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42)
- 2023(13252)
- 2022(11532)
- 2021(10757)
- 2020(8769)
- 2019(20094)
- 2018(20110)
- 2017(38077)
- 2016(20857)
- 2015(23343)
- 2014(23354)
- 2013(23160)
- 2012(21590)
- 2011(19582)
- 2010(19651)
- 2009(17741)
- 2008(17069)
- 2007(14924)
- 2006(13200)
- 2005(11789)
- 学科
- 济(86306)
- 经济(86223)
- 管理(55793)
- 业(54154)
- 企(43402)
- 企业(43402)
- 方法(34106)
- 数学(28924)
- 数学方法(28601)
- 中国(25683)
- 农(24026)
- 地方(23829)
- 业经(20381)
- 学(19503)
- 财(18004)
- 农业(16427)
- 贸(15208)
- 贸易(15195)
- 易(14646)
- 环境(14368)
- 制(14344)
- 和(14082)
- 理论(13961)
- 技术(13860)
- 银(13727)
- 银行(13682)
- 融(13395)
- 金融(13393)
- 行(13199)
- 发(13102)
- 机构
- 学院(293465)
- 大学(293141)
- 管理(114189)
- 济(112355)
- 经济(109726)
- 研究(103899)
- 理学(98252)
- 理学院(97036)
- 管理学(95370)
- 管理学院(94857)
- 中国(75964)
- 科学(66974)
- 京(64273)
- 所(53472)
- 农(52038)
- 财(49974)
- 研究所(48806)
- 业大(46211)
- 中心(46183)
- 江(43448)
- 北京(41151)
- 范(41059)
- 农业(40652)
- 师范(40624)
- 财经(39608)
- 院(37961)
- 州(36015)
- 经(35919)
- 技术(33028)
- 师范大学(32773)
- 基金
- 项目(201457)
- 科学(156697)
- 研究(147253)
- 基金(142854)
- 家(124995)
- 国家(123878)
- 科学基金(105360)
- 社会(89673)
- 社会科(84801)
- 社会科学(84779)
- 省(80758)
- 基金项目(76480)
- 自然(69184)
- 划(67630)
- 自然科(67508)
- 自然科学(67487)
- 教育(67074)
- 自然科学基金(66237)
- 编号(61141)
- 资助(58490)
- 成果(49663)
- 发(47190)
- 重点(45276)
- 部(43009)
- 课题(42818)
- 创(41982)
- 创新(39097)
- 科研(38310)
- 项目编号(37285)
- 发展(37279)
- 期刊
- 济(130140)
- 经济(130140)
- 研究(88193)
- 中国(59428)
- 学报(49319)
- 农(48750)
- 科学(44991)
- 管理(42622)
- 教育(37062)
- 大学(36580)
- 财(35192)
- 农业(34510)
- 学学(34301)
- 融(25831)
- 金融(25831)
- 技术(25627)
- 业经(23209)
- 经济研究(20184)
- 财经(18204)
- 图书(17328)
- 业(17219)
- 问题(16651)
- 科技(15517)
- 经(15400)
- 理论(14668)
- 技术经济(13790)
- 实践(13605)
- 践(13605)
- 现代(13558)
- 版(13505)
共检索到438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鲁明 石太渊 付欣 于淼
从高粱黑粉菌的特性、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研究利用现状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粱乌米的研究进展,并对高粱黑粉菌未来的开发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粱黑粉菌 研究进展 开发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卫川
快速准确地鉴别形态特征极为相似的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controversaKühn)和禾草腥黑粉菌(T.fuscaEll.AndEV.),是我国进口草种检疫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运用数学判别法,以冬孢子直径、网目数、网脊高度、胶鞘厚度为基本形态指标,在大量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鉴别小麦矮腥黑粉菌和禾草腥黑粉菌的数学模型。最后,用未参加组建模型的100组数据测试该模型,并做萌发试验核对判别结果,其正确率达到100%,表明该模型稳定可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庆善
甜高粱研究进展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所卢庆善甜高粱生物产量高,抗逆力强,适应性广,作为饲料、糖料和能源作物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势。一、甜高粱的特点甜高粱是高粱的一种,由于茎秆内富含糖分,故称为甜高粱,或糖高粱。甜高粱作为一种作物,在我国和世界上均有很长的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张文忠 马殿荣 张树林
综合评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两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这些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已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并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超级稻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温福 张伟明 孟军
生物炭以其良好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广泛的材料来源和广阔的产业化发展前景,成为当今农业、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合分析、评述了生物炭在土壤、作物、农田生态系统等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其未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从低碳、循环、可持续视角,客观、辩证地探讨了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生物炭在修复土壤障碍,提升耕地生产性能和作物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生物炭产业的方向与建议,旨在为中国生物炭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唐亮
对30年来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中国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105个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在大力推广超级稻品种的同时,高度重视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努力构建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机制。通过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抗逆的超级稻,中国再次实现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新突破,综合生产能力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有了进一步提高,为中国稻作科...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超级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文亮 孙守义 王守经 李海雷 张奇志
本文对黄粉虫的营养价值及其保健作用作出了评价。同时针对当前黄粉虫在食品方面的研究热点和开发利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阐明了黄粉虫在食品开发方面的广阔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深 肖炎农 王凤格 赵久然 张绍鹏 郑用琏
【目的】以对玉米丝黑穗病高感的黄早四和抗病的Mo17自交系为材料,用丝轴黑粉菌进行接种,研究病菌对玉米的侵染率及扩展进程。【方法】采用丝黑穗病病原菌基因组特异引物的PCR技术,分别对幼苗期的根、叶和成熟期的根、茎、叶、雄穗生长锥DNA进行PCR扩增。【结果】特异引物的PCR技术不仅能够在早期准确鉴定玉米幼苗是否受到病菌的侵染,而且可以跟踪丝轴黑粉菌在体内扩展进程。【结论】玉米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抗侵染和抗扩展,抽穗期雄穗对病樱的形成不能表现出明显的抗性效应。
关键词:
玉米 丝黑穗 PCR 侵染 扩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建清 周开达 陶家凤
在水稻不育系开花期接种Neovosiahorrida的细胞学研究表明,病菌对“珍汕97A”比“D90A”“G46A”及“K17A”有较高的侵染率。病菌不进入水稻的细胞,也不侵入胚囊,在菌丝周围的花柱及子房细胞无可见的变化,也都具有正常的质壁分离能力。接种后12小时,水稻子房细胞膜透性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但在24小时以后,除“珍汕97A”的细胞膜透性显著上升之外,其余3个不育系接近或低于不接种的水平。
关键词:
稻粒黑粉菌,细胞学,质壁分离,透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立杰 才宏伟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可作为食用、饲用、酿造用和生物能源用。高粱遗传转化技术是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本文对近年来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高粱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通过对近年来50余篇高粱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介绍用于遗传转化的高粱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再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比电穿孔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4种高粱遗传转化常用方法的优劣,总结遗传转化载体主要组成部分启动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阐述高粱遗传转化的应用现状,分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高粱基因型对组织培养有很大影响,以P898012和Tx430最为常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高粱遗传转化方法,且农杆菌介导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载体构建中,CaMV35S启动子和ubi1启动子最为常用,抗生素抗性基因(nptII、hpt)、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和养分同化基因为常用的三大类选择标记基因。随着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被成功转入高粱。但基因型依赖性强、组织培养周期长、遗传转化稳定性差是限制高粱遗传转化的主要瓶颈,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直接进行体细胞发生,缩短了组织培养周期,提高了转化效率,扩大了外植体来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采用切-浸-芽(CDB)递送系统等方式可进一步改良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高粱分子育种及相关基因功能鉴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高粱 遗传转化 再生体系 转化方法 载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峰 吕香玲
高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是日趋重要的生物燃料作物。同时,它也是一种最有害的杂草的先祖,是许多具有复杂基因组的热带草的植物学模型,开展其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构建了高粱种内和种间的遗传图谱,完成了高粱全基因组的测序,这为探索高粱基因和功能的对位提供了保障。笔者对高粱基因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及基因组特征、序列分析、QTL定位及关联遗传学等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为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及想了解相关信息的广大学者提供了参考信息和研究方向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来宪伟 程延园 许晓丽 杨丽
职工在工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对工会保持活力、提高凝聚力、增进工人对工会的认同度、实现工会团结等来说意义重大。在西方学术界中,理解会员的工会参与行为,是许多研究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那些基于组织行为视角的工会参与研究进行回顾,主要包括两方面:(1)"工会参与"概念及其测量的发展;(2)从组织行为视角对"工会参与"影响因素的探索及其理论贡献。此外还将讨论基于西方背景所发展的"工会参与"理论应用于中国工会研究时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思齐 霍燚 张英杰 张晓东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借鉴LRH一般均衡模型和国际上成功的城市仿真系统(如UrbanSim)的经验、基于GIS开发应用系统构建中国城市空间动态模型的基本思路;进而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现状,分析了该模型在促进中国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预期作用,以及目前学术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欢 危起伟 徐冬冬 岳华梅 竹内裕 阮瑞 杜浩 李创举
生殖细胞移植是指将供体的生殖细胞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受体体内,供体生殖细胞嵌合到受体性腺,经过增殖、分化并最终发育为功能性配子的过程。作为辅助生殖技术,它不仅为珍稀濒危动物的繁育和保护提供了新途径,同时也为生殖干细胞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研究首先在模式鱼类斑马鱼中开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主要包括先后建立了以胚胎、仔鱼和成鱼为受体的生殖细胞移植体系,精原和卵原干细胞的发现拓宽了供体生殖细胞的选择,受体的选择与制备方法的完善。该技术在缩短鱼类性成熟周期、性控育种、珍稀濒危鱼类保护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已成功在多种淡水和海水鱼类中开展了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和经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鱼类生殖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该技术实践应用的关键问题,并探讨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鱼类 生殖细胞移植 种质资源 冷冻保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