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2)
- 2023(14942)
- 2022(12784)
- 2021(11512)
- 2020(9691)
- 2019(22206)
- 2018(21994)
- 2017(41992)
- 2016(22678)
- 2015(25626)
- 2014(25536)
- 2013(25435)
- 2012(24139)
- 2011(22046)
- 2010(22507)
- 2009(21097)
- 2008(21188)
- 2007(19515)
- 2006(17245)
- 2005(15965)
- 学科
- 济(101578)
- 经济(101456)
- 管理(71453)
- 业(70324)
- 企(57952)
- 企业(57952)
- 方法(37381)
- 数学(31647)
- 数学方法(31372)
- 中国(30142)
- 农(28904)
- 地方(26762)
- 财(25790)
- 业经(25320)
- 制(23719)
- 技术(21798)
- 农业(19202)
- 学(18581)
- 银(18435)
- 银行(18399)
- 贸(17946)
- 贸易(17930)
- 行(17708)
- 融(17616)
- 金融(17612)
- 易(17297)
- 体(15898)
- 环境(15552)
- 和(15200)
- 务(15055)
- 机构
- 学院(331981)
- 大学(329781)
- 济(141468)
- 经济(138462)
- 管理(126177)
- 研究(116108)
- 理学(106890)
- 理学院(105660)
- 管理学(104111)
- 管理学院(103451)
- 中国(89041)
- 京(70531)
- 科学(68509)
- 财(67584)
- 所(59246)
- 农(55407)
- 江(53739)
- 中心(53090)
- 研究所(52964)
- 财经(51809)
- 业大(46753)
- 经(46624)
- 北京(45035)
- 范(43938)
- 师范(43523)
- 经济学(43215)
- 农业(42982)
- 州(42480)
- 院(41647)
- 经济学院(38834)
- 基金
- 项目(211275)
- 科学(166882)
- 研究(158879)
- 基金(150561)
- 家(129696)
- 国家(128523)
- 科学基金(110342)
- 社会(101478)
- 社会科(96280)
- 社会科学(96256)
- 省(85862)
- 基金项目(79749)
- 教育(72665)
- 划(70645)
- 自然(68141)
- 自然科(66528)
- 自然科学(66510)
- 自然科学基金(65357)
- 编号(64818)
- 资助(60126)
- 成果(53534)
- 发(51067)
- 创(48841)
- 重点(48015)
- 部(46503)
- 课题(46288)
- 创新(44947)
- 制(42865)
- 国家社会(41569)
- 发展(41524)
- 期刊
- 济(168137)
- 经济(168137)
- 研究(103631)
- 中国(75891)
- 财(53674)
- 农(52490)
- 管理(50200)
- 学报(47704)
- 科学(45944)
- 教育(39922)
- 大学(36689)
- 融(35058)
- 金融(35058)
- 农业(35044)
- 学学(34259)
- 技术(30851)
- 业经(28899)
- 经济研究(26333)
- 财经(26114)
- 经(22620)
- 问题(22004)
- 业(19251)
- 技术经济(18272)
- 科技(17252)
- 贸(17092)
- 商业(16310)
- 理论(15316)
- 现代(15252)
- 坛(15136)
- 论坛(15136)
共检索到521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云小鹏 朱安丰 郭正权
文章构建了高精尖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机制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了基准情景、改善营商环境、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金融政策短期内能够引起高精尖产业迅速发展;相较于其他政策,税收政策对构建创新驱动体系的促进作用较弱;实施人才政策能够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高精尖产业创新驱动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云小鹏 朱安丰 郭正权
文章构建了高精尖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机制分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了基准情景、改善营商环境、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对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政府可以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施金融政策短期内能够引起高精尖产业迅速发展;相较于其他政策,税收政策对构建创新驱动体系的促进作用较弱;实施人才政策能够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增强高精尖产业创新驱动力。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品荣
<正>《创新驱动高精尖产业研究》一书是“北科学者”计划三年的研究成果。本书提出三维理论模型,即城市经济复杂度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引领、创新生态构建构成全书基本分析框架。在分析经济复杂度对高精尖产业的影响机制、政府创新补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建构高精尖产业生态系统发展指标体系,提出培育高精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四大战略的基础上,本书指出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把握“五大宏观趋势”“五大中观力量”“五大微观力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品荣 杨雨萌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科技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推进高精尖产业转型升级。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以契合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革新作为推进动能、需要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市场环境支撑、需要遵循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策支持,同时应呈现出能够彰显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特征的竞争力水平。本文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要旨,结合高精尖产业自身特点,构建十大高精尖产业趋势分析框架,分别对其技术趋势、市场趋势、政策趋势和竞争力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对我国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芝清 杨子生
文章以共同富裕内涵与特征为逻辑起点,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综合发展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揭示我国省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并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方面,东部地区水平最高,其次为中部地区,均大于我国平均共同富裕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最低。从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分布格局;省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具有明显的等级板块结构特征。科技创新要素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驱动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事 于尚坤 胡瑞 王成新
【目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探究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强度和驱动机制,对于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分解项,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1)在时间上,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级递减的阶梯状地理分异格局;(2)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小;(3)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但对不同地区的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不显著。【结论】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议从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缩小科技创新区域差距等方面推动工业发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品荣
本文以北京为例,分析了高精尖产业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提出高精尖产业发展需要把握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双碳”目标、就业优先战略、健康中国战略“五大宏观力量”,需要把握产业互动、产业升级、空间重构、产业生态、数字化驱动“五大中观力量”,需要把握技术引领、应用场景牵引、人才与企业的匹配、服务化创新、迭代进化“五大微观力量”。
关键词:
高精尖产业 发展战略 趋势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杰
当前,首都提出和实施的减量发展重大战略,正在面临着诸多内在矛盾和发展困局的压力和挑战,而着力发展符合首都定位和要素禀赋优势的、以智能制造和集成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是在首都既定的"双控三红线"硬约束条件下,化解首都减量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内在矛盾和发展困局的最优途径。加快建设高精尖产业体系,既是化解首都减量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化解当前首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弱化,主动预防首都推进"腾笼换鸟"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产业断层风险发生的科学方案;既是破解当前阶段首都可持续发展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不平等、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一系列困局的重大谋略,也是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既定目标以及全面推进首都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最优策略。着重分析了当前北京在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四大认知误区,即制造业的发展必然造成人口集聚,"双控三红线"会束缚或阻碍首都经济和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与高精尖产业体系可以被地理区位割裂,以及高精尖产业体系和金融业能够长期各自孤立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首都如何有效构建和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的相应对策思路和具体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高太光 王有建 张晓星
提升创新质量是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综合考虑多层次影响因素并发耦合对制造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有助于在整体剖析创新质量影响机理的同时,把握不同驱动路径之间的差异性。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整体上构建多层次影响因素,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要素间并发耦合因果关系和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基本特征、高管特征和外部环境三个层面的任意单个前因变量都不构成制造企业提升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内外资源驱动、市场竞争激励下高管驱动以及盈利能力缺失下环境和高管共同驱动三种路径提升创新质量,这表明创新质量提升存在多重路径;此外,企业规模与融资约束存在“互斥”效应。本研究可为系统探究制造企业创新质量驱动机理提供新思路,为有效激励企业实施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胜鹏 滕堂伟 夏启繁 鲍涵
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大陆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演化特征,通过面板分位数回归探究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区域差距有所缩小,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分布态势,城市群及中心城市占据主导地位,城市群与东南沿海地区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热点区与次热点区;(2)中国数字经济重心向西南方移动,总体呈现出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的分布态势;(3)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模式,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4)科技创新水平对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雪 舒季君 唐根年 李露 钟琴
基于浙江省90个县区200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综合指数法分析县域层级的创新空间分布特征,识别创新的热点空间及惰性空间;进一步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评创新空间的效率水平,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探究有利于创新活力提升的适配性创新生态环境,寻求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机制与提升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浙江省创新热点空间日趋集中在浙东北地区,各县区的创新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分异性;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推动作用显著大于人才储备和产业高度化的推动作用,同时创新氛围、企业家创新精神对各县区的创新效率也具有正的影响,而金融环境质量、风险承担能力与各县区的区域创新效率则存在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创新空间 效率 驱动机制 浙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张洪振
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数字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结果指出,组织布局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和组织布局下的基础知识促进型是高水平数字创新能力的组态类型,而非高水平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此外,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织网络的引导力,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资源要素的驱动力。故应明辨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路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创新的政策战略布局,强化地区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创新水平 驱动机制研究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瑶 张光宇 张洪振
文章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份数字创新发展的驱动机制展开研究。结果指出,组织布局下的研发投入促进型和组织布局下的基础知识促进型是高水平数字创新能力的组态类型,而非高水平的组态结果呈现出因果非对称性。此外,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创新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是组织网络的引导力,而中、西部地区数字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资源要素的驱动力。故应明辨区域数字创新发展的路径差异,因地制宜实施数字创新的政策战略布局,强化地区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数字创新水平 驱动机制研究 定性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季小天 彭小宝 刘继安 赵文华
大科学时代来临,科技创新模式开始转向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有组织科研模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科研创新团队成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从师承效应、培养机制、科研目标设置、构成结构、考核晋升机制、学术流动机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七个方面对当代物理学领域3个顶尖团队进行具体案例阐述,借鉴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一流科研创新团队的发展机制模型,形成可供其他团队借鉴的经验,以期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打造更多一流科研创新团队有所裨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