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5)
2023(6941)
2022(5658)
2021(5096)
2020(4543)
2019(9940)
2018(9796)
2017(19779)
2016(10421)
2015(11302)
2014(11005)
2013(11171)
2012(9992)
2011(8382)
2010(8676)
2009(8478)
2008(9071)
2007(8186)
2006(7412)
2005(7126)
作者
(27574)
(23120)
(22811)
(21709)
(14979)
(10867)
(10312)
(8557)
(8492)
(8418)
(7995)
(7764)
(7745)
(7416)
(7156)
(6952)
(6863)
(6693)
(6604)
(6476)
(5699)
(5692)
(5597)
(5480)
(5259)
(5161)
(5158)
(5009)
(4539)
(4486)
学科
(73629)
(71877)
企业(71877)
管理(53313)
(48939)
经济(48878)
(27200)
业经(24003)
方法(22266)
(21912)
(21484)
财务(21481)
财务管理(21474)
企业财务(20495)
税收(20462)
(20289)
(17197)
数学(15179)
数学方法(15147)
技术(14197)
(13910)
农业(13344)
(12494)
(11948)
企业经济(11926)
(11367)
体制(11220)
经营(11026)
(10918)
技术管理(9904)
机构
学院(152522)
大学(144241)
(68558)
经济(67576)
管理(67246)
理学(57306)
理学院(56931)
管理学(56568)
管理学院(56286)
(42059)
研究(39702)
中国(37056)
财经(31644)
(28708)
(28480)
(24189)
财经大学(23232)
(21486)
商学(21417)
商学院(21254)
经济学(20256)
科学(20193)
(19234)
(18749)
经济学院(18487)
中心(18183)
经济管理(18071)
北京(17830)
业大(17793)
农业(16752)
基金
项目(89345)
科学(73237)
研究(68247)
基金(67902)
(56400)
国家(55840)
科学基金(51604)
社会(46193)
社会科(44081)
社会科学(44070)
基金项目(36109)
(35228)
自然(32675)
自然科(32058)
自然科学(32051)
自然科学基金(31603)
教育(29350)
(27884)
(27348)
编号(27345)
资助(27269)
(22848)
成果(20947)
(20566)
创新(20267)
(20062)
(19574)
国家社会(19261)
重点(18789)
人文(18618)
期刊
(80566)
经济(80566)
研究(49532)
(38527)
管理(30983)
中国(24445)
(20901)
(17871)
金融(17871)
(16889)
财经(16163)
科学(15859)
(15592)
业经(15231)
学报(14963)
农业(14451)
技术(14263)
税务(13845)
(13771)
财会(12936)
经济研究(12695)
大学(12327)
学学(12286)
(10537)
技术经济(10379)
会计(10336)
问题(9958)
现代(9030)
通讯(8513)
会通(8509)
共检索到235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新美  
本文以2010年-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高管动机与能力两个方面,研究了CPA高管、高管持股对公司避税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和企业避税程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CPA高管个数与企业避税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高管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下,CPA高管、高管持股两者与企业避税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孝光  贾苗  张琦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我国2009—2017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致力于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的设计水平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业绩目标比历史水准高时,会增加企业的避税程度,而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中。研究率先检验了强制要求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中设置较高的业绩目标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企业避税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企业在设置高管股权激励合约业绩目标时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对企业高管进行避税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钟海燕  李倩  
文章以我国2009—2013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和高管薪酬粘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企业避税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避税程度和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显著负相关,即避税程度越高,高管业绩—薪酬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避税程度加重了高管的薪酬粘性。文章的结论拓展了目前对企业避税的研究,也对高管薪酬制度的优化有一定的实证参考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闫伟宸  高思悦  蔡志鹏  
区别于以往聚焦于正式制度的研究,本文从关系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切入,实证研究了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姓氏层面关系)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加剧了企业的避税程度。进一步发现,上述关系在受到姓氏文化影响较大的企业(“本家关系”建立在“小姓氏”的基础之上和位于姓氏观念较强的区域内)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的“本家关系”通过弱化内部监督机制和降低高管风险规避倾向作用于企业避税。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关系文化的经济后果和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还对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加强政府的税收监管工作等方面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宏  曾永良  
本文以2007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薪酬攀比的心理特征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高管薪酬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高管薪酬的中位数越多,即高管进行薪酬攀比的动机越大,企业未来避税的程度就越高,且这种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中更为显著。避税路径检验结果显示,薪酬攀比会促使高管通过向下应计盈余管理而非向上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影响企业避税,同时也发现高管薪酬攀比通过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避税的微弱证据。基于避税结果的检验发现,高管薪酬攀比强度越大,高管通过避税获取的在职消费就越多。上述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芳  
本文选取2012—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审计师经验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不同的高管特征对企业税收规避存在异质性影响,高管权力、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税收规避正相关,高管任期时长、拥有法律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负相关,高管拥有财务背景比例与税收规避不相关。外部审计师的审计经验仅对高管权力与税收规避的正相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其他特征与税收规避的关系不存在调节效应。这些结论仅成立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由于高管任职使命不同,其特征与避税不存在关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宋弋戈  
高管纵向兼任在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受到企业管理者、外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会计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在高管纵向兼任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师选择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显著抑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会加剧代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颖  李远勤  
选择2011~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关系型交易对公司避税程度的影响,以及女性高管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关系型交易与企业避税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女性管理者会减弱二者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区分女性CEO高管和女性其他高管,发现女性CEO高管不但不能减弱二者的正相关关系,反而会促进关系型交易引发更激进的避税活动。该结论丰富了关系型交易带来的经济后果方面的经验研究,也对女性高管公司治理和行为决策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百兴  宋弋戈  
高管纵向兼任在企业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受到企业管理者、外部监管部门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成为近年来会计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基于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阶段回归等方法,研究高管纵向兼任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以及在高管纵向兼任影响企业避税行为的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审计师选择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能够显著抑制高管纵向兼任与企业避税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高管纵向兼任会加剧代理问题,增强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避税程度。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谢书鑫  
董事高管责任险是公司金融与公司治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引发的公司治理效果也备受关注。文章选取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险与企业避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引入董事高管责任险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避税程度,是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考察企业不同融资约束程度发现,当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时,可以强化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考察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异时,发现在信息透明度更低时董事高管责任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汤伟  付强  刘杨晖  
已有研究发现高管个体会影响企业避税,然而尚未确定高管团队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本文以2008~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对企业避税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避税行为,且在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企业避税。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团队职能背景不同维度的异质性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依次为:生产职能型>外围职能型>产出职能型,且在外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效果更为突出。本文的研究不仅为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下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也对改善公司治理环境、缓解企业避税动机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畅  张景华  
"放"与"管"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制度要素,是否会激发纳税人形成迥异的心理机制?能否矫正企业因税负痛感而形成的避税倾向?实证研究表明:政府"宽放"与"善管"对于企业税收规避均具有矫正效应;在政府权力下放程度越高的地区,"善管"与"宽放"的叠加效应愈加明显;较之于"善管",随企业税负水平的提高,适度"宽放"更有利于矫正企业避税。立足放管结合,研究为进一步厘清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施力点提供了微观领域的经验证据,并为更具针对性地以"善管"促"宽放",以此提升税收遵从度提供了有益的"出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亚洁  
企业避税严重损害股东利益并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因此,探寻抑制企业避税的手段成为公司金融与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以下简称"D&O保险")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表明,D&O保险减少了企业避税。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征管强度的强化削弱了D&O保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同时,D&O保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在地区法制环境水平低、外部监督机制薄弱(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媒体关注度低)以及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D&O保险通过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减少避税行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素莉  金宇  陈洁  
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促使企业和谐发展的新战略,高管持股激励机制增强或削弱了长短期财务绩效,能否进而影响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本文结合RESET检验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高管持股与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有显著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更高;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高管持股对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差异,非国有企业的高管持股与社会责任承担的非线性关系更显著。本文研究了高管持股与社会责任承担的非线性关系,以期为以股权激励为目的的公司治理理论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陈云桥   李梦圆  
企业ESG表现的提升需要外部监管和内部驱动共同发挥作用。高管持股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机制,能够通过缓解代理冲突来影响ESG表现。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样本,检验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持股会显著促进企业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高管持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激励慈善捐赠和加大研发投入来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样本中,高管持股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从公司内部治理角度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