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0)
2023(7680)
2022(6374)
2021(5800)
2020(4887)
2019(10334)
2018(10212)
2017(18379)
2016(10469)
2015(11398)
2014(11196)
2013(10481)
2012(9605)
2011(8553)
2010(8438)
2009(7769)
2008(7431)
2007(6549)
2006(5534)
2005(4755)
作者
(34535)
(28853)
(28650)
(26909)
(18153)
(14096)
(12874)
(11461)
(11091)
(10031)
(9898)
(9521)
(9432)
(9261)
(9224)
(8920)
(8703)
(8558)
(8306)
(8284)
(7582)
(7159)
(7035)
(6574)
(6514)
(6450)
(6448)
(6283)
(5968)
(5942)
学科
(33364)
经济(33313)
管理(28134)
(25353)
(19590)
企业(19590)
方法(14134)
数学(12430)
数学方法(12334)
(11079)
(11042)
(10366)
中国(10099)
(8963)
(7939)
贸易(7937)
业经(7852)
(7732)
农业(7305)
(7245)
(7107)
银行(7052)
(6687)
(6453)
金融(6446)
地方(6247)
技术(6139)
(6080)
财务(6056)
财务管理(6041)
机构
学院(144861)
大学(144234)
研究(54153)
(52434)
经济(51293)
管理(50232)
理学(44054)
理学院(43443)
管理学(42442)
管理学院(42216)
(41868)
科学(39324)
中国(38792)
农业(33775)
业大(32071)
(30412)
(30152)
研究所(28179)
中心(24077)
(23443)
农业大学(22423)
(22026)
(20259)
(19757)
财经(18808)
(18716)
技术(18643)
北京(18221)
(17989)
科学院(17420)
基金
项目(108037)
科学(81902)
基金(77234)
(72790)
国家(72191)
研究(68577)
科学基金(58948)
(44303)
社会(42605)
基金项目(41506)
自然(41439)
自然科(40513)
自然科学(40483)
社会科(40273)
社会科学(40263)
自然科学基金(39778)
(37571)
教育(31044)
资助(30468)
编号(25537)
重点(25000)
计划(24436)
(22911)
科技(22895)
(22806)
(22016)
科研(21799)
创新(21564)
(21071)
(19780)
期刊
(53683)
经济(53683)
学报(39618)
(37750)
研究(35533)
科学(30166)
中国(29840)
大学(27638)
学学(26888)
农业(25137)
(17938)
管理(16788)
教育(13110)
(13109)
业大(12611)
(11810)
金融(11810)
农业大学(10979)
(10658)
业经(10077)
技术(10021)
经济研究(9541)
科技(9005)
财经(8928)
林业(7782)
(7652)
问题(7289)
中国农业(7070)
自然(6837)
商业(6666)
共检索到2063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钰  徐秀德  胡兰  徐婧  张明会  
以高粱[Sorghum bicolor(Linn.)Moench]不同抗感品种为试材,接种高粱丝黑穗病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高粱品种植株体内相关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高粱品种防御酶系活性明显不同,抗丝黑穗病的高粱品种PAL、SOD、POD等酶活性明显高于感病品种,MDA含量则低于感病品种;人工接种丝黑穗病菌后,发病的高粱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均发生一定的变化,PAL、SOD、EST、PPO活性明显提高,其中PAL提高了67%~216%;而CAT和POD酶活性明显降低,其中CAT降低了41%~57%;高粱雄性不育系和其保持系之间的防御酶活性略有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笑宇  于肖夏  于卓  张武全  琚亮亮  薛玉凤  
试验选取对黑痣病菌抗性不同的马铃薯材料,研究黑痣病菌毒素处理后马铃薯幼苗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黑痣病的关系,以探讨马铃薯抗黑痣病机制。结果表明,经毒素处理一定时间,POD、PPO、SOD和CAT这4种防御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36~96 h时,POD、PPO、SOD活性快速升高,抗病品种底西芮酶活性的增加值明显大于感病品种大西洋的增加值;CAT活性先降低后升高,60 h达到最高,但处理时间内酶活性的增加值和品种抗病性不相关。处理96 h以后,POD和SOD的活性仍升高,但酶活性增加值在抗感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PO和CAT的活性增加值降低。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瑜  刘佳佳  张盼盼  屈洋  张骥如飞  朱明旗  冯佰利  
【目的】黑穗病是威胁糜子产量的重要病害,防治黑穗病最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本研究测定黑穗病菌胁迫对糜子叶片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筛选鉴定糜子黑穗病抗性的生理生化指标,为选育抗黑穗病的糜子品种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不同糜子资源为材料,田间种植条件下采用种子饱和接种法接种黑穗病菌,2012—2013年进行糜子黑穗病抗性鉴定,筛选不同抗性的糜子品种。2014年研究不同抗性糜子苗期(SS)、拔节期(ES)、抽穗期(HS)、灌浆期(FS)叶片防御酶系及抗氧化物质对黑穗病菌胁迫的响应,防御酶系测定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氧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慧勇  赵文博  王花云  张福耀  
【目的】对高粱的丝黑穗病菌4号生理小种抗性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筛选与抗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抗丝黑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对高粱丝黑穗病菌1、2、3、4号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的材料961541为母本,以对1、2、3号生理小种免疫、对4号生理小种感病的材料V4B及高感材料PI550607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采用菌土法在播种时进行田间接种,抽穗后对抗/感亲本、F1及F2群体材料进行发病率调查。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SSR)和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对961541/V4B的F2群体进行抗病基因的定位分析。【结果】961541/V4B组合中,抗病亲本961541发病率为0,感病亲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冰江  李敏  刘润进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M)真菌聚生球囊霉菌(Glomusfasiculatum,Gf)和珠状巨孢囊霉菌(Gigasporamargarita,Gim)对棉花根内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dahliae)防御性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感病陆地棉花(GossypiumhirsutumL.)品种李台8号和86-1于播种时接种AM真菌、30d后接种黄萎病菌安阳菌系,可诱导棉花根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等酶的合成,提高了这些防御性酶的活性,并且其活性上升速度和活性峰值均高于接种黄萎病菌的处理,下降速度低于接种黄萎病菌的处理。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刚红  沈万宽  吴夏明  陈双  罗明珠  陈培寿  
为研究来源于不同遗传类群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侵染寄主甘蔗防御酶活性变化差异,采用注射接种法,将5个不同遗传类群的代表分离物(分离物编号依次为16,24,25,47,89号)侵染抗病甘蔗品种Q171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测定甘蔗与甘蔗黑穗病菌分离物互作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5株分离物侵染引起的寄主甘蔗SOD、POD、CAT活性变化曲线中均存在2个酶峰值,抗病甘蔗品种Q171中PPO和感病甘蔗品种ROC22中PAL也存在2个酶峰值,接种后1 D出现峰值Ⅰ,接种后3~5 D出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玉梅  张荣  
【目的】通过研究小麦体内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与植原体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性的关系,从生理生化学角度揭示小麦品种抗蓝矮病的机制,为蓝矮病的防治和生产上选育优质小麦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抗、感小麦品种(烟D27、小偃6号)接种小麦蓝矮病植原体,观察其症状变化,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定期测定小麦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胺酶(PAL)活性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观察发现,感病品种的潜育期为12 d左右,抗病品种为18 d左右。防御酶活性的测定表明,随着植原体的侵染,抗病品种的3种防御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活性提高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春生  肖淑芹  韩洪强  高颖  陈捷  
【目的】探讨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抗、感自交系的诱抗机理及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处理及不同毒素处理时间后,玉米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寄主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及毒素与诱导抗性的关系。【结果】抗病自交系78599-1的PAL、POD和PPO活性高于感病自交系K12,而感病自交系的CAT和SOD活性高于抗病自交系。微晶纤维素处理毒素的诱抗效果高于炭柱处理,玉米抗病自交系的诱抗作用略高于感病自交系。【结论】玉米灰斑病菌毒素对灰斑病具有诱导抗性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剑秋  李玥莹  朱凯  王艳秋  
【目的】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从而实现实验室内对抗丝黑穗病的选择,免去在育种中对抗丝黑穗病的田间鉴定。【方法】本研究采用SSR技术,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分别利用恢复系分离群体(2381R/矮四)和保持系分离群体(Tx622B/7050B),筛选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的分子标记。【结果】试验得出结果如下,高粱对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属于质量性状遗传,抗性表现为显性,只要亲本之一抗病,F1代即表现抗病;发现了2个在抗病品系中稳定出现、可作为高粱抗丝黑穗病菌3号生理小种基因标记应用的SSR标记:Xtxp13和Xtxp145。Xtxp13位于B染色体上,Xtxp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朝辉  曾华兰  何炼  叶鹏盛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关键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礅  孟昭军  严善春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局部处理林木对落叶松毛虫解毒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3种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0.01、0.10和1.00 mmol/L)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苗的侧枝,分析不同处理对取食其针叶的落叶松毛虫3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3个浓度的Me JA局部处理长白落叶松对松毛虫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酶活变化趋势一致,但未呈浓度依赖关系。各处理组幼虫体内的SOD和POD活性均在第4龄显著高于CK(P0.05);而ACP、AKP和GSTs活性先在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单丽萍  王昌禄  李贞景  陈勉华  李风娟  
采用体外抑菌活性和盆栽试验测定方法,研究了白黄链霉菌TD-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TD-1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98.1%和98.3%;TD-1发酵液在番茄植株上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6.98%。喷洒TD-1发酵液24 h后接种灰霉菌孢子悬浮液,番茄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均有所提高,分别在处理后第4,3,2,3天达到最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秀萍  郭文硕  冯丽贞  叶小真  谢婉凤  
用雷公藤角斑病致病菌——福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elaeodendri)的培养液处理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枝条,使得雷公藤体内保护酶增量表达,减弱膜脂过氧化作用,提高雷公藤的抗病性.结果表明40%福木假尾孢菌毒素为最佳处理浓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培玲  张键  郝丽芬  皇甫海燕  袁喜丽  包玉英  李子钦  
通过研究油菜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活性变化规律与黑胫病侵染过程、品种抗病性的关系,揭示不同油菜品种对黑胫病菌的抗病机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并比较分析抗、感品种接种前后,各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接种前,抗病品种的POD、PPO、CAT活性高于感病品种,PAL、SOD活性则与感病品种相近。接种后抗病品种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5种防御酶活性均迅速升高而达到峰值,且其酶活性增加量显著大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防御酶的活性或增幅较小或较抗病品种滞后。黑胫病菌可以诱导油菜体内5种防御酶活性变化,POD、...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俊卿  张浩  于红威  葛善欣  尹春梅  
用稀释50、100、200倍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分别处理1月龄人参幼苗,测定0、1、3、6、12、24h后人参幼苗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经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后,人参幼苗防御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则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