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5)
2023(7232)
2022(6183)
2021(5697)
2020(4833)
2019(10559)
2018(10416)
2017(19940)
2016(10719)
2015(11751)
2014(11604)
2013(11133)
2012(10334)
2011(8996)
2010(9282)
2009(9002)
2008(8889)
2007(8110)
2006(7196)
2005(6919)
作者
(28829)
(24319)
(23950)
(23231)
(15414)
(11419)
(10843)
(9282)
(8969)
(8733)
(8384)
(8143)
(7897)
(7772)
(7700)
(7462)
(7105)
(7094)
(7009)
(6910)
(5997)
(5807)
(5754)
(5523)
(5467)
(5465)
(5437)
(5402)
(4781)
(4714)
学科
管理(38137)
(37667)
经济(37588)
(33285)
(29978)
企业(29978)
(16006)
(15687)
方法(13518)
数学(11117)
数学方法(10998)
(10967)
(10656)
银行(10648)
业经(10425)
中国(10356)
(10162)
(10146)
财务(10127)
财务管理(10105)
(9823)
体制(9706)
企业财务(9675)
(9633)
金融(9631)
(7724)
贸易(7712)
(7573)
(7133)
(7001)
机构
学院(146493)
大学(146279)
(61645)
经济(60322)
管理(55095)
研究(48303)
理学(46411)
理学院(45917)
管理学(45251)
管理学院(44961)
中国(42791)
(34414)
(30711)
科学(26307)
财经(26065)
(23761)
(23613)
中心(23461)
(23404)
(21708)
研究所(20576)
经济学(19702)
财经大学(19518)
北京(19219)
业大(18922)
(18480)
(17962)
经济学院(17615)
(17374)
师范(17190)
基金
项目(93963)
科学(74889)
研究(71139)
基金(69412)
(59424)
国家(58933)
科学基金(51297)
社会(46821)
社会科(44392)
社会科学(44382)
基金项目(36453)
(36292)
教育(33150)
自然(31963)
自然科(31255)
自然科学(31249)
自然科学基金(30697)
(30202)
编号(28452)
资助(27719)
(24270)
成果(23984)
(21697)
重点(21368)
课题(20207)
(20023)
国家社会(19541)
(19427)
教育部(19279)
(19196)
期刊
(72313)
经济(72313)
研究(47815)
中国(33120)
(29528)
(24228)
金融(24228)
管理(22865)
(20579)
学报(20371)
科学(19075)
大学(16675)
学学(15846)
教育(15364)
财经(13950)
农业(12732)
(11879)
技术(11344)
经济研究(11219)
业经(11129)
问题(9039)
财会(7801)
理论(7593)
(7536)
会计(7134)
国际(6900)
(6772)
现代(6742)
实践(6696)
(6696)
共检索到234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婷婷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屡创新高的过程中,民营企业为之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是推动我国经济进步不可缺失的力量。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管理不够完善、企业信息不透明等多种原因,往往面临金融机构实施的各种信贷约束,融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扩张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查阅文献,本文将金融机构实施信贷约束的方式归结为控制融资成本、新增贷款、债务期限三种,并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高管政治背景两个方面对制约企业融资的信贷约束进行实证研究分析,通过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民营企业缓解信贷约束、解决融资问题提供对策建议,促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中华  梁红玉  
以2008—201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企业信贷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样本自选择问题的基础上,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加剧了企业所面临的信贷约束;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与所遭受的信贷约束显著正相关;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所采取的整改措施可以缓解其所引致的信贷约束,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部控制缺陷给企业信贷融资带来的消极影响。区分行业类别后,内部控制缺陷对垄断行业企业的信贷约束并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非垄断行业的信贷约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晓  高洁  陆强  
文章运用2010~2014年度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首先检验了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缺陷修正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年收到"不清洁"审计意见的企业在当年更有可能进行内控缺陷的整改与修正;进一步通过分组回归发现,高管中具有财务背景特征的成员比例越高,进行缺陷整改的概率更大,一方面表明外部审计非标准审计意见对内部控制治理效用可能赖于管理层的配合,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管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性。而对披露缺陷修正信息的企业进行跟踪研究,发现这类企业在后续年度仍然会收到"不清洁"的审计意见,反映出这些上市公司的缺陷整改可能浮于表面,并不是实施有效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赵丹  
作为正式制度的内部控制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政治关系在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过程中究竟谁胜谁负,很少有学者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基于这一新视角,以20122014年中国民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政治关系和内部控制缺陷对信贷约束的联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企业的信贷约束,具体表现在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更少的新增贷款以及更短的贷款期限;但是政治关系会屏蔽内部控制缺陷带来这种约束力,特别是在新增贷款和债务期限水平方面,且这种屏蔽效应会随着政治关系的强弱有所差别。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红英  赵丹  
作为正式制度的内部控制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政治关系在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过程中究竟谁胜谁负,很少有学者能给出明确的答案。本文基于这一新视角,以2012~2014年中国民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政治关系和内部控制缺陷对信贷约束的联合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企业的信贷约束,具体表现在更高的债务融资成本、更少的新增贷款以及更短的贷款期限;但是政治关系会屏蔽内部控制缺陷带来这种约束力,特别是在新增贷款和债务期限水平方面,且这种屏蔽效应会随着政治关系的强弱有所差别。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王博  卿小权  
以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存在性和内部控制缺陷内容事项差异性对高管薪酬粘性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并不会导致高管薪酬粘性显著增强,内部控制缺陷的存在性整体上与高管薪酬粘性特征并无直接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粘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内容选择性。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公司中,若缺陷内容与高管薪酬直接相关,则高管薪酬粘性程度较强;若缺陷内容与高管薪酬无直接关联,则高管薪酬粘性程度相对较弱。基于此,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修复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优的治理效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军  赵息  
以2009~201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三方面——董事会独立性、团队异质性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会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不显著;董事会团队异质性越高、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设立时间越长,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可能性越小。进一步地研究高管权力对董事会治理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高管权力能减弱董事会治理对内部控制缺陷存在可能性的降低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林钟高  徐虹  王帅帅  
与以往从静态视角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不同,转而从动态修复视角考察内部控制缺陷对合规成本及其高管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费用的显著增加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披露并未显著引起企业销管费用的异常变化,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更倾向于"监管需求"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往往会导致高管的变更,而高管变更则促进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修复,并且这一结果在政府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环境下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并未真正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仍然需要强化外部审计与政府内控监管,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压力传递价值,有助于企业优化高管团队,强化内部控制缺陷修复,改进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蒙立元  宋传智  
通过对我国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颁布实施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和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融资约束的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率;强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比自愿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焱  姚海鑫  
本文以2009-2012年沪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权力是否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效力。研究发现,专业的审计委员会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权力会干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作用的发挥,随着高管权力的增加,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卉娜  严茹梅  
本文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Logistic模型和MuLtinoMiAL Logistic模型,检验了高管层持股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一,高管层总体持股比例能够显著降低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可能性;其二,将高管层持股比例分解为董事会持股比例、监事会持股比例和经理层持股比例后发现,只有董事会持股比例能够对内部控制缺陷产生显著影响,监事会持股比例和经理层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缺陷都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其三,将内部控制缺陷区分为重大缺陷和非重大缺陷后发现,高管层总体持股比例和董事会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非重大缺陷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它们对前者的抑制作用并...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尹律  陈良  杨婧  
内部控制要"上质量、出效率、显绩效",企业要构建自省自新机制,缺陷认定是该机制的重要组成。然而,现行制度尚未统一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该标准由高管选定,并反映了高管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和价值观念等心理特质,而心理特质可借助年龄等背景加以观测。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指数,实证研究高管年龄背景对标准选择的影响,进而分析上述影响在不同特征企业中的表现。研究发现:相对年轻高管,年长高管倾向宽松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该趋势在国有控股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集体议事规程,适当削减"关键少数"个体在决策中的权重,探索高管(特别是年长高管)的强制休假、培训制度,加强年轻管理才俊的选拔培训,优化高管团队结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翔  树成琳  陈丽花  倪丹悦  毛烨文  
内部控制的信息含量和决策相关性是检验内部控制监管规则有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本文回顾了有关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市场反应的研究和文献,重点对Beneish,Billings and Hodder于2008年在Accounting Review上发表的《内部控制缺陷与信息不确定性》一文进行详细解读,试图回答披露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含量及作用机理,据此分析判断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市场和投资者的价值,并结合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研究特点,提出中国制度背景下内部控制披露市场反应的研究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董卉娜  
对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的主板A股上市公司2012~2016年的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内部控制缺陷隐藏行为。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提升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部分存在明显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迹象的公司,其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中仅认定非重大缺陷(包括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或任何缺陷都不认定,有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隐藏行为;存在重大缺陷迹象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比例较低,内部控制审计未能充分发挥外部监督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