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7)
- 2023(2211)
- 2022(1920)
- 2021(1969)
- 2020(1735)
- 2019(4070)
- 2018(3912)
- 2017(8146)
- 2016(4345)
- 2015(4870)
- 2014(4647)
- 2013(4561)
- 2012(4219)
- 2011(3616)
- 2010(3741)
- 2009(3574)
- 2008(3837)
- 2007(3591)
- 2006(3136)
- 2005(2956)
- 学科
- 企(24575)
- 企业(24575)
- 业(24284)
- 管理(22709)
- 济(16339)
- 经济(16305)
- 财(13614)
- 务(12448)
- 财务(12446)
- 财务管理(12433)
- 企业财务(12183)
- 方法(10840)
- 数学(9831)
- 数学方法(9800)
- 制(7817)
- 体(6324)
- 体制(6048)
- 公司(5507)
- 银(4525)
- 银行(4518)
- 融(4281)
- 金融(4281)
- 行(4251)
- 人事(3896)
- 人事管理(3896)
- 业经(3689)
- 技术(3123)
- 划(2883)
- 经营(2807)
- 策(2798)
- 机构
- 大学(61833)
- 学院(60741)
- 管理(27546)
- 济(24946)
- 经济(24513)
- 理学(23807)
- 理学院(23663)
- 管理学(23465)
- 管理学院(23355)
- 财(17043)
- 中国(15241)
- 研究(14740)
- 财经(13479)
- 经(12446)
- 京(11946)
- 财经大学(10498)
- 商学(9380)
- 商学院(9340)
- 江(8227)
- 融(8183)
- 金融(7975)
- 会计(7880)
- 北京(7544)
- 中心(7428)
- 经济学(7212)
- 所(6948)
- 科学(6860)
- 州(6761)
- 公司(6698)
- 业大(6566)
共检索到90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鲍盛祥 张情
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至今尚未有定论,目前研究股权激励绝对数量的文献较多,而对于股权激励在激励对象间形成的分布结构却鲜有涉及。本文利用2010年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的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管层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均匀的股权激励分布结构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效东 周嘉南
本文以2006~2011年沪深A股实施高管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以股权激励的动机为视角,试探性地检验了不同动机下的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R&D支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相对于未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而言,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显著地提高了公司的R&D支出水平;(2)激励型股权激励与R&D支出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福利型股权激励与R&D支出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在公司富余资源水平和既有业绩分别影响R&D支出的过程中,激励型股权激励均起到加强作用,而福利型股权激励不具有这种作用。本文的结论加深了对股权激励动机的理解,并为引导我国企业实施激励型动机的股权激励计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嘉南 陈效东
以股权激励动机为视角,研究了两类动机下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动机下的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不同:相比于非激励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却能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刘益平 邱强
股权激励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的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以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后3年的数据为依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股权激励的实施及其方式的选择是否影响高管离职。研究结论表明:实施股权激励能非常有效地降低高管离职率,并且,相对于非业绩受迫的高管离职,其对业绩受迫的高管离职更具抑制作用;另外,限制性股票比股票期权更能降低高管离职率。本文的研究为股权激励与高管离职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莉
文章利用管理当局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的关系,并利用我国2006~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股权激励程度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激励程度(高管持股比例)增加,高管积极采用盈余管理行为分散自身风险,由于受到会计监管体系的影响,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增加。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博弈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刘益平 邱强
股权激励是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后的2006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以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前后3年的数据为依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研究了股权激励的实施及其方式的选择是否影响高管离职。研究结论表明:实施股权激励能非常有效地降低高管离职率,并且,相对于非业绩受迫的高管离职,其对业绩受迫的高管离职更具抑制作用;另外,限制性股票比股票期权更能降低高管离职率。本文的研究为股权激励与高管离职关系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理和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华伟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市场反应 异常收益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小青 宋淑利 千春玉
以2010-2013年间236家河北省科技创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家河北省科技创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R&D投入中介作用的视角投入中介作用的视角,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业企业高管股权激励对R&D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R&D投入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业成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该作用部分是通过R&D投入这一中介变量来传导的。本研究丰富了高管激励契约、R&D投入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经验研究成果投入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经验研究成果,同时能够为河北省科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青华 干胜道
对高管给予股权激励是否导致压缩员工薪酬而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备受争议。本文应用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与次生激励非递归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了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公司业绩及次生激励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公司业绩抑制次生激励相对强度而促进其绝对强度;次生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反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明显,非国有控股样本则没有显著性;非国有控股样本的高管权力对次生激励具有显著性影响。此外,员工人数及资产规模对次生激励分别具有促进与抑制的效应。通过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比较分析我们还发现,虽然高管股权激励有抑制次生激励的倾向,但在其实施之后这种抑制会逐渐减弱而使之趋近上市...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光军 彭韶兵
文章以2006~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件为对象,从高管权力强度视角考察股权激励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权力越大,其发生权力寻租行为的概率越大,同时代理成本也越高;(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未能有效调节企业高管权力强度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反而加大了高管腐败发生概率;(3)货币薪酬越少、激励有效期越长,发生高管腐败行为概率越高。这些结论对公司决策层完善股权激励计划设计、优化公司治理、监督和约束高管权力具有参考意义,也能为证监会、国资委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管显性腐败 高管权力强度 股权激励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辉 潘飞 奚玉芹
公司的财务决策是作为内部人的控股大股东与高管权力博弈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股权激励能否抑制高管和大股东为实现其控制权私利而过度投资的自利行为。运用差异分析以及OLS回归,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抑制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大;但采用期权激励方式会削弱该抑制作用。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加剧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当采用的是期权激励方式时,这种加剧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蓉
2008年深市主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以下简称"董监高")薪酬比2007年总体增加了10%左右,而200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比2007年总体下降了40%。上市公司董监高薪酬水平的差距也很大,从"千万年薪"到"零年薪"。2008年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情况显示,实施股权激励促进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上市公司应强化董监高薪酬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关注薪酬水平与上市公司业绩不匹配的情形,进一步发挥薪酬委员会作用;还应该建立薪酬问责机制,强化管理层的信托责任,提高其自律水平。
关键词:
公司高管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公司监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白洁
本文采用深沪两市上市A股2000年至2010年样本数据,对高管团队年龄、教育以及任期方面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特征与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交互影响确实存在;高管年龄对股权激励实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有消极的影响作用,而教育水平与任期长短则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管特征 股权激励 企业绩效 交互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