
- 2005(13822)
- 学科
- 济(84225)
- 经济(84138)
- 业(56895)
- 管理(50463)
- 农(48391)
- 企(35362)
- 企业(35362)
- 农业(31957)
- 方法(31741)
- 数学(27673)
- 数学方法(27355)
- 业经(26056)
- 中国(23599)
- 财(19385)
- 制(18362)
- 学(18350)
- 地方(17799)
- 贸(15148)
- 贸易(15143)
- 理论(15010)
- 易(14686)
- 银(14212)
- 银行(14150)
- 行(13553)
- 体(13411)
- 发(13111)
- 教育(12918)
- 融(12834)
- 金融(12825)
- 产业(12263)
- 机构
- 学院(301598)
- 大学(294670)
- 济(115317)
- 经济(112482)
- 管理(106844)
- 研究(104303)
- 理学(90888)
- 理学院(89809)
- 管理学(88035)
- 管理学院(87489)
- 中国(78907)
- 农(76039)
- 科学(67697)
- 京(63215)
- 农业(59163)
- 所(55296)
- 业大(54556)
- 财(52730)
- 江(50167)
- 研究所(50136)
- 中心(49491)
- 范(41754)
- 师范(41240)
- 财经(40968)
- 州(39351)
- 北京(39255)
- 技术(37468)
- 省(37360)
- 农业大学(36968)
- 经(36937)
- 基金
- 项目(197358)
- 科学(150953)
- 研究(147194)
- 基金(135535)
- 家(119460)
- 国家(118301)
- 科学基金(98222)
- 社会(88590)
- 社会科(83341)
- 社会科学(83311)
- 省(82536)
- 基金项目(71458)
- 教育(68454)
- 划(67462)
- 编号(64511)
- 自然(61216)
- 自然科(59681)
- 自然科学(59661)
- 自然科学基金(58564)
- 资助(54141)
- 成果(53046)
- 课题(45353)
- 重点(45051)
- 发(44659)
- 部(42104)
- 创(41124)
- 农(39887)
- 创新(38325)
- 性(37339)
- 科研(37331)
- 期刊
- 济(136949)
- 经济(136949)
- 研究(85046)
- 农(76955)
- 中国(69427)
- 学报(55529)
- 农业(51780)
- 科学(46383)
- 教育(42928)
- 财(41373)
- 大学(41227)
- 学学(38704)
- 管理(33688)
- 业经(28953)
- 融(28707)
- 金融(28707)
- 技术(28644)
- 业(25706)
- 经济研究(19550)
- 财经(19380)
- 问题(19183)
- 版(18602)
- 图书(17049)
- 经(16730)
- 业大(15805)
- 农村(15297)
- 村(15297)
- 农业经济(14734)
- 技术经济(14575)
- 职业(14052)
共检索到46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宣 桂敏 王赛月
在综合数字素养概述、我国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参考《欧洲公民数字素养框架2.2》,构建了包含数字化素养基础、数字化核心素养和数字化道德素养三个维度的我国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框架。据此提出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路径:以厚植数字化意识为基座,激发学习内生动力;以塑造数字化学习能力为前提,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以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基座,打造数字化培育环境;以数字化核心素养为重点,培育关键技术技能;以内化数字伦理为保障,绘就道德规范图景;以完善全过程监督为目标,健全培育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莎 张天添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从技能型社会的视角看,高素质农民以"高技能"展现"高素质",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者、新经济新政策的实践者和新产业新业态的开拓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主体。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力和学习力构成技能型社会下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结构,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基于"穿越—进阶—循环"生成机制,以农业生产与经营管理为本源,以创新力为旨归,以学习力为手段。为提升培育高素质农民核心素养的效率,应采取注重高阶思维训练、拓宽终身学习渠道、加强实践场域教学和构建"政行校企协"协同育人模式等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敏
新时期,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提高、需求提升。面对高素质新兴职业农民培育在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培育体系、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育保障能力等方面探索性提出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 新兴职业农民 培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悦 金满文 钟品妍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全面加强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当下,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中,仍存在现实的问题屏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和理论支撑,探究其培育工作的优化路径,能够加快补齐短板,推进培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培育 问题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刚 赵华安 李新春 阎方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开鹏 张军
高素质农民是新兴的“绿领”阶层,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基础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高素质农民要适应时代需求,必须把绿色安全的责任意识、科学发展的现代理念、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作为神圣的职业使命,致力把高素质农民这个新兴职业从“飞鸽牌”打造成“永久牌”。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职业使命 职业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开鹏
高素质农民是新兴的“绿领”阶层,有严谨的科学内涵和职业性、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基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实践基础而作出的科学决策,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高素质农民要承担起乡村振兴宏伟战略的职业使命,既需要足够的知识技能,更需要强烈的职业精神。在新时代,要把亲农爱农的职业情感、尊农敬农的职业道德、兴农强农的职业理想作为高素质农民职业精神培育的关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素质农民 职业使命 职业精神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伍俊华
乡村振兴事业迅猛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人才。基于服务乡村振兴实践需求,构建契合于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模式,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诉求。提升新生代农民的政治思想素质,开阔新生代农民的格局视野,提高新生代农民的专业能力和意志品质,加快推进新生代高素质农民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新生代 高素质农民 培育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宣 桂敏 陆海峰
高职院校作为开展职业教育主要机构,在培育高素质农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农业生产社会认可度低,农村青壮年离农去农现象明显;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时间不完全符合农业生产要求;培训内容老旧,师资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以东部一所高职院校的实践举措为案例,基于内生性发展理论,着力提升农民学习的内生动力,提出加大投入拓宽农民学历教育渠道、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依托职教优势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内容与模式、搭建适应农业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瞄准培育后续抓培育后跟踪服务等解决路径。
关键词:
内生性发展 高素质农民培育 高职院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刘丽
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素养作为未来教师的核心素养,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已发行七个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经分析,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核心构成要素为:数字化教学、数字化内容创造、数字化交流协作、数字化安全、数字化评估。为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落地,欧盟及其成员国积极探索培育路径,提出完善数字化新基建、提供融合数字技术的多样化培训项目、构建数字化学习共同体、加强数字科技伦理和法律规范建设以及开发数字化评估工具与标准。欧盟及其成员国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多维立体结构、发展进阶模型及其开发的自我评估工具,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制定专业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提供了基本参照,为其他国家(地区)建立联动式教师数字素养培养和培训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国际社会构建高性能数字教育新生态提供了现实指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吕莉敏 石伟平
通过开发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评估标准,对江苏省861位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实测发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总体良好,但辐射效应有待提升。从人口学变量来看,女性对培育的满意度高于男性;农民的文化程度与培育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培育效果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从农民的身份特征来看,对获证农民的培育效果显著好于未获证农民;对村干部或党员农民培育起到的带动辐射效果更好;对“涉农企业负责人”和“合作社负责人”培育的带动辐射效果要优于“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大户”。从农民的职业经历来看,农民培育效果与参训次数呈显著正相关;对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民培育效果最好;对从农“4-6”年的农民培育效果最佳。以上实证研究不仅为科学评估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提供了工具,而且为精准遴选培育对象、提高培育实效、完善培育政策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 培育效果 评价标准 实证研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滕明雨 奉公 张磊
农民科学素质低下一直是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此已予以重视,开始了逐步对农民科学素质的相关研究。如何科学准确地测量农民的科学素质是摆在面前的首要课题。本文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综合性、稳定性和俱时性5个原则。并在界定中国农民科学素质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建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玉
创新素养是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由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知识结构等要素组成,是用创新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创新素养较以前有极大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大学生只有明确创新目的,顺应创新大势,掌握创新方法,把握创新关键,才能从根本上具有创新能力,具备创新素养。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创新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康红芹 李萧阳 赵雨
高素质青年农民培育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信息素养是其培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基于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的模型构建及量表编制,发现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是由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因子构成的多维度结构,以此为基础编制的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我国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的测评工具,以及应用于未来关于高素质青年农民信息素养及其培育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高素质青年农民 信息素养 模型 量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飞 刘佳佳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乡村振兴战略新使命、新挑战。人才振兴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引擎,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则是振兴人才的重要抓手。其主要涵盖了组织体系、内容体系、方式体系、时间体系、对象体系,是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人才根基、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需要继续强化基层党建、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内容层次、创新培训方式、增进可持续性、以农民利益为本,凝聚组织、体制、内容、方式、机能、保障,形成持久合力,让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体系造就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