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0)
2023(9122)
2022(7761)
2021(7357)
2020(6349)
2019(14400)
2018(14158)
2017(27766)
2016(14913)
2015(16356)
2014(15925)
2013(15305)
2012(13698)
2011(12169)
2010(12559)
2009(11371)
2008(11294)
2007(9791)
2006(8408)
2005(7419)
作者
(42875)
(35606)
(35438)
(33573)
(22901)
(17163)
(15936)
(13905)
(13489)
(12498)
(12035)
(12010)
(11363)
(11116)
(11059)
(10953)
(10615)
(10559)
(10378)
(10376)
(8950)
(8882)
(8445)
(8238)
(8043)
(8011)
(7833)
(7631)
(7074)
(7054)
学科
(59859)
经济(59789)
管理(48303)
(47900)
(42117)
企业(42117)
方法(34232)
数学(30970)
数学方法(30448)
(17844)
(14239)
(13778)
业经(13487)
(12900)
中国(12891)
财务(12868)
财务管理(12852)
(12580)
贸易(12574)
企业财务(12335)
(12309)
(11936)
银行(11899)
(11283)
(10500)
(10455)
金融(10455)
技术(9677)
(9662)
理论(9401)
机构
大学(209302)
学院(209279)
管理(87801)
(86011)
经济(84491)
理学(77541)
理学院(76820)
管理学(75342)
管理学院(74998)
研究(62420)
中国(49913)
(42184)
(39528)
科学(39183)
(37269)
业大(34415)
财经(32660)
(31077)
(30022)
农业(29688)
中心(29349)
(28924)
研究所(28452)
经济学(26013)
北京(25746)
财经大学(24849)
商学(24364)
商学院(24153)
经济学院(23764)
经济管理(23476)
基金
项目(147119)
科学(117052)
基金(111068)
研究(98877)
(98834)
国家(98094)
科学基金(85635)
社会(65289)
社会科(62310)
社会科学(62294)
自然(59299)
基金项目(59282)
自然科(58137)
自然科学(58122)
自然科学基金(57155)
(56499)
(47982)
资助(46347)
教育(46272)
编号(38007)
(32540)
重点(32437)
(31070)
科研(29170)
创新(29043)
(28693)
成果(28238)
教育部(28168)
计划(28162)
国家社会(27544)
期刊
(82608)
经济(82608)
研究(52533)
学报(35951)
中国(35033)
科学(32518)
管理(31895)
(31807)
(31502)
大学(27126)
学学(26321)
(21502)
金融(21502)
农业(20984)
技术(17100)
财经(16309)
业经(14599)
经济研究(14582)
教育(14357)
(13801)
统计(11993)
(11884)
(11385)
问题(10839)
商业(10679)
技术经济(10678)
(10279)
决策(9968)
科技(9847)
理论(9550)
共检索到286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支晓强  孙健  王永妍  王柏平  
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明显的薪酬管制,管制的结果就是高管会寻求薪酬制度安排外的"不合法"收益,如过度的在职消费。股权激励作为一项新的激励机制,是高管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中存在明显的高管自利行为。那么自利性的股权激励方案为何能得到通过?制度理论认为公司可以采用模仿行为以增强合法性,那么高管是否会模仿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来确保其股权激励方案得到通过?利用2006-2012年宣告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样本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会模仿同行业或同省份已采纳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同时,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和行业竞争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仿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高管权力弱以及被保护性行业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在股权激励方案设计时进行模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光军  彭韶兵  
文章以2006~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件为对象,从高管权力强度视角考察股权激励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权力越大,其发生权力寻租行为的概率越大,同时代理成本也越高;(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未能有效调节企业高管权力强度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反而加大了高管腐败发生概率;(3)货币薪酬越少、激励有效期越长,发生高管腐败行为概率越高。这些结论对公司决策层完善股权激励计划设计、优化公司治理、监督和约束高管权力具有参考意义,也能为证监会、国资委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慧辉  潘飞  奚玉芹  
公司的财务决策是作为内部人的控股大股东与高管权力博弈的结果。因此,有必要研究股权激励能否抑制高管和大股东为实现其控制权私利而过度投资的自利行为。运用差异分析以及OLS回归,研究发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抑制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大;但采用期权激励方式会削弱该抑制作用。而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加剧大股东和高管的过度投资行为,股权激励水平越高,公司过度投资水平越高,当采用的是期权激励方式时,这种加剧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俞恒迪  傅颀  
股权激励作为稳定公司高管和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机制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采取股权激励来规范和协调股东与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基于此,本文选择贵州益佰制药作为研究案例,分析其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高管行为的影响及由此给公司绩效带来的经济后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青华  干胜道  
对高管给予股权激励是否导致压缩员工薪酬而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备受争议。本文应用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与次生激励非递归的路径分析模型,检验了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公司业绩及次生激励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公司业绩抑制次生激励相对强度而促进其绝对强度;次生激励强度对公司业绩的反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明显,非国有控股样本则没有显著性;非国有控股样本的高管权力对次生激励具有显著性影响。此外,员工人数及资产规模对次生激励分别具有促进与抑制的效应。通过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比较分析我们还发现,虽然高管股权激励有抑制次生激励的倾向,但在其实施之后这种抑制会逐渐减弱而使之趋近上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萍  闵权凤  徐巍  
文章以2006-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试图从影响内部控制的"隐性"因素入手,探讨实施股权激励是否能够加强高管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动机,并分析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为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有所提高;且激励程度越高,内部控制质量越好;相较于股票期权的形式,限制性股票激励更能够促进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较大的高管权力强化了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的治理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卢闯  
本文利用2006-2011年间公告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及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高管权力能够保证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高管权力越大则股权激励强度越大;股权激励草案宣告会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并且市场能够意识到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股权激励强度与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谢琴  
以2010—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电力类企业和电器类企业为代表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垄断性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企业的股权集中度、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对其公司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其影响关系在竞争性行业企业中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在竞争性行业企业中并未呈现出显著的相关性;高管薪酬在垄断性行业企业中与当期绩效显著正相关,而在竞争性行业企业中却呈现出并不显著的弱相关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靳亭亭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对竞争战略、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的差异化战略和低成本战略都对企业的创新投入有正向影响。此外,当高管股权激励水平较高时,差异化战略的实施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的提高。而高管的股权激励计划并不会影响低成本战略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邱玉新  
文章从市场竞争视角出发分析竞争型国有企业的市场特征,以及在市场竞争背景下这一类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必要性,并对不同行业竞争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实施体系进行改建,提出相应措施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树友林  张敏  
关于高管股权激励的研究文献很多,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运用行为理论,研究股权激励与高管行为的关系。文章试图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及不足,并探索高管股权激励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旭东  沈彦杰  彭晨宸  
本文以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并进行回归分析后验证了不同的高管激励方式对企业避税行为所产生的不同治理效应。同时,根据不同产权性质和不同行业竞争程度对企业进行区分,发现了高管激励方式对企业实际税负的不同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春雷  黄庆成  
文章以2006—2017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影响企业绩效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高管股权激励能通过显著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高公司绩效,代理成本起部分中介效应作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与股权性质有关,民营企业实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优于国有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