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5)
2023(1469)
2022(1198)
2021(1136)
2020(986)
2019(2270)
2018(2210)
2017(4125)
2016(2218)
2015(2280)
2014(2162)
2013(2217)
2012(2207)
2011(2093)
2010(2030)
2009(1654)
2008(1577)
2007(1457)
2006(1397)
2005(1245)
作者
(5760)
(4836)
(4758)
(4601)
(3166)
(2264)
(2175)
(1827)
(1709)
(1700)
(1671)
(1647)
(1601)
(1586)
(1566)
(1511)
(1460)
(1442)
(1431)
(1262)
(1210)
(1182)
(1172)
(1143)
(1140)
(1123)
(1095)
(998)
(958)
(952)
学科
管理(6534)
(6504)
经济(6493)
(5858)
(5186)
企业(5186)
(4060)
(3904)
银行(3892)
(3802)
(3497)
金融(3497)
(3113)
(2817)
体制(2661)
中国(2479)
方法(2167)
(1993)
财务(1992)
财务管理(1984)
企业财务(1930)
地方(1822)
数学(1805)
数学方法(1791)
人事(1764)
人事管理(1764)
业经(1645)
(1619)
(1567)
制度(1565)
机构
大学(26273)
学院(25730)
(10819)
经济(10561)
研究(10354)
管理(9660)
中国(9604)
理学(7755)
理学院(7612)
管理学(7517)
管理学院(7461)
(6635)
(5714)
科学(5664)
(5328)
中心(4945)
财经(4807)
研究所(4661)
(4493)
(4430)
(3989)
(3937)
(3913)
北京(3871)
财经大学(3692)
银行(3593)
(3591)
(3557)
人民(3441)
(3419)
基金
项目(16062)
科学(12615)
研究(11920)
基金(11793)
(10545)
国家(10472)
科学基金(8746)
社会(7514)
社会科(7140)
社会科学(7139)
基金项目(6161)
(5812)
自然(5645)
自然科(5546)
自然科学(5544)
自然科学基金(5451)
教育(5320)
(5231)
资助(4738)
编号(4682)
成果(4207)
(3743)
重点(3657)
(3411)
课题(3380)
(3378)
(3351)
国家社会(3211)
教育部(3205)
创新(3190)
期刊
(12451)
经济(12451)
研究(9300)
中国(6809)
(6112)
金融(6112)
(5739)
管理(4394)
学报(4370)
科学(3532)
(3523)
大学(3322)
学学(3131)
教育(2969)
财经(2441)
农业(2269)
经济研究(2220)
(2068)
技术(1862)
(1823)
会计(1756)
(1689)
财会(1634)
理论(1615)
(1541)
国际(1506)
实践(1445)
(1445)
问题(1426)
业经(1401)
共检索到46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自去年10月30日创业板推出以来,高管辞职就成了创业板一道黑色的风景,平均每个月辞职的创业板高管超过5人。高管辞职的目的何在?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套现股票。因为从今年10月30日起,高管们的持股将陆续进入解禁状态,巨大的利益诱惑正等待着这些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们。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邬国梅  
文章针对我国众多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原因、影响,并提出了了几点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建平  
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事件不断出现,这在目前是合法的;对高管来说,也是经济理性的。这类现象的发生,表面上是由于法规上的漏洞,根因在于股票市场效率低、定价功能失调。要防范此类行为,除在法规上弥补漏洞外,必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强投资者教育工作,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荷英  温彩秀  
2010年11月以来,创业板多家上市公司的高管纷纷辞职并减持持有股票,引来社会众多议论及股票市场波动。股权激励机制遭遇了巨大挑战。针对这一现象,探索其原因,作为经济人,选择最短时间获得个人最大利益无可厚非,但它引起社会众多联想。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股票市场存在众多需要改进的问题,才导致此现象的发生。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环境与约束条件,是目前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冯怡恬  杨柳勇  
文章针对创业板高管辞职与套现这一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探究股权激励能否留住高管、缓解高管减持套现。以手工收集2009年至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6347位高管个人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创业板高管辞职的可能性,但会显著加剧高管的减持,进一步研究显示激励强度与高管持股变动的可能性和比例均呈U型关系;其中限制性股票激励方式对高管辞职、套现均有显著影响,而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影响不显著。研究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多角度认识股权激励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其制定激励方案提供了参考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见丽  陈宁  
我国创业板自推出以来,上市公司IPO估值泡沫严重泛滥,高管"扎堆"辞职套现,已招致社会的广泛质疑和批评。而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的研究显示,IPO估值泡沫越大,则上市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可能性越大,高管辞职套现的人数越多,首次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时间也越短。研究结果表明,IPO估值的严重泡沫化,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创业板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欲望,进而加剧了创业板市场的高管辞职套现风潮。因此,治理的根源在于变革创业板IPO制度,促使IPO估值回归合理水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怡恬  杨柳勇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多发的问题,本文聚焦于多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板,以风险投资"进入→参与治理→退出"过程为线索,探索其对创业板高管辞职套现行为产生的影响。本文以手工收集的2009-2016年创业板571家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与风投背景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概率显著更低;风投机构委派董监事参与公司治理,将显著降低公司发生高管辞职套现的可能性,且当风投与公司距离较近时监管作用更明显;风险投资的减持退出会影响监督力度和公司股票表现,从而又加剧高管的辞职套现。本文从风投如何直接影响高管的去留与套现选择的视角进行突破,为创业板企业的治理、风险投资的参与和市场监管的完善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会起  胡建平  
最近一年多来,上市公司高管辞职套现的事件不断出现。这类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在于股票市场的低效和相关政策法规存在漏洞,更根本的是在于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要防范此类行为,首先必须要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的约束性,此外还需健全法制法规和培养成熟的股票市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廷求  张光利  
高管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替换事件会给公司经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创业板市场高管"扎堆"辞职现象为背景,分析了创业板市场高管辞职的动机、公司特征以及辞职事件的市场效应。我们发现在股价高估严重、绩效差的公司中,高管辞职概率大;在家族企业和"包装"费用高的企业中,更容易出现高管"扎堆"辞职的现象;创业板市场对高管辞职的反应显著为负,在持股高管辞职事件中表现更加突出。文章还发现我国创业板市场高管辞职的"信息效应"和"真实效应"不显著,但高管辞职事件带来了显著的"套现效应"。通过构建高管辞职套现动机指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而且掌握公司信息的强弱影响了高管辞职套现的动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彤  
文章以我国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特征对高管离职套现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和离职高管持股数与高管离职套现也呈现显著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与高管离职套现相关性不显著。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易龙  
公平原则公平是薪酬设计的基础,只有在员工认为薪酬设计是公平的前提下,才可能产生认同感和满意度,才可能产生薪酬的激励作用。公平原则是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丽  史春玲  
以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主动辞职事件作为研究对象,以财务重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替代变量,考察会计信息质量对独立董事主动辞职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财务重述的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主动辞职的可能性显著提高,表明财务重述传递了履职风险提高的信号。根据辞职原因可信与否,将主动辞职进一步分为可信辞职和可疑辞职,发现财务重述与独立董事可疑辞职相关,而与独立董事可信辞职不相关。横截面分析发现,上述结论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有违规处罚经历企业和弱媒体监督企业。充分考虑独立董事的个人特征后还发现,年轻、男性、兼职数量多、薪酬水平低、任期长和海外背景的独立董事主动辞职和可疑辞职的可能性更大,而具有学术背景和金融背景独立董事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主动辞职和可疑辞职的可能性较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曾颖娴  邹立凯  李新春  
如何顺利完成一二代交接班是目前中国家族企业实践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已有研究发现,父辈会实施一系列利他主义行为以让二代继任者顺利接班,但其中的某些利他行为可能存在的副作用仍未得到足够的关注。本文以2010—2017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考察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期对职业经理人高管辞职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为二代顺利接班付出一定经济代价以及二代接班带来非能力晋升机制的负效应,企业进入代际传承期后职业经理人高管辞职率显著增加。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和正式制度治理程度的提升将减少进入代际传承期职业经理人高管辞职事件的发生,这表明企业治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缓解这类父辈利他行为带来的负向效应。本文揭示了在代际传承过程中父辈某些利他主义行为可能会导致家族企业高管人才流失问题,为家族企业如何实现健康、稳定的交接班提供新见解。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娄岙菲  
1923年蔡元培的辞职是他与北大之间关系的转折点。这一事件不仅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界"驱彭挽蔡"的风潮,也开启了此后数年他与北大教师学生就校长问题的"较量"。以往研究者更多关注于这一事件本身所蕴含的蔡元培敢于反抗军阀政府的政治意义及其不畏强权的高尚品德。现在看来,在此次辞职事件中,罗文干案只是一重要的导火索,而并非引发他辞职的全部原因。蔡元培选择了不合作的方式以辞职作为抗争,是五四后更趋激进的社会风向、北大突发的讲义费风潮、蔡元培内心难以调和的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