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8)
- 2023(6504)
- 2022(5381)
- 2021(4784)
- 2020(4053)
- 2019(8924)
- 2018(8478)
- 2017(16734)
- 2016(8683)
- 2015(9129)
- 2014(8939)
- 2013(8763)
- 2012(8016)
- 2011(7113)
- 2010(6955)
- 2009(6176)
- 2008(6436)
- 2007(5569)
- 2006(4644)
- 2005(4429)
- 学科
- 济(35706)
- 经济(35659)
- 业(29755)
- 管理(29004)
- 企(25546)
- 企业(25546)
- 方法(18271)
- 数学(16716)
- 数学方法(16587)
- 财(14435)
- 务(10848)
- 财务(10841)
- 财务管理(10830)
- 企业财务(10605)
- 制(10388)
- 银(8762)
- 银行(8754)
- 融(8636)
- 金融(8636)
- 中国(8413)
- 行(8383)
- 农(7473)
- 体(7267)
- 业经(7228)
- 体制(6434)
- 地方(6409)
- 学(6329)
- 贸(6096)
- 贸易(6094)
- 易(5951)
- 机构
- 大学(122038)
- 学院(121097)
- 济(52753)
- 经济(51785)
- 管理(47932)
- 理学(42196)
- 理学院(41747)
- 管理学(41064)
- 管理学院(40832)
- 研究(39367)
- 中国(31549)
- 财(28173)
- 京(23818)
- 科学(23126)
- 财经(22953)
- 经(21295)
- 所(19448)
- 农(19096)
- 中心(18445)
- 财经大学(17827)
- 研究所(17584)
- 经济学(17432)
- 业大(17059)
- 江(16645)
- 经济学院(15947)
- 农业(15025)
- 商学(14820)
- 商学院(14675)
- 北京(14598)
- 院(14416)
- 基金
- 项目(85778)
- 科学(69577)
- 基金(66695)
- 家(58987)
- 研究(58825)
- 国家(58577)
- 科学基金(51504)
- 社会(40814)
- 社会科(39120)
- 社会科学(39113)
- 基金项目(35235)
- 自然(34291)
- 自然科(33683)
- 自然科学(33672)
- 自然科学基金(33142)
- 省(32039)
- 划(27431)
- 资助(27214)
- 教育(26980)
- 编号(20718)
- 部(19807)
- 重点(19242)
- 创(18347)
- 国家社会(18143)
- 教育部(17431)
- 创新(17307)
- 发(17284)
- 科研(17011)
- 人文(16909)
- 性(16863)
共检索到172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伟 周林洁 吴联生
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与盈余稳健性的协同效应与堑壕效应。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对盈余稳健性的需求与高管持股呈非线性的关系。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和较高的区间,高管持股具有协同效应,高管持股与盈余稳健性呈负相关关系;在高管持股的中间水平,高管持股具有堑壕效应,高管持股与盈余稳健性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高管持股 稳健性 协同效应 堑壕效应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康乐 梁日新 栾甫贵
随着连锁股东在中国资本市场越来越常见,分析连锁股东对企业的影响具有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通过手工整理季度层面十大股东信息,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连锁股东的治理协同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视角分析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与企业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降低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进一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连锁股东主要是减少了企业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异常的酌量性费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控股股东的身份有助于连锁股东发挥自身的协同效应;连锁股东对受分析师关注较多的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更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连锁股东通过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及产品市场势力,降低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进而降低企业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苏 陈沉 王磊
以我国2006-2013年A股数据为研究样本,从会计稳健性视角,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与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薪酬及股权薪酬激励能有效抑制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但股权薪酬激励对机会主义效应的应计盈余管理作用大于真实盈余管理。在对机会主义效应的两种盈余管理发挥的抑制作用上,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稳健性存在互补关系,且该互补关系受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珊珊 刘德妍
文章借助C-score指标,直接度量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在对经理人现金薪酬"准负债"治理效应的分析基础上,检验了二者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薪酬的"准负债治理"效应不仅存在,而且受预算软约束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的效应显著强于国有企业。
关键词:
现金薪酬 代理成本 盈余稳健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迟冬梅 张玉明 段升森
从协同治理效应视角,本文应用Basu模型分析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高管控制权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高管薪酬激励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适度的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薪酬激励过高则导致会计稳健性降低;进一步引入权力配置条件下,即当高管兼任董事长或持有公司股权时,高管控制权的增加强化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相关关系。因此,促进高管薪酬激励与会计稳健性发挥协同治理效应,需高度关注政策激励强度及内部权力结构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吕先锫 王宏健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认为高管持股会产生利益趋同和管理者防御双重效应,通过非线性回归得出二者呈倒U型关系。同时,在分析了我国高管持股现状后发现,整体上高管持股对会计稳健性具有正向作用,但由于资本市场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管理层持股计划不仅未得到广泛推行,反而成为部分高管谋利的工具。因此,应对高管持股实行鼓励与约束齐抓共管的方针。
关键词:
高管持股 会计稳健性 股权激励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昕 沈红波
本文以Basu(1997)模型为基础,对1999~2004年上市公司银行债权监督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研究了盈余稳健性的动态变化。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上市公司盈余总体上存在着稳健性,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比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要大;负的会计盈余变化要比正的会计盈余变化具有更大的反转率;(2)上市公司银行贷款比例越高,稳健性越高;(3)短期银行债务贷款和长期银行贷款对稳健性有显著影响,且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大于长期银行贷款的监督作用;(4)银行债权监督对稳健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不断增强。
关键词:
银行贷款 盈余稳健性 监督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袁蓉
本文基于2006~2013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会计稳健性视角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与高管盈余操纵的关系,盈余操纵运用高管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衡量,研究结果如下:1产品市场竞争和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2会计稳健性对产品市场竞争及高管盈余管理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抑制了产品市场竞争与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及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充分发挥了会计稳健性的内部监管效用;3外部治理水平越高,会计稳健性对产品市场竞争及盈余管理关系的抑制作用越大。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鲁
盈余管理和稳健主义是两种重要的报告行为,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往往容易混淆。本文在对二者的概念、特征、关系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经验研究中存在的盈余稳健性是稳健主义的表现,而非盈余管理的结果。
关键词:
稳健主义 盈余稳健性 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波 田悦
管理层持股对公司盈余影响有"利益趋同"和"壕沟防御"两种效应。本文采用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0年样本,基于盈余持续性的视角,研究了管理层持股的利益趋同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强于监事会。本文不仅丰富了管理层持股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研究,而且获得了管理层持股"利益趋同"作用的支持性验证,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内部人控制"不再是制约管理层持股的制度障碍。本文研究支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积极看待管理层持股,并建议上市公司区别制定有效股权激励计划,通过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管理层持股的积极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陈云 谢志华 杨克智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众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行为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体现出的会计稳健性特征变化及其潜在效应,发现由于向下调节盈余的盈余管理行为造成股改前公司的会计信息总体表现为高稳健性,但股改后公司向上调节盈余行为却使得会计稳健性没有发挥应有的遏制作用。
关键词:
股权分置改革 会计稳健性 盈余管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屈海涛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的综合得分,并运用回归分析对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且并购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并购效应就越弱;高管权力越大,盈余管理对并购效应影响越大。因此,要提高企业并购效应,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高管权力进行约束。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屈海涛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相关数据,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并购前的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的综合得分,并运用回归分析对盈余管理和并购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盈余管理行为,且并购前一年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企业并购效应就越弱;高管权力越大,盈余管理对并购效应影响越大。因此,要提高企业并购效应,需要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高管权力进行约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远勤 闫旭旭
本文从多个大股东的视角,研究公司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势力大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结果。在大股东相互制衡这样的公司治理前提下,本文引入外部监督机制——机构投资者行为,来看待内外结合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是互斥效应还是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其余大股东相对控股股东势力越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大时被削弱,反之被加强。公司治理和外部机制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既存在协同效应又存在互斥效应,表明公司更愿意引入战略投资者而并非机构投资者。本文结果进一步拓宽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的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学刚 张宏亮
文章以同时发行A股、H股的公司作为基础样本,并通过配对样本,分别对比基础样本A股、H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差异及其变化、基础样本与配对样本A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差异及其变化,发现我国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较大幅度地提高了A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从而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评价提供了初步证据。
关键词:
盈余稳健性 盈余质量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