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45)
2023(2909)
2022(2566)
2021(2577)
2020(2369)
2019(5456)
2018(5325)
2017(11095)
2016(5846)
2015(6475)
2014(6184)
2013(6235)
2012(5668)
2011(4816)
2010(4866)
2009(4681)
2008(4970)
2007(4550)
2006(3998)
2005(3744)
作者
(15055)
(12775)
(12746)
(11791)
(8280)
(6056)
(5732)
(4709)
(4683)
(4528)
(4361)
(4143)
(4010)
(3965)
(3955)
(3893)
(3838)
(3768)
(3724)
(3503)
(3118)
(3060)
(3028)
(2964)
(2914)
(2886)
(2717)
(2668)
(2560)
(2474)
学科
(31221)
(30773)
企业(30773)
管理(28511)
(22485)
经济(22433)
(16035)
(13911)
财务(13897)
方法(13879)
财务管理(13876)
企业财务(13561)
数学(12219)
数学方法(12176)
(11247)
(9151)
体制(8558)
(5701)
银行(5700)
公司(5587)
(5375)
业经(5328)
(5142)
金融(5142)
人事(4616)
人事管理(4616)
(3872)
(3464)
技术(3359)
(3227)
机构
大学(83131)
学院(81729)
管理(39012)
(34343)
理学(33904)
经济(33764)
理学院(33688)
管理学(33400)
管理学院(33254)
(21614)
研究(19960)
中国(19899)
财经(17102)
(16238)
(15787)
财经大学(13222)
商学(12465)
商学院(12396)
(11315)
北京(10344)
中心(10006)
(9709)
经济学(9600)
金融(9475)
经济管理(9410)
(9299)
科学(9253)
(9150)
业大(9066)
会计(8986)
基金
项目(49632)
科学(41073)
基金(40195)
研究(35073)
(33825)
国家(33555)
科学基金(31062)
社会(24207)
社会科(23065)
社会科学(23059)
基金项目(21982)
自然(21910)
自然科(21519)
自然科学(21515)
自然科学基金(21217)
资助(16931)
(16927)
教育(16522)
(14612)
编号(13736)
(12462)
教育部(11495)
人文(11447)
成果(11047)
(10250)
(10213)
重点(10118)
大学(10006)
(9831)
科研(9822)
期刊
(36416)
经济(36416)
研究(23182)
(22135)
管理(15828)
(13259)
金融(13259)
中国(12695)
财经(9584)
科学(9273)
学报(9246)
财会(8265)
(7840)
大学(7830)
学学(7603)
会计(7139)
(6677)
通讯(5564)
会通(5560)
经济研究(5531)
业经(5387)
技术(5311)
理论(4470)
问题(4328)
(4225)
技术经济(4117)
农业(3966)
实践(3902)
(3902)
经济管理(3824)
共检索到121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李善民  毛雅娟  赵晶晶  
探讨公司高管发动的并购行为与谋取个人私有收益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并尝试从高级管理层的私有收益角度对公司高管的并购行为进行研究。基于代理成本理论及中国高管薪酬管制和公司并购的特殊制度背景,以1999年~2007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回归、随机效应回归和分层回归的实证方法,得到一些重要结论。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已经成为高管谋取私有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通过发动并购行动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和在职消费,而高管发动并购事件谋求在职消费的私有收益动机最为明显。通过分层回归还发现,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管理者持股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这一股权激励的确能够适当缓解高管以谋取私有收益为目的而发动...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郝照辉  胡国柳  
为了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是否可通过改善公司治理,进而达到抑制高管为了获得私有收益而积极推动企业发生并购行为的目的,本文采用2008~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私有收益与公司并购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将会加剧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为了满足其私有收益而积极推动公司并购行为的发生;研究还表明,相较于货币性总薪酬的增长,公司管理者从公司并购行为中获得了更多在职消费部分的私有收益。此外,本文在理论层面上完善了我国有关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并购的相关研究,在实证层面上为上市公司的治理提供了经验数据和借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郝照辉  胡国柳  胡珺  
本文探讨了企业引入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将会对企业高管的私有收益产生何种治理效应,以及不同的公司治理环境又将如何影响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高管私有收益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企业高管有动机通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来提升其个人货币性私有收益;与之相反,企业高管非货币性私有收益将会因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而得到降低。另外,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有助于加强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高管货币性私有收益的正向激励效应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负向抑制效应。此外,关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高管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两部分私有收益所产生的相异治理效应的结果,本文给出了部分解释,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将会使高管非货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戴德明  王茂林  林慧婷  
本文以2001—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中高管晋升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大股东控制权私有收益影响高管晋升效率的情况。研究表明,控制权私有收益显著降低了高管晋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当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外部法律环境较差或所处行业竞争较弱时,这种降低企业高管晋升效率的情况更为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璇  左樑  李雅兰  
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媒体外部治理的效用,忽略了媒体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路径。文章从外部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出发,以2009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负面报道对高管私有收益的治理作用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能够显著抑制高管获取私有收益的行为;内部控制在媒体负面报道与高管私有收益之间扮演了一定的中介角色。研究结果丰富了媒体负面报道影响上市公司治理的作用路径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外部监督机制对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性玉  李鑫垚  
文章基于高阶梯队理论,通过对2014—2018年沪深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实证检验高管的海外背景对高管的私有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拥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获取更多的货币性私有收益,但会获取较少的非货币性私有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会增强海外背景高管获取更多的货币性私有收益,同时也会提升海外背景高管对于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懿丁  
本文以2014年度沪、深A股市场发生扩张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分析了发起并购事件的上市公司2013年高管持股情况、2014-2016年公司财务状况及其他经营指标的变动,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高管持股、多元化战略和公司长期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长期并购绩效呈非线性关系,公司多元化战略与长期并购绩效显著负相关;公司多元化战略对高管持股和并购绩效有负向调节作用。根据理论研究成果,本文从高管持股比例、多元化战略选择和公司治理机制等方面对提高企业长期并购绩效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关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是否具有积极作用,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议。本文基于薪酬契约设计理论,探讨了机构投资者特质对高管薪酬及其私有收益的影响,以探究不同特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据此深入分析股东监督机制和经理激励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从机构投资者的独立性特质来看,独立机构投资者不仅能加强薪酬—业绩敏感性,而且可以大大降低高管的货币型和非货币型私有收益,这揭示出股东监督机制和管理者激励机制的互补关系;同时,从机构投资者持股期限来看,长期机构投资者能够显著降低高管的货币型和非货币型私有收益,但是不能显著提高薪酬—盈余业绩敏感性,这意味着股东监督机制和管理者激励机制之间呈现出替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仕华  姜广省  李维安  王春林  
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2年国有上市公司数据,考察纪委的治理参与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可能影响。在将高管私有收益分为货币性私有收益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之后,本文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纪委参与公司治理(与纪委未参与公司治理的情况相比)对高管的非货币性私有收益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高管的货币性私有收益则无显著影响。在进一步考察国有企业纪委的治理参与在不同情景中的作用时,本文发现:当国有企业纪委参与监事会治理(与参与董事会治理的情况相比)、国有企业总经理是中共党员(与总经理不是中共党员的情况相比),以及在中央国有企业(与在地方国有企业中的情况相比)时,纪委的治理参与对高管的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志杰  郭芳兵  
本文基于行为财务视角,以2014-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高管持股比例发挥了不一致部分中介作用,即高管持股能显著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负向影响。因此,高管持股能够抑制高管过度自信带来的决策偏误,这为完善股权激励机制提供了证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许毅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经验、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能够促进业绩预告信息质量提高,及时性增强,倾向性偏离保守,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从而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没有证据表明高管经验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好信息来说,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高管年龄可能会增强这种激励效应;对于坏信息来说,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洽  袁天荣  
文章选取2002-2011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CEO权力、私有收益与并购动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EO权力和私有收益是企业并购的主要推动力,对企业并购与否、并购规模及并购频率具有重要影响;权力较大的CEO更可能推动并购,进而获得较高的私有收益。文章的研究体现了CEO通过权力推动并购进而获取私有收益的过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嵇存海  王琳  王孟举  
企业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因素众多。在并购支付多样化和高管层持股增加的背景下,文章研究了高管持股、支付方式和并购长期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相较于现金支付方式,主并方采用股票支付方式有助于获得更优的并购长期绩效;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高管持股会削弱股票支付方式对主并方并购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同时,从政府降低并购股权融资门槛、公司注重选择股票支付方式和完善高管股权激励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娜  罗艳妮  
本文以2009-2015年我国发生重组并购活动的所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分析了政治关联、高管持股比与企业重组并购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政治关联企业,政治关联企业发生相关行业重组并购活动的概率更高;企业的高管持股比与非相关行业重组并购活动显著相关;政治关联能正向调节企业高管持股比与重组并购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洽  
文章首先采用财务研究法对我国2002~2011年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进行了检验,实证结论为并购产生了正的财务绩效。其次对总经理薪酬、控制权收益等私人收益与并购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总经理薪酬与并购绩效正相关,控制权收益与并购绩效负相关。本研究为大样本、多年度检验企业并购绩效以及并购绩效与总经理薪酬之间关系的实证文献做出了贡献,对总经理薪酬契约的设计以及如何改善并购等企业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