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0)
- 2023(13380)
- 2022(10997)
- 2021(10441)
- 2020(9032)
- 2019(20456)
- 2018(19926)
- 2017(38713)
- 2016(20291)
- 2015(22601)
- 2014(22303)
- 2013(21966)
- 2012(19496)
- 2011(16450)
- 2010(16482)
- 2009(15085)
- 2008(15141)
- 2007(13183)
- 2006(11225)
- 2005(9984)
- 学科
- 业(94542)
- 企(87462)
- 企业(87462)
- 管理(86254)
- 济(82467)
- 经济(82379)
- 财(42422)
- 方法(40686)
- 数学(32175)
- 数学方法(31834)
- 业经(29329)
- 农(27154)
- 务(27144)
- 财务(27098)
- 财务管理(27036)
- 企业财务(25723)
- 制(22065)
- 中国(19530)
- 农业(19495)
- 技术(18150)
- 策(17684)
- 划(16303)
- 体(16274)
- 理论(15862)
- 银(15427)
- 银行(15423)
- 和(15359)
- 体制(14444)
- 行(14438)
- 财政(14051)
- 机构
- 学院(274227)
- 大学(267367)
- 管理(121875)
- 济(117522)
- 经济(115354)
- 理学(103872)
- 理学院(103033)
- 管理学(101898)
- 管理学院(101333)
- 研究(74812)
- 中国(66772)
- 财(66282)
- 京(53348)
- 财经(48782)
- 经(44505)
- 江(42025)
- 科学(41223)
- 农(38449)
- 中心(38376)
- 财经大学(36164)
- 业大(35451)
- 经济学(35450)
- 所(34208)
- 商学(33994)
- 商学院(33694)
- 州(32710)
- 北京(32289)
- 经济学院(32243)
- 经济管理(31801)
- 研究所(29949)
- 基金
- 项目(181381)
- 科学(146971)
- 研究(136996)
- 基金(135811)
- 家(114794)
- 国家(113752)
- 科学基金(102902)
- 社会(90617)
- 社会科(86256)
- 社会科学(86233)
- 基金项目(72561)
- 省(71143)
- 自然(65677)
- 自然科(64292)
- 自然科学(64280)
- 自然科学基金(63186)
- 教育(62525)
- 划(57580)
- 编号(54806)
- 资助(54007)
- 成果(42027)
- 创(41535)
- 部(41148)
- 重点(39433)
- 业(38556)
- 国家社会(38106)
- 创新(38012)
- 发(37836)
- 制(37341)
- 人文(36872)
- 期刊
- 济(130149)
- 经济(130149)
- 研究(79390)
- 财(61260)
- 管理(51697)
- 中国(50569)
- 农(34776)
- 科学(32418)
- 学报(30620)
- 融(30261)
- 金融(30261)
- 技术(27364)
- 大学(25972)
- 学学(24945)
- 财经(24941)
- 农业(23694)
- 业经(23165)
- 经(21407)
- 经济研究(20148)
- 教育(19599)
- 财会(18716)
- 会计(16686)
- 问题(16548)
- 业(16441)
- 技术经济(16049)
- 现代(14487)
- 商业(13363)
- 理论(12807)
- 通讯(12579)
- 会通(12534)
共检索到409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林晚发 刘颖斐 杨琴
历次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学界和业界对信用评级有效性的关注,信用评级被认为是诱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债券集中违约也引发了投资者和监管者对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担忧,因此,有必要分析中国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然而,已有研究主要从公司财务特征角度对信用评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鲜有研究分析管理层特征与企业信用评级的关系,继而忽视了管理层特征对于信用评级的重要影响。基于高管高层梯队理论,采用2008年至2017年交易所上市企业发债数据,使用多元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高管财务经历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从盈余管理角度对上述影响机制进行直接检验,从业绩压力和外部监督两个角度进行间接检验,同时考虑高管财务经历对于债券投资者的影响;采用滞后1期、工具变量、PSM配对分析和Heckman两阶段模型等方法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①聘用财务经历高管的企业信用评级更高。②通过机制分析发现,盈余管理是高管财务经历影响企业信用评级的一个机制,即高管财务经历降低了企业的盈余管理,从而使评级机构给予该企业更高的信用评级。③在考虑高管盈余管理意愿的情况下,在业绩压力和外部监督较强时,高管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小,企业信用评级较高。④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本土评级机构,外资背景评级机构在评级时更倾向于参考高管财务经历这一软信息;出于高管财务经历降低盈余管理的作用,投资者会要求这些企业债券较低的风险溢价。在信用评级的真实性被广泛质疑的环境下,发现评级机构在评级过程中会考虑高管财务经历这一软信息,从而证实信用评级存在一定的信息含量。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管理层声誉机制,强化企业的内部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琦 罗炜 谷仕平
本文以2006—2010年有公司债务主体评级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信用评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评级保持不变的公司来说,信用评级提升的公司在评级调整前一年盈余管理的程度更低。然而企业的股权性质会影响这种关系。当评级对象是国有企业时,评级机构会放松对其盈利质量的要求,减弱了评级调整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我们还发现外部融资需求会加强评级调整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面对评级机构的要求,企业事前也会相应调整其盈余管理行为。当企业评级中带有"+"或"-"符号时,民营企业和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会减少当年向上的盈余管理。总的来说,信用评级调整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海元 杜莹
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使企业信用评级受到质疑,作为企业决策主体,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信用评级值得探讨。以2013~2017年有企业信用评级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logit和OLS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管理层风险偏好、盈余管理与企业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与企业信用评级呈显著正向变动关系,表明管理层风险偏好会影响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整体信用风险的评估;管理层风险偏好对企业信用评级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来实现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思佳
本文以2010—2017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企业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监管距离与企业盈余管理三者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监管距离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学术经历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高管学术经历能够削弱监管距离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高管学术经历 监管距离 企业盈余管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晚发 刘颖斐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市场中的信息中介在市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中国债券市场中,对于信用评级的独立性与功能性的研究结论还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利用2009-2016年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企业信用评级调整对于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进一步确定信用评级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主体评级调低后,企业会进行较多的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来提高企业未来的评级,而主体评级调高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会降低,但盈余管理水平并不受到显著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在面对信用评级调整时,企业选择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最后,企业通过增大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确能够降低信用评级未来下降的速度,这种管理层自利的行为并不能被评级机构所识别。建议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专业性建设,要求评级分析师在对企业进行评级时应该着重考虑财务报告的质量,从而提高评级的客观性。
关键词:
信用评级调整 盈余管理 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文平 张一楠 王园园
本文以2011~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将财务背景分为财务工作经历和财务教育背景,实证检验了高管财务背景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财务工作经历对真实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区分上市公司产权性质后发现,对于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高管财务背景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钟向东 樊行健
当前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但这些研究可能忽略了影响二者关系的一些重要因素,如盈余管理。本文认为无论是从企业社会责任堑壕机制还是替代机制的角度来看,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关系时都必须考虑盈余管理,也就是说要综合考虑企业社会责任、财务业绩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业绩 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翟淑萍 毕晓方 王玥
基于企业经营风险和信息不对称的传导机理理论,分析了企业战略差异对信用评级的影响以及CFO财务执行力的调节作用,并以2006—2015年沪深两市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周期、行业竞争程度和审计质量对企业战略差异、CFO财务执行力与企业信用评级三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差异越大,企业信用评级就越低;CFO财务执行力的提高能够弱化企业战略差异对信用评级的负面影响。只有在经济处于收缩时期、企业处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以及审计质量较低时,以上结论才成立。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静 林婷 孙光国
近年来,退役军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管理者从军经历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以2012—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从军高管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从军经历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盈余管理(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与有从军经历的总经理相比,有从军经历的董事长的治理效应更明显。进一步检验表明,从军经历发挥的抑制效应还受到产权性质和市场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军经历烙印于管理者的道德品性和价值观念,可以产生积极的公司治理效应,在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任用退役军人提供了证据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邵剑兵 吴珊
女性高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是创新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以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TO中女性管理者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从财务资源冗余的视角,将财务资源冗余划分为现金冗余与预留负债能力,分别验证两者在女性CTO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作用。研究表明:CTO中女性管理者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现金冗余与企业预留负债能力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启示是,CTO中女性管理者与其他女性高管相比具有独特性,由于职业经历、工作环境等影响,对企业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同时,女性加入CTO团队增强了管理团队的异质性,有利于形成利用女性管理者财务稳健性的特点,通过财务资源冗余途径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茂竹 张雯 代江蕾
分析了盈余管理对董事长变更、CFO变更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对盈余管理与董事长变更、CFO变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FO越容易变更,董事长却越不容易变更,而负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FO越不容易变更,董事长却越容易变更;两权分离度越高,董事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而两权分离度对CFO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盈余管理 CEO变更 CFO变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谭青 诸悦 鲍树琛
本文以2008至2013年度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会税差异的视角来探讨高管变更年度公司的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行为。研究表明,高管变更的年度,企业存在更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税收规避却缺乏动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会税差异与高管变更方面的文献,为加强企业监管和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依据,为理解我国资本市场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会税差异 盈余管理 税收筹划 高管变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谭青 诸悦 鲍树琛
本文以2008至2013年度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会税差异的视角来探讨高管变更年度公司的盈余管理和税收筹划行为。研究表明,高管变更的年度,企业存在更严重的盈余管理行为,对税收规避却缺乏动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会税差异与高管变更方面的文献,为加强企业监管和投资者识别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依据,为理解我国资本市场机会主义行为动机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会税差异 盈余管理 税收筹划 高管变更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宁博 潘越 陈秋平 肖金利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关键词:
信用债违约 信用风险传染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宋效中 孟丽
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关键部分,企业必须予以重视。当前对于二者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盈余管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盈余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有何相关关系,有待深入探究。本文以央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且盈余管理能反向调节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杠杆之间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