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2)
2023(3786)
2022(3255)
2021(3235)
2020(2752)
2019(6303)
2018(6178)
2017(12413)
2016(6486)
2015(7215)
2014(7154)
2013(6935)
2012(6551)
2011(5796)
2010(5901)
2009(5506)
2008(5704)
2007(5252)
2006(4741)
2005(4477)
作者
(19336)
(16089)
(16088)
(15117)
(10387)
(7798)
(7372)
(6215)
(6045)
(5927)
(5661)
(5356)
(5092)
(5074)
(5069)
(5003)
(4919)
(4862)
(4694)
(4492)
(4009)
(3967)
(3918)
(3744)
(3744)
(3740)
(3529)
(3405)
(3287)
(3150)
学科
管理(26453)
(26010)
经济(25975)
(24865)
(23052)
企业(23052)
方法(13990)
数学(12215)
数学方法(12139)
(11922)
(10240)
财务(10227)
财务管理(10217)
企业财务(10019)
(9114)
(7254)
银行(7240)
(7113)
金融(7113)
(6939)
业经(6360)
(6281)
体制(5757)
(5438)
(5125)
市场(5018)
中国(4960)
信息(4436)
理论(4385)
人事(4334)
机构
大学(99096)
学院(96493)
管理(42456)
(39750)
经济(39004)
理学(35936)
理学院(35594)
管理学(35171)
管理学院(34976)
研究(30365)
中国(28098)
(22846)
(21086)
财经(18271)
科学(16873)
(16735)
(15510)
中心(15272)
财经大学(13990)
(13902)
(13885)
研究所(13587)
北京(13493)
业大(12383)
商学(12222)
商学院(12116)
经济学(11778)
(11719)
金融(11538)
(11472)
基金
项目(60970)
科学(49508)
基金(48221)
(42391)
研究(42118)
国家(42107)
科学基金(37424)
社会(27478)
自然(26497)
社会科(26089)
社会科学(26082)
自然科(26020)
自然科学(26016)
基金项目(25820)
自然科学基金(25639)
(20430)
资助(20061)
教育(18826)
(18322)
编号(17385)
成果(14340)
(14228)
重点(13101)
教育部(12516)
人文(12093)
项目编号(12064)
(12029)
科研(11957)
大学(11761)
国家社会(11622)
期刊
(41751)
经济(41751)
研究(27322)
(21140)
中国(17062)
(16371)
金融(16371)
管理(15992)
学报(15066)
科学(13434)
(10685)
大学(10676)
财经(10433)
学学(10055)
(8719)
图书(7823)
理论(7477)
实践(6786)
(6786)
经济研究(6739)
农业(6683)
财会(6488)
情报(6148)
业经(5957)
会计(5863)
技术(5834)
书馆(5042)
图书馆(5042)
问题(4993)
(4419)
共检索到14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红珍  于海云  王嫚  
本文以2006-2011年高管增减持股票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高管增减持股票过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的择时现象、市场对高管持股变动行为及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高管增持上市公司存在提前披露坏消息或延迟披露好消息的偏好,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则相反;高管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增持公告日前的累计超常收益率为负,而高管减持上市公司股票在减持公告日前有正的累计超常收益率;市场能够有效识别公司高管的持股变化行为及公司披露信息的好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馨艺  张海燕  夏冬林  
基于2001至2008年间A股公司业绩预告的样本,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对择时信息披露策略的影响,以及市场对择时披露信息的反应。研究发现,A股公司在业绩预告时存在择时披露的行为:好消息①更倾向于在交易日披露,坏消息更倾向于在休息日披露。高管持股比例会显著影响择时披露策略: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进行择时披露的可能性也越高。从市场反应角度看,休息日披露的坏消息与交易日披露的坏消息没有显著差异,休息日披露的好消息反而会产生更加显著的正面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意味着,高管持股比例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进行择时信息披露的可能性,但是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择时披露策略,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信息消化"假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盛纹  陈娇  
文章着眼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发生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从组织合法性视角,根据信号甄别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实证分析信息披露违规与高管变更及其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的公司更可能发生高管变更;进一步地,在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情况下,变更高管的公司比未变更高管的公司有更好的市场反应,且主动变更高管的公司,其利好反应更加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克钦  潘安娥  
面对逐渐增大的环保压力,部分企业选择通过虚假宣传粉饰自身环境行为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达到"漂绿"目的,当前多数研究主要针对企业环境事件影响而忽视了企业操纵性环境信息披露对于环境治理的负面作用。本文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视角出发,将上年(本文选取2015年、2016年两个年份)被媒体披露环境违规但企业本身在次年(即分别对应的2016年、2017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未明显披露负面环境信息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事件分析法研究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漂绿行为的反应。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上市公司漂绿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且2017年上市公司漂绿行为负面市场反应相比于2016年有所增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顺明  杨丰  
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延迟披露交易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文章通过对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人延迟披露交易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导致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延迟披露交易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买入交易、小额交易、中等规模的公司更容易发生延迟披露的情况。此外,内部人交易是否延迟披露股票交易信息均不会影响股票市场对内部人交易股票的反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向志平  孔祥峰  张先美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我国股市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的反应。结果表明,目前我国股市能够对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整体做出反应,但对有些类别的环境信息还不能做出反应。此外,沪深股市比香港股市反应慢,持续时间也短。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段盛华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上市公司控制结构披露的价值影响,以现阶段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的控制结构披露为样本,研究披露事件前后不同样本市场反应的差异,并在理论与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上市公司控制结构披露制度的现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提出研究的实践意义与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珩  黄珺  
本文以中石化、中石油下属企业的环境事故为背景,研究事故除对自身产生影响外,是否会影响到同行业企业。研究表明,事故发生后,资本市场对同行业反应消极,同时,同行业企业会在下一年度中增加披露环境信息,研究没有发现市场反应与环境信息披露增量之间的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宏斌  胡伟燕  陈美健  
基于社会责任沟通视角,本文探讨上市公司自媒体社会责任日常信息发布对其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媒体上发布社会责任履行信息能够显著提高正式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市场反应,且发布数量越多、占比越高,市场反应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其通过“吸引分析师关注”来达到促进效果;属于重污染行业、自媒体关注度更高的企业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企业社会责任评分较低时,自媒体披露更具“挽回效应”;相比较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促进效应较弱;并且,自媒体发布社会责任信息能够最终提升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本研究丰富了自媒体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为上市公司有效利用自媒体平台以及监管层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管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咏梅  代冰彬  
本文应用生存模型对上市公司年报信息披露后股票市场价格反应时间进行研究,选择沪深两市在2004年710家样本公司年报信息披露后的股票价格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生存模型研究股价的变动方向和价格沿同一方向持续变动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业绩变量、行业因素、市场交易状况和审计意见类型对市场反应时间有明显的影响,投资者可以选取关键指标来预测市场反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斌  李翔  
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R&D支出的信息披露现状,并实证检验了其长期和短期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长期市场反应下,股价对R&D支出的信息披露存在选择性吸收,投资者能区分其会计处理、披露的规范程度以及是否是高科技公司的公司性质;短期市场反应中也存在股价对R&D信息的选择性吸收,并且投资者能区分高科技公司的会计处理和披露的规范程度,但对于非高科技公司则无明显反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傅祥斐  崔永梅  李昊洋  张开元  
基于投资者视角,以2013~2016年深交所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交易事件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调研与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提高了并购公告市场反应且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在非重大资产重组、非国有企业和现金支付交易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提升作用以及信息披露质量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都更显著;此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检验发现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的调研对并购公告市场反应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管悦  冯忠磊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市场开始呼唤理性的价值投资,这其中如何评估股票的价值尤为关键。通过考察财务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本文测算了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竞争能力对股票估值的影响,并在回归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财务信息的股票估值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安全边际较高的股票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这为价值投资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将市场价格和财务信息同时运用到股票价值评估中来,克服了传统估值模型中需要主观预测未来的内在局限,为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如何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颐  赵梅  
风险要素披露是资产有效定价的前提,本文研究了我国发行新股时《招股说明书》中风险因素的披露状况以及市场反应。研究发现:第一,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公司所披露的总风险越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越多,IPO抑价越低、流动性越强。第二,从公司披露意愿来看,未来业绩差的公司较业绩好的公司有更强的披露意愿,这并不是因为业绩差的公司更为诚实或是更为聪明,而是为了规避未来业绩下降所带来的行政处罚。第三,从市场反应来看,面临诚信危机的证券市场,坦诚披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会收获更多的市场奖励,即公司的新股发行效率提高。最后,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创造性地构建"模糊指数",对含糊其辞的风险披露予以甄别,检验结果与前文一致。本文...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陈宋生  郭京晶  
研究发现,内控信息披露引致市场的正面反应,累计异常超额收益为正;强制与自愿披露内控信息相比,强制内控信息披露获得的超额收益率更高。同时,上市公司规模大小、是否"四大"审计等也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异常超额收益率的高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