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04)
- 2023(14783)
- 2022(12955)
- 2021(12277)
- 2020(10349)
- 2019(24061)
- 2018(23293)
- 2017(45888)
- 2016(24619)
- 2015(27553)
- 2014(27228)
- 2013(26729)
- 2012(24327)
- 2011(21259)
- 2010(20917)
- 2009(18902)
- 2008(18417)
- 2007(15631)
- 2006(13347)
- 2005(11160)
- 学科
- 济(95059)
- 经济(94946)
- 管理(78335)
- 业(75204)
- 企(64377)
- 企业(64377)
- 方法(50506)
- 数学(44870)
- 数学方法(44338)
- 财(39923)
- 农(25272)
- 中国(24093)
- 务(23842)
- 财务(23774)
- 财务管理(23712)
- 企业财务(22687)
- 业经(20855)
- 地方(18847)
- 制(18196)
- 学(18039)
- 农业(17002)
- 贸(16736)
- 贸易(16730)
- 易(16244)
- 理论(15785)
- 技术(15050)
- 和(14477)
- 环境(14097)
- 财政(13934)
- 体(13174)
- 机构
- 大学(335479)
- 学院(334468)
- 管理(139222)
- 济(133329)
- 经济(130642)
- 理学(122470)
- 理学院(121279)
- 管理学(119237)
- 管理学院(118641)
- 研究(101088)
- 中国(76092)
- 财(69883)
- 京(68546)
- 科学(61608)
- 财经(53776)
- 经(49153)
- 所(48149)
- 业大(48078)
- 中心(47079)
- 农(47076)
- 江(46057)
- 研究所(43547)
- 北京(42427)
- 范(41527)
- 师范(41144)
- 经济学(40618)
- 财经大学(40422)
- 州(37567)
- 院(37432)
- 商学(37356)
- 基金
- 项目(236913)
- 科学(187691)
- 基金(174266)
- 研究(174046)
- 家(150028)
- 国家(148798)
- 科学基金(130469)
- 社会(110746)
- 社会科(105140)
- 社会科学(105113)
- 基金项目(93104)
- 省(91561)
- 自然(85425)
- 自然科(83488)
- 自然科学(83470)
- 自然科学基金(81980)
- 教育(80815)
- 划(76654)
- 资助(72149)
- 编号(71034)
- 成果(55985)
- 部(53060)
- 重点(52077)
- 创(49426)
- 发(48530)
- 课题(47240)
- 教育部(46489)
- 创新(46056)
- 科研(45822)
- 人文(45658)
- 期刊
- 济(134962)
- 经济(134962)
- 研究(95723)
- 财(59100)
- 中国(56142)
- 学报(49582)
- 管理(48989)
- 科学(45246)
- 农(41023)
- 大学(38881)
- 学学(36846)
- 教育(33053)
- 技术(28985)
- 农业(28612)
- 融(26411)
- 金融(26411)
- 财经(26136)
- 经济研究(22416)
- 业经(22348)
- 经(22085)
- 问题(17523)
- 财会(17319)
- 理论(16217)
- 技术经济(15656)
- 会计(15613)
- 图书(15461)
- 版(15339)
- 科技(14956)
- 实践(14844)
- 践(14844)
共检索到467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查阳 郑濛濛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不以谋取私利为初始舞弊动机的财务舞弊行为广泛存在的现象,本文提出,在一定条件下过度自信会导致上市公司高管陷入赌徒困境,从而最终走向财务舞弊道路。通过对在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之间,因以虚增利润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财务舞弊行为而受到监管机构公告处罚的45家上市公司及其对比样本的研究,以及对这期间沪深两股市所有满足条件的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证实了这一假设,指出过度自信与财务舞弊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本文研究解释了非理性动机的财务舞弊行为存在的原因,充实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同时也拓展了关于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高管经济决策的影响研究。
关键词:
高管过度自信 赌徒困境 初始舞弊动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房琳琳
本文选择2004~2012年间被证监会处罚的48家处于财务困境中的财务报告舞弊上市公司和48家正常公司为样本,以舞弊前三年到舞弊年度为研究区间,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在选取的31个财务指标中筛选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通过Logistic回归技术构建基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预警模型。模型对舞弊公司预警的有效性高达91.7%,综合有效性达到88.5%,取得了显著的预警效果。
[期刊] 会计之友(中旬刊)
[作者]
方明 徐升 徐荣华
文章选取1998年至2006年40家因财务舞弊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或调查的上市公司和40家对应的非财务舞弊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20个财务指标和内部治理结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舞弊样本和非舞弊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检验,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经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每股收益和存货周转率等变量显著性水平较高,对财务舞弊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舞弊 治理结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国欣 吕占甲 何峰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长期存在并且危害甚大。本文从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选取1994—2005年间126家财务报告舞弊公司和126家正常公司为样本,并选取29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试图建立财务舞弊定量识别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弱、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独立董事人数少以及没有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舞弊的可能性更大,通过Logistic回归技术得到的模型总体识别正确率达95.1%,预测效果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玲 曾志坚
本文以2000年重组公司为例,采用ROI、EPS、ROE指标,结合资本结构对非ST公司与ST公司的重组绩效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用一个财务困境预警模型对ST公司的重组绩效进行了验证,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不管是非ST公司还是ST公司重组的绩效并不理想,资本结构需要调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龚凯颂 吴静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行为引起了包括股东、债权人及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关注,担保与财务困境的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中国制度背景入手,指出担保在我国具有不同的功能效应,为分析担保与财务困境的相关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担保指标与财务困境指标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和分析,得出了较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对外担保 财务困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新桂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持公司财务健康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来阐明财务困境企业治理结构的特征,从治理结构层面寻找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引导企业对治理结构进行重新安排和设计,使其向着高效、健康和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财务困境 治理失败 治理结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祥宇 阎逸夫
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高管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和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总额及投资过度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不足的关系不显著;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对高管过度自信引致的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负向调节作用,但该调节作用只在适度的会计稳健性样本组成立;会计稳健性对高管过度自信引致的非效率投资的负向调节作用在高管过度自信程度高的样本组更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葛红玲 单卓
文章将高管选聘机制纳入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研究中,实证分析了我国国有和民营两类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行为及其对公司并购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公司高管都存在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频繁并购有促动作用,并且国有公司高管比民营公司高管更容易过度自信并促发并购行为;高管来源、个人特征、公司规模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是影响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和并购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论对制定科学并购决策、治理盲目并购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祥宇 阎逸夫
以2010~2014年沪深A股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高管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和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总额及投资过度显著正相关,但与投资不足的关系不显著;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公司的非效率投资、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对高管过度自信引致的非效率投资具有一定负向调节作用,但该调节作用只在适度的会计稳健性样本组成立;会计稳健性对高管过度自信引致的非效率投资的负向调节作用在高管过度自信程度高的样本组更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章之旺 吴世农
文章选择沪深股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参数检验与非参数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经济困境、财务困境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经验关系。研究发现,在所处行业经历经济困境时,最高财务杠杆的两组公司销售增长率比最低财务杠杆的两组公司要低9%,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则要低3.2%,换言之,当出现行业经济下滑时,选择高财务杠杆的公司将丧失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在考虑了经济困境的影响之后,文章支持财务困境对公司业绩存在负面影响的结论。
关键词:
财务困境 经济困境 财务杠杆 企业业绩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过新伟 胡晓
本文以1998~2010年间沪深A股ST公司为样本,从财务困境恢复的视角实证分析了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等因素对困境恢复("摘帽")的影响。研究表明,ST公司在困境期间非正常更换CEO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显示出ST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存在效率。研究也发现,CEO的不同继任特征对ST公司的恢复具有显著差异,外部继任者和有职业经验的继任者相比内部继任者和无职业经验的继任者而言,更有助于ST公司恢复。这些结论对中国ST公司频繁发生CEO更换的现象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CEO更换 财务困境 困境恢复 继任特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若微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粗糙集理论(RS)客观选出预测模型指标体系,以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列为特别处理公司(ST公司)作为界定上市公司的财务困境标志,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寻找最佳的利用公开财务数据预测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模型。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总资产报酬率等18个包括现金流量类指标的财务指标有较强的区分财务困境公司和财务健康公司的能力;行业类型和资产规模对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ANN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有较强和较稳定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财务困境 粗糙集 人工神经网络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田宝新 王建琼
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在国内外现有财务困境研究的基础上,从治理层和管理层两方面,系统地构建了涵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财务困境预警体系,以期提升预警模型的适用性。
关键词:
财务与非财务要素 财务困境 预警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丽琼
以1998-2002年期间被ST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根据其ST两年后的摘帽情况分为摘帽与没有摘帽两组,比较这两组公司在争取摘帽过程中采取重组战略的频率、强度,结果表明,摘帽公司比没有摘帽公司更积极、更多地采纳了有前景的、扩张的和聚焦在外部市场的兼并收购战略,而没有摘帽公司则忙于剥离、置换等激进战略。Log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摘帽公司采取的兼并收购有助于其摘掉ST的帽子,而没有摘帽公司采取的资产剥离、资产置换等战略并没有增加摘帽的几率,另外,负债程度对于ST公司的摘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财务困境 重组战略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