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6)
- 2023(9034)
- 2022(8162)
- 2021(7836)
- 2020(6539)
- 2019(15292)
- 2018(15337)
- 2017(29599)
- 2016(16253)
- 2015(18480)
- 2014(18457)
- 2013(18241)
- 2012(16705)
- 2011(14930)
- 2010(14658)
- 2009(13226)
- 2008(12558)
- 2007(10627)
- 2006(9063)
- 2005(7591)
- 学科
- 济(60791)
- 经济(60725)
- 管理(44891)
- 业(42189)
- 企(35514)
- 企业(35514)
- 方法(30534)
- 数学(26446)
- 数学方法(26133)
- 学(15904)
- 农(15801)
- 中国(14868)
- 财(14514)
- 业经(13360)
- 地方(12737)
- 理论(10740)
- 和(10682)
- 农业(10672)
- 贸(10385)
- 贸易(10380)
- 环境(10271)
- 易(10056)
- 技术(9891)
- 制(9484)
- 务(9468)
- 财务(9411)
- 财务管理(9397)
- 企业财务(8893)
- 教育(8858)
- 划(8780)
- 机构
- 大学(227932)
- 学院(226015)
- 管理(92210)
- 济(82547)
- 理学(81018)
- 经济(80608)
- 理学院(80066)
- 管理学(78557)
- 管理学院(78164)
- 研究(76075)
- 中国(53901)
- 科学(51956)
- 京(49292)
- 农(39396)
- 所(39180)
- 业大(37659)
- 研究所(36446)
- 财(36163)
- 中心(33685)
- 农业(31300)
- 北京(31082)
- 江(31059)
- 范(30459)
- 师范(30159)
- 财经(29726)
- 院(28079)
- 经(27103)
- 州(25822)
- 技术(24718)
- 师范大学(24583)
- 基金
- 项目(165347)
- 科学(128611)
- 基金(119223)
- 研究(117588)
- 家(105405)
- 国家(104562)
- 科学基金(88924)
- 社会(70779)
- 社会科(66928)
- 社会科学(66910)
- 省(64925)
- 基金项目(64728)
- 自然(60978)
- 自然科(59500)
- 自然科学(59488)
- 自然科学基金(58394)
- 划(55424)
- 教育(53192)
- 资助(49125)
- 编号(48206)
- 成果(38156)
- 重点(37018)
- 部(35524)
- 发(34642)
- 创(34184)
- 课题(32789)
- 科研(32095)
- 创新(31822)
- 计划(31508)
- 大学(30231)
共检索到3121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籍贵苏 杜瑞恒 李素英 吕芃 侯升林 李志远
利用13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材料和杂交组合130B×1141B的F2群体,研究了高粱茎秆含糖量在灌浆期间的积累变化规律,估算了遗传相关参数。结果认为,不同不育系之间,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茎秆糖分积累有所不同。育性不稳、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不育系与保持系一样,在灌浆中期茎秆含糖量较低,随后含糖量又有回升,而正常不育系茎秆的含糖量在此期间保持较高的水平。灌浆后期少数不育系和多数保持系的茎秆含糖量较低。用F2群体进行的遗传分析表明,高粱茎秆中的含糖量和茎汁液含量遗传均符合一对主基因加显模型,其显性效应为负向。两者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97%和55.83%。据此,提出了在高含糖量育种上,选择籽粒成熟期茎...
关键词:
高粱 含糖量 积累 遗传参数 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元冬 钟海丽 顿宝庆 叶凯 王智 朱莉 李桂英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甜高粱品种在各个生育时期叶片和茎秆中SAI基因的差异表达量与含糖量,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甜高粱糖分积累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甜高粱品种不同生育时期茎秆中的含糖量,qRT-PCR分析叶片和茎秆中SAI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拔节期蔗糖含量很低,主要是还原性糖,抽穗和开花期蔗糖含量显著增加,灌浆和成熟期持续增加至最高值,成熟后又有所下降。高糖品种整个生育时期叶片中SAI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中糖、低糖和髓干型三类品种,茎秆中SAI基因的表达水平则相反。甜高粱成熟期糖分含量与叶片中SAI基因的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7239,而与...
关键词:
甜高粱 糖分积累 SAI基因 表达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海波 魏玉清 周维松 邹程
【目的】研究土壤盐分胁迫对甜高粱茎秆中糖分积累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明盐胁迫条件下甜高粱茎秆的糖分积累特征。【方法】以甜高粱杂交品种"辽甜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学测定方法,对5种不同土壤盐分(分别为对照CK(0.102%)、T1(0.215%)、T2(0.250%)、T3(0.300%)、T4(0.459%),以上为质量分数)胁迫下,甜高粱各生育时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茎秆中的糖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
关键词:
土壤盐分 甜高粱 糖分积累 糖代谢相关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华文 秦岭 王海莲 杨延兵 管延安
通过对2个甜高粱品种茎秆的糖分含量分析可知:茎秆糖分含量在开花期急剧增长,而后逐渐缓慢增长,在乳熟期出现糖分含量不增长和负增长,接近成熟的时候又快速增长的一个过程;锤度最高值在开花期出现在茎秆中部,随后逐渐向上推进,最后最高值又回到茎秆中部的一个规律;茎秆的榨汁率随着甜高粱的生长一直下降;根据每个品种不同的生物特性来决定收获时期。
关键词:
甜高粱 糖分含量 变化规律 榨汁率 锤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相昆 田海燕 陈树宾 刘志刚 刘涛
本研究从甜高粱的种植密度入手,研究了同一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甜高粱茎秆糖分累积的规律,以选择该地区甜高粱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石河子地区种植的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其茎秆中总糖含量均经历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的"M"形变化趋势。但各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茎秆汁液含糖量(锤度)有差异,通过方差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品种间茎秆汁液含糖量差异显著,但不同密度间茎秆汁液含糖量差异不显著,茎秆汁液含糖量(锤度)与密度的相关性也不显著。
关键词:
甜高粱 密度 糖锤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明 刘丽娟 李莉云 王博 常金华 刘国振
【目的】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酒精作为替代能源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检测蔗糖合成的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高粱叶片(源)与茎秆(库)中的表达量,了解高粱体内SPS表达与蔗糖积累的关系,进而探讨蔗糖的代谢机理。【方法】以甜高粱和普通高粱为材料,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SPS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高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茎秆中蔗糖含量、叶片和茎秆中SPS蛋白质表达量持续上升,灌浆期达到最高,腊熟期略有下降,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甜高粱茎秆蔗糖含量与叶片SPS蛋白质的表达相关系数为0.895,与茎秆SPS蛋白质的表达相关系数为0.781;甜高粱和普通高粱...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秋 张飞 张志鹏 朱凯 邹剑秋
分蘖是甜高粱重要的生物学性状,研究保留分蘖的利弊对甜高粱轻简栽培和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选取甜高粱辽甜1号、辽甜3号和辽甜11为试材,对去除分蘖(RT)与保留分蘖(KT)处理下甜高粱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光合物质分配和糖分积累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保留分蘖(KT)较去除分蘖(RT)处理会小幅度降低群体的株高;去除分蘖处理(RT)在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比保留分蘖处理(KT)分别降低1.70、1.78和1.65,去除分蘖处理较保留分蘖处理叶绿素有小幅度增加;保留分蘖(KT)较去除分蘖(RT)处理主茎光合速率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增加是造成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甜高粱 分蘖 光合 物质分配 糖分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家瑞
1985年作者发现一个茎秆无韧性的高粱突变体(大同68×OK12B的后代).1986~1991年进行了遗传及解剖、化验分析等研究工作.以该突变体和常规品种唐恢2号、忻17号、多穗、晋粱5号、千斤红、623B、625B、原1B、于8B、矮白云香/台本那等12个品种为材料,进行正反交和回交,观察F_1、F_2和BC_1植株茎秆表现及分离情况.凡是茎秆节间用手一折完全折断为无韧性,折不断者为有韧性.并对该突变体、千斤红(对照)、原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峰 邹剑秋 段有厚 吕香玲
为探讨甜高粱茎秆含糖量相关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以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甜高粱品系Rio(P2)为亲本杂交构建的一组包含4个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3),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茎秆含糖量(混合锤度)、出汁率和茎秆鲜重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符合E-1模型,性状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控制的,主基因作用方式包括加性、显性和上位性3种效应。其中多基因效应高于主基因效应,遗传率分别为48.89%和39.52%。环境效应较小,占总表型方差的11.59%;出汁率性状符合B-5模型,即性状表现受2对主基因遗传控制,基因作用方式为完全显性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志 李志 刘国顺 王道支 祖朝龙 杨永锋
选择皖南4种代表性植烟土壤,研究了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和糖分积累动态的差异,为开发焦甜香烟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冲积沙壤土和河滩沙壤土烟叶的碳氮代谢变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表现为在烟株生长发育的早中期阶段氮代谢和碳代谢强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下部叶在移栽45 d以后,中部和上部叶在移栽60d后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碳代谢的标志性酶转化酶活性在达到最大值后也表现下降,但下降幅度远低于硝酸还原酶。两种沙壤土烟叶的总糖含量较高。水稻土烟叶在烟株前中期碳氮代谢水平相对偏低,高峰期偏迟,后期氮代谢水平相对偏高,有明显滞后现象,烟叶总糖含量相对较低;沙滩粉沙土烟叶碳氮代谢高峰出现较早,且在整个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永忠 何国富 黎强 吉继雍
研究了国庆1号温州蜜柑叶片、果皮和果肉中的蔗糖和还原糖含量,以及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1)果肉中的蔗糖和还原糖随着果实的发育而积累增加;果皮和叶片中的还原糖和蔗糖在整个果实发育阶段积累较少。(2)转化酶活性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其中果肉中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随着糖分积累而下降,中性转化酶活性基本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果皮中的转化酶(AI和NI)活性随着果实发育而上升,随后酸性转化酶活性在8月份以后开始快速下降,到果实成熟时都保持在较低水平,中性转化酶在7 月中旬就开始缓慢下降,随后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酸性转化酶活性在6~8 月份较低,而此时中性转化酶活性却处在...
关键词:
柑橘 转化酶 糖分积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含敏 周慧文 闫海锋 陈荣发 范业赓 罗霆 周忠凤 吴建明 丘立杭
【目的】探讨促生长化学调控剂对甘蔗节间伸长和糖分积累的影响,分析甘蔗产量与重要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定向化学调控甘蔗农艺性状及完善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蔗优良栽培品种桂糖58号(GT58)为试验材料,以不同促生长化学调控剂[硝酸钙(A)、硼酸(B)、磷酸二氢钾(C)、复硝酚钠(D)、赤霉素(E)、赤霉素+复硝酚钠(F)和赤霉素+硝酸钙+硼酸+磷酸二氢钾+复硝酚钠(G)]为化学调控剂处理组,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组(CK),开展两年新植蔗田间小区试验,于节间伸长期喷施化学调控剂后在甘蔗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测定其株高、节间伸长速率、糖分和产量。【结果】不同促生长化学调控剂处理甘蔗后,节间伸长速率表现为1.22~1.67 cm/d;平均节间数为21.30~23.90节;平均节间长为11.41~12.41 cm,且以含赤霉素调控剂的E和G处理极显著高于CK(P<0.01,下同)。含赤霉素调控剂的E和G处理甘蔗的株高均显著高于CK(P0.05),而最终产量均高于CK。在甘蔗节间糖分积累过程中,含赤霉素调控剂处理组(E、F和G处理)均可促进糖分在蔗茎中部和上部节间积累,促使不同部位节间的糖分含量快速达到工艺成熟期水平,还原糖含量快速降低至CK以下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促生长化学调控剂处理组甘蔗的茎径与产量呈弱负相关,Pearson系数仅为-0.082,有效茎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产量呈正相关。【结论】促生长化学调控剂可通过调控甘蔗节间伸长促进甘蔗株高形成,改善株高、茎径、有效茎数和产量性状及这些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含赤霉素调控剂可有效促进节间伸长及糖分从中部节间至上部节间快速积累,增产增糖潜力巨大,可在甘蔗农艺性状的定向化学调控及完善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中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卞云龙 杜凯 顾啸 王益军 印志同 孙东雷 邓德祥
较高的茎秆糖含量有助于提高青贮玉米的饲料品质和适口性,本研究选用7个茎秆糖含量不同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Ⅱ配置21个组合,对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个自交系中,Y53-164、YXD053-646和98A-04糖含量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可以提高杂种后代的茎秆糖含量,但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的组合差异。玉米茎秆糖含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但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存在着显著的显性与上位性效应。控制茎秆糖含量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减效等位基因为显性。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变异71.07%是由遗传控制的,但狭义遗传率不高(40.11%)。对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窦佳欣 田甜 王鹏 刘媛 陈涛 张沛沛 杨德龙
蔗糖是小麦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主要运输形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籽粒灌浆起关键调控作用,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基础复杂。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挖掘小麦茎秆蔗糖积累转运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及候选基因,为相关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通过测定117份国内小麦品种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茎秆蔗糖含量,计算蔗糖花前、花后转运率和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等7个性状的表型,基于35K SNP芯片基因型分型,采用混合线性模型MLM(Q+K)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及候选基因预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茎秆蔗糖积累转运相关性状表型变异广泛,变异系数为9.53%~45.70%,广义遗传力为0.32~0.49。基因分型表明,SNP标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0~0.38,群体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4个亚群。通过MLM(Q+K)模型检测到146个与茎秆蔗糖积累转运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3个位点均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对稳定显著关联的SNP位点上下游各200 kb物理位置范围内进行候选基因挖掘,筛选出13个与蔗糖积累转运相关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TraesCS1B02G324100(核苷二磷酸糖转移酶基因)、TraesCS1B02G324200(纤维素合酶基因)、TraesCS1B02G324300(β-1,3-葡聚糖酶基因)与糖代谢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籍贵苏 杜瑞恒 侯升林 王新玉 赵秀萍
采用77个粒用高粱和21个甜高粱作为研究材料,对甜高粱的含糖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高粱茎秆的含糖量是粒用高粱的2~5倍,而且茎秆秆芯蜡质,汁液含量高。甜高粱茎秆不同茎节的含糖量有差异,其含糖量随节位由低到高的变化趋势有4种类型,并以低-高-低的变化占多数,因此利用中间节段第4,7,9节的含糖量平均值可表示植株含糖量。收获后,随着茎秆水分的丧失,其含糖量逐渐上升,但是25 d后开始急剧下降。
关键词:
甜高粱 茎秆 含糖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