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4)
2023(10099)
2022(8690)
2021(8219)
2020(7357)
2019(17255)
2018(16723)
2017(32227)
2016(16305)
2015(18174)
2014(17612)
2013(17351)
2012(15565)
2011(13528)
2010(13414)
2009(11987)
2008(11906)
2007(9778)
2006(8084)
2005(6684)
作者
(42071)
(35263)
(35012)
(33479)
(22606)
(16801)
(16042)
(13730)
(13579)
(12455)
(12182)
(11772)
(11062)
(10917)
(10845)
(10603)
(10432)
(10249)
(10149)
(10141)
(8514)
(8506)
(8377)
(8110)
(8021)
(7916)
(7619)
(7576)
(7038)
(6892)
学科
(68510)
经济(68437)
管理(53271)
(49830)
(42687)
企业(42687)
方法(39448)
数学(36010)
数学方法(35582)
(22612)
(16343)
财务(16296)
财务管理(16261)
企业财务(15386)
(15315)
中国(15289)
业经(12884)
(12439)
(11939)
贸易(11934)
(11625)
(11323)
(11183)
银行(11171)
(10787)
金融(10786)
地方(10765)
农业(10511)
(10300)
理论(10114)
机构
大学(220480)
学院(219106)
(92811)
管理(92740)
经济(91210)
理学(81446)
理学院(80759)
管理学(79319)
管理学院(78921)
研究(61801)
中国(50370)
(48047)
(43390)
财经(38341)
(35094)
科学(34686)
中心(31522)
(30984)
业大(29642)
经济学(29523)
财经大学(28924)
(27986)
(27808)
经济学院(27017)
北京(26154)
商学(25945)
商学院(25755)
(25001)
师范(24650)
研究所(24593)
基金
项目(155032)
科学(124758)
基金(117300)
研究(113159)
(100442)
国家(99669)
科学基金(89036)
社会(74470)
社会科(70972)
社会科学(70957)
基金项目(61992)
(58920)
自然(58426)
自然科(57033)
自然科学(57016)
自然科学基金(56034)
教育(54203)
(49064)
资助(48474)
编号(43932)
(35990)
成果(34474)
重点(34438)
(32890)
教育部(32204)
国家社会(31893)
人文(31204)
大学(31101)
(30995)
创新(30767)
期刊
(86481)
经济(86481)
研究(59203)
(42902)
中国(37436)
管理(34986)
学报(29610)
科学(27710)
大学(24352)
学学(23092)
(22449)
技术(21695)
(20381)
金融(20381)
财经(19280)
教育(18649)
会计(16326)
(16235)
农业(15197)
经济研究(14941)
财会(14408)
业经(13465)
统计(11958)
问题(11497)
(10880)
技术经济(10681)
(10466)
理论(10355)
(9872)
决策(9766)
共检索到307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康涛  刘雨柔  
基于2006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进行修订所提供的自然实验机会,考察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影响。以2005—200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在央企负责人业绩考核办法变更后,央企通过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将非经常性收益计入经常性损益的行为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嫌疑的央企主营业务并未呈现出持续改善的迹象,再次支持了会计科目归类操纵假说。此外,研究还发现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程度与高管薪酬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管利用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获得了薪酬收益。因此,监管部门在制定央企业绩考核办法时,应考虑会计科目归类操纵的可能影响,尽可能将薪酬业绩指标基于企业不易进行科目归类操纵的业绩指标;同时,通过加强会计和审计监管,来防范和抑制企业的会计科目归类操纵行为,以增强央企业绩考核办法的有效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艳  白智奇  于洪鉴  
本文从契约参照点的视角切入,利用我国A股2010—2016年上市企业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职务侵占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在契约参照点作用下,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对高管职务侵占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高管薪酬激励与职务侵占倾向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且明显受到契约参照点影响,高管薪酬激励相较于契约参照点得益越少,其职务侵占动机越强。进一步,"得益—损失"价值函数下处于损失区域的高管职务侵占倾向对契约参照点效应的反应更为敏感,且契约参照点效应与职务侵占二者的敏感度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存在着显著差异。抑制机制方面,所选取的外部监管机制、公司治理机制及个体补偿激励皆能有效抑制高管职务侵占倾向。本文解释了激励实践与最优契约产生偏差的原因,为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体系及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多娇  闫珍丽  
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高管薪酬契约也广受关注。以2007—2019年我国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研究了不同类别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差异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1)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薪酬业绩敏感性更低;(2)公益类国有企业因为承担超额雇员、过度投资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公益类国有企业比商业类国有企业承担更多的冗员和过度投资,从而降低了薪酬业绩敏感性;企业规模越大,公益类国有企业和商业类国有企业冗员负担、过度投资和薪酬业绩敏感性差异越显著。因此,考核国有企业高管时可以将政策性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且合理设置财务业绩指标和政策指标的结构和比例,从而使薪酬契约发挥最优的激励效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宏亮  王靖宇  
以2004—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锦标赛理论和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2009年和2014年两次针对国企高管的薪酬管制措施的政策效果,并进一步检验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政策意义。采用DID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薪酬管制政策通过晋升激励增加了国企社会成本,表现为晋升激励与国企异常捐赠支出、冗员负担正相关;但股权激励会弱化晋升激励与国企社会成本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地,通过研究不同环境下国企社会成本,发现较高的市场化程度、行业竞争程度和商业类国企表现出更高的社会成本,也即薪酬管制对这些国企高管的政策冲击更强。本文结论提供了薪酬管制的经验证据并在实证上支持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国企内部激励机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峰  褚剑  
本文以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分步扩容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了卖空管制放松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管制放松促使标的企业提升高管货币薪酬,股权激励授予强度却显著下降。并且,授予强度的下降由限制性股票主导,股票期权的授予强度却显著提升。在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以及高管风险厌恶程度较大的企业中,上述关系更为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负向盈余意外发生时,可卖空公司中的股价反应更加强烈,且卖空规模更大,表明我国资本市场中,以是否满足业绩阈值筛选卖空目标的卖空者的力量强盛。为弥补高管的职位风险并缓解其短期股价压力,企业进行了薪酬契约调整。经济后果分析发现,薪酬契约的调整缓解了卖空管制放松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证实,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卖空管制放松符合"压力观"而非"约束观"。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靖宇  刘红霞  
以2010—2018年我国央企和非国企上市公司相关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央企高管薪酬管制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结合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政策背景,研究央企内部激励机制的兼容问题。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和三重差分模型(DDD)检验的结果表明,相较于不受薪酬管制政策影响的非国企样本而言,薪酬管制政策抑制了央企的研发投入水平;股权激励有助于缓解薪酬管制对央企研发投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薪酬管制政策对央企研发投入水平的抑制强度在不同功能定位的央企之间存在差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戴德明  凌筱婷  
本文以2007—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新任高管是否运用权益法进行盈余管理,以及高管薪酬契约如何看待权益法的运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现行会计准则CAS2(2006,2014)关于权益法实施条件的规定弹性较大,权益法创造利润的能力较强,上市公司新任高管上任后会操纵权益法调增利润;但管理层薪酬契约高度认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并未考虑权益法易被操纵的现状。本文丰富并深化了权益法使用后果的相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部门评价CAS2(2006,2014)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罗宏  宛玲羽  刘宝华  
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高管薪酬契约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国企高管薪酬契约操纵的现状和内在规律。研究发现:(1)国企高管通过提高其薪酬与较高业绩指标的相关性来操纵薪酬契约,而且管理层权力越大,操纵行为越明显;(2)地方政府控制和相对薪酬较高的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契约操纵行为更严重,说明追求货币收益、为其高额薪酬辩护以减少愤怒成本是薪酬契约操纵的主要动机;(3)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加剧国企高管薪酬契约操纵行为,而公司内部治理质量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则能够抑制这种操纵行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全面认识国企高管薪酬契约、推进国企薪酬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马惠娴  佟爱琴  
本文以我国卖空管制逐步放松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基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和薪酬粘性,考察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够显著提高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特别当业绩下滑时,卖空机制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积极作用加强,从而有效缓解薪酬粘性,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股东监督及薪酬股价敏感性发挥卖空机制的治理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外部治理环境,以及管理层权力较弱的内部治理环境下,卖空机制的治理作用更为明显。本文基于高管薪酬契约视角拓宽了卖空机制治理效应的研究,打开了卖空机制治理高管代理行为的"黑匣子",对我国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微观解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邑早   陈艳   刘家镇   岳新茹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是优化宏观经济要素配置与提升微观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相较于契约参照点的得益越少,企业劳动投资效率越低,且上述影响主要存在于垂直参照点和水平参照点维度。此外,相较于得益区域,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损失区域更高。进一步,高管薪酬垂直参照点效应的影响显著高于水平参照点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劳动投资不足,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更易导致企业劳动投资过度;相较于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效应的影响在劳动密集度低的企业更大。此外,完善的监督机制(分析师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与激励机制(高管晋升预期)能够显著缓解上述影响。本文的结论能够从薪酬契约治理角度为改善企业劳动投资效率提供一定的管理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林荣  裘益政  韩洪灵  
公司为激励高管总的薪酬成本包括显性货币薪酬和隐性在职消费。作为保障公司正常运转降低内部各层级代理风险的内部控制,实证分析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高管显性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强显性货币薪酬激励契约对隐性在职消费激励契约的替代性,并能提高在职消费的激励效率,但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内部控制对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有效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结论彰显了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提高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有效性的重要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林荣  裘益政  韩洪灵  
公司为激励高管总的薪酬成本包括显性货币薪酬和隐性在职消费。作为保障公司正常运转降低内部各层级代理风险的内部控制,实证分析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高管显性货币薪酬业绩敏感性,增强显性货币薪酬激励契约对隐性在职消费激励契约的替代性,并能提高在职消费的激励效率,但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内部控制对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有效性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文章结论彰显了公司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对提高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有效性的重要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王磊  
以我国2006-2013年A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会计稳健性视角,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薪酬及股权薪酬激励能有效抑制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但股权薪酬激励对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盈余管理作用大于真实盈余管理。在对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发挥的抑制作用上,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稳健性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受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邑早  白智奇  王阳  
本文基于契约参照点视角,对高管薪酬契约激励中存在的比较现象及其影响效应展开深入分析。在阐述了薪酬契约参照点的概念及其作用机理、梳理已有经验证据的基础上,从垂直参照、水平参照和现状参照三个维度构建了高管薪酬契约参照点的三维分析框架,对高管薪酬激励的契约参照点效应展开思辨和剖释,并就未来可能的扩展研究方向进行了理性展望与分析,以期对我国人本化薪酬契约治理机制的构建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冬华  陈富生  沈永建  尤海峰  
工资是高管激励员工的主要工具,也可能是高管和员工侵犯股东利益的一种方式。本文以高管继任过程中职工薪酬的变化为背景,分析了高管实现控制权私利最大化过程中,以隐性契约为基础的公司政治的形成及经济后果。实证发现,上期职工工资越高,本期高管变更的可能性越低;在高管继任当年,变更企业的职工工资具有显著增长;相比内部提拔的高管,外部来源的高管会更大幅度地提高职工工资。进一步地,本文将高管继任过程中的工资增长分离为:经济激励动机的增长和公司政治动机的工资增长,我们发现,出于经济激励动机的工资增长对未来业绩增长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出于公司政治动机的工资增长则对未来业绩增长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这表明,高管和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