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0)
- 2023(2203)
- 2022(2032)
- 2021(2001)
- 2020(1852)
- 2019(4417)
- 2018(4395)
- 2017(9102)
- 2016(4906)
- 2015(5636)
- 2014(5592)
- 2013(5731)
- 2012(5079)
- 2011(4269)
- 2010(4339)
- 2009(4233)
- 2008(4581)
- 2007(4168)
- 2006(3625)
- 2005(3203)
- 学科
- 业(25839)
- 企(25567)
- 企业(25567)
- 管理(25241)
- 济(20306)
- 经济(20271)
- 财(14028)
- 务(12395)
- 财务(12392)
- 方法(12376)
- 财务管理(12374)
- 企业财务(11676)
- 数学(10888)
- 数学方法(10851)
- 制(7441)
- 体(5797)
- 体制(5486)
- 公司(5165)
- 银(5043)
- 银行(5036)
- 行(4718)
- 融(4503)
- 金融(4503)
- 业经(4371)
- 中国(4006)
- 人事(3639)
- 人事管理(3638)
- 划(3251)
- 策(3179)
- 经营(3104)
- 机构
- 大学(69208)
- 学院(68095)
- 管理(30297)
- 济(28211)
- 经济(27656)
- 理学(26325)
- 理学院(26109)
- 管理学(25799)
- 管理学院(25700)
- 研究(17810)
- 财(17691)
- 中国(17235)
- 财经(13885)
- 京(13657)
- 经(12731)
- 财经大学(10633)
- 商学(10131)
- 商学院(10076)
- 江(9551)
- 科学(9124)
- 北京(8703)
- 所(8655)
- 中心(8449)
- 经济学(8087)
- 州(7829)
- 业大(7769)
- 会计(7726)
- 研究所(7454)
- 经济管理(7399)
- 经济学院(7269)
- 基金
- 项目(41113)
- 科学(33245)
- 基金(32108)
- 研究(28806)
- 家(27058)
- 国家(26836)
- 科学基金(24435)
- 社会(19421)
- 社会科(18503)
- 社会科学(18502)
- 基金项目(17587)
- 自然(17033)
- 自然科(16700)
- 自然科学(16697)
- 自然科学基金(16446)
- 省(14775)
- 教育(13806)
- 资助(13685)
- 划(12480)
- 编号(10870)
- 部(10172)
- 教育部(9270)
- 人文(9098)
- 成果(9066)
- 重点(8752)
- 创(8504)
- 性(8243)
- 科研(8230)
- 大学(8031)
- 创新(7866)
共检索到102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长娟 匡紫航 王学斌
校友关系是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长和总经理作为公司主要高管人员,二者是否具有较为密切的人际关系以及相互之间身份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公司治理表现。基于社会关系网络中校友关系的视角,收集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教育背景数据,实证检验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校友关系对公司委托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校友身份认同感的加强和声誉机制的约束,使得董事长和总经理在进行公司决策时会兼顾利己和利他因素,从而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降低公司委托代理成本。在采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上述研究结果的启示为:一是校友关系在公司治理中能够发挥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因而可以将校友文化因素适当植入公司经营管理;二是完善企业选人用人机制,借助校友身份增强高管团队在文化上的认同感;三是完善企业高管继续教育机制,在企业高管团队培训机制之中植入校友关系文化元素;四是监管部门有必要引导上市公司对公司高管信息包括教育背景信息予以详细披露,保障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高管团队状况的知情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仁辉 从小林
本文以业主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总承包商最低收入大于"机会成本"为参与约束,以总承包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为激励约束,建立委托代理模型,表示出代理成本与各不对称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业主效益。
关键词:
EPC模式 信息不对称 委托代理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卜华 杨婷如
本文基于避税代理理论,将纳税筹划纳入委托代理观,以2009~201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纳税筹划与委托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随纳税筹划程度增加而增加,第二类代理成本随纳税筹划程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纳税筹划带来的高额代理成本。本文从委托代理成本的微观视角深化了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税收政策制定和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制度安排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纳税筹划 代理成本 信息透明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卜华 杨婷如
本文基于避税代理理论,将纳税筹划纳入委托代理观,以20092014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企业纳税筹划与委托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第一类代理成本随纳税筹划程度增加而增加,第二类代理成本随纳税筹划程度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可以有效抑制纳税筹划带来的高额代理成本。本文从委托代理成本的微观视角深化了企业对纳税筹划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税收政策制定和资本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制度安排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纳税筹划 代理成本 信息透明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凯
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就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活动的严密监督来制约代理人的行为,但这样做就必然会付出成本,这种银行委托代理成本分为监督成本、约束成本、净损失三个部分,并已呈现出三大特质:委托代理关系行政化;所有者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缺乏自律;内部控制薄弱,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笔者认为,委托人应该利用市场约束激励机制来监督和制约代理人,以降低可能发生的社会成本,保证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学斌
企业的代理成本主要由两方面原因产生,信息不完全与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本文利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构造了一个参数化的委托-代理激励模型,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分析了客观随机扰动θ,代理人的绝对风险规避度ρ,代理人努力的成本系数b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奖励比例系数r四个因素对代理成本的影响。
关键词:
委托-代理模型 代理成本 期望效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志国 张洋 丁钰洋
通过选取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2003年1月至2015年6月的季度和半年度数据,基于个体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委托代理成本随着公司上市时间的变化是否存在一般性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委托代理成本随着公司上市时间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M"形时变特征,且不同的数据样本频率以及是否加入相应的控制变量对上述结果并没有产生影响,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委托代理成本存在具有内生性特征的时变规律。理论猜想认为:硬性上市条件约束、上市亢奋和针对窃取利益与维护职位的权衡会使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在上市后产生持续波动的内生性时变特征。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委托代理成本 时间效应 内生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丁会兵 刘小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体监督的效用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文章针对媒体监督对企业委托代理成本的影响以及企业家地域性格在其中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对企业委托代理成本水平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尝试基于经理人地域性格视角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粘液质地域性格增强了媒体监督对企业委托代理成本水平的抑制作用,胆汁质地域性格减弱了媒体监督对企业委托代理成本水平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媒体监督 委托代理成本 地域性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昌 王春雷
本文通过构建"高管薪酬激励-代理成本-公司绩效"中介效应模型,将三部分内容归纳到一个整体框架模型进行分析,以2010-2015年6期沪深两市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及Bootstrap法建立路径模型研究代理成本在高管薪酬激励(货币薪酬、股权激励、在职消费)和公司绩效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在高管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代理成本在货币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间并不存在预想的中介效应。另外发现: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而在职消费对公司绩效呈显著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文昌 王春雷
本文通过构建"高管薪酬激励-代理成本-公司绩效"中介效应模型,将三部分内容归纳到一个整体框架模型进行分析,以2010-2015年6期沪深两市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及Bootstrap法建立路径模型研究代理成本在高管薪酬激励(货币薪酬、股权激励、在职消费)和公司绩效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通过研究发现:第一类代理成本在高管股权激励和公司绩效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而代理成本在货币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间并不存在预想的中介效应。另外发现: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而在职消费对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货币薪酬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丽萍 高学东
目标成本法作为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管理方法关注市场,注重将基于客户需求分析的供应链目标成本转化为链上所有生产过程面对的竞争约束,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尽力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柔性,以确保供应链提供的产品能够赢利。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强调链上企业在流程中的协调和合作,将对链上各企业的关系管理作为实现目标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供应链目标成本管理的实现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卉 宋婷
与西方企业股权分散特征相反,我国企业股权显著集中,不仅存在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形成的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还存在大股东或控制性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形成的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且后者往往体现得更为明显,具有中国特色双重委托代理问题随之产生。本文以2012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211家中小板家族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构建家族化管理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特色的双重委托代理与家族公司绩效的关系是因企业因发展阶段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军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作平
本文结合中国制度背景,从代理成本视角理论推演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使用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应用一系列广义最小二乘法(GLS)经验调查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投资者法律保护如何影响公司价值,以及投资者法律保护如何影响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与公司价值显著负相关,表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越高,代理成本越高,公司价值越低;(2)投资者法律保护与公司价值显著正相关,表明投资者法律保护在减缓公司代理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度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为正的,表明投资者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陈文强 贾生华
针对双重委托代理问题,本文构建了"股权激励-代理成本-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模型,将三者纳入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运用2006-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代理成本的影响,以及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显著地提升企业绩效并能有效地抑制第一类代理成本,但对第二类代理问题的治理效应并不显著;第一类代理成本在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即股权激励是通过抑制第一类代理成本的作用路径间接地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效应,而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作用并未显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