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32)
- 2023(18625)
- 2022(15228)
- 2021(13815)
- 2020(11536)
- 2019(25376)
- 2018(24888)
- 2017(47229)
- 2016(25148)
- 2015(27500)
- 2014(26333)
- 2013(25897)
- 2012(23268)
- 2011(20470)
- 2010(20069)
- 2009(18285)
- 2008(17773)
- 2007(15678)
- 2006(13351)
- 2005(11696)
- 学科
- 济(107449)
- 经济(107351)
- 业(98464)
- 企(88606)
- 企业(88606)
- 管理(87297)
- 方法(47876)
- 数学(38997)
- 数学方法(38541)
- 业经(35139)
- 财(32035)
- 农(31919)
- 中国(26393)
- 技术(24767)
- 务(23547)
- 财务(23502)
- 财务管理(23475)
- 农业(23114)
- 企业财务(22307)
- 地方(20910)
- 制(20656)
- 贸(18483)
- 贸易(18474)
- 和(18192)
- 理论(18138)
- 易(18007)
- 划(17931)
- 银(16866)
- 银行(16815)
- 学(16674)
- 机构
- 学院(349090)
- 大学(342057)
- 济(144812)
- 管理(143846)
- 经济(142226)
- 理学(124759)
- 理学院(123520)
- 管理学(121642)
- 管理学院(120988)
- 研究(109454)
- 中国(85796)
- 京(70230)
- 科学(68152)
- 财(64885)
- 农(61744)
- 业大(54278)
- 所(53298)
- 财经(52471)
- 中心(52163)
- 江(51985)
- 农业(48754)
- 研究所(48702)
- 经(48057)
- 经济学(43689)
- 北京(42702)
- 州(40740)
- 院(40476)
- 范(40335)
- 师范(39799)
- 经济学院(39736)
- 基金
- 项目(245382)
- 科学(195975)
- 基金(180333)
- 研究(176127)
- 家(158686)
- 国家(157348)
- 科学基金(137280)
- 社会(115144)
- 社会科(109574)
- 社会科学(109550)
- 省(97869)
- 基金项目(95952)
- 自然(89590)
- 自然科(87663)
- 自然科学(87636)
- 自然科学基金(86123)
- 划(81271)
- 教育(79606)
- 资助(71128)
- 编号(69008)
- 创(56802)
- 重点(55233)
- 发(53456)
- 部(53152)
- 创新(52394)
- 成果(52030)
- 业(49406)
- 国家社会(48909)
- 科研(47266)
- 课题(46559)
- 期刊
- 济(152912)
- 经济(152912)
- 研究(91448)
- 中国(65912)
- 管理(57726)
- 农(55522)
- 学报(54217)
- 财(53191)
- 科学(51672)
- 大学(41591)
- 学学(39940)
- 农业(38311)
- 技术(34642)
- 融(30769)
- 金融(30769)
- 教育(30202)
- 业经(27584)
- 财经(25728)
- 经济研究(24304)
- 业(23771)
- 经(22235)
- 技术经济(20326)
- 科技(20231)
- 问题(19897)
- 版(16790)
- 商业(16708)
- 现代(16511)
- 策(16445)
- 财会(16274)
- 统计(15912)
共检索到502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黄微平 陈星
基于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选取2015—2021年沪深A股高科技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认知—决策/行为—结果”框架,考察高管技术烙印与高科技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内在关系,以及数字赋能的调节作用与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高管技术烙印显著地提升了高科技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数字赋能强化了高管技术烙印对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特别是绿色实质创新能力,而对绿色策略创新能力的效果不显著。战略导向效应和要素驱动效应在数字赋能的影响机制中均发挥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也为高科技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和数字人才培养提供经验支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迪云 吴佳萍 陆文灿 李伊力
基于2011—2020年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数字经济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标准差系数和Herfindal-Hirschman指数法构建高管团队异质性指标,并讨论其在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高高科技公司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的能力,高管团队异质性是数字经济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对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且弱化了规模歧视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晓雯
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长久生存的必要条件,高科技技术企业的竞争焦点在于发展和创造市场需要领先技术和创新技术,技术上的创新优势是高科技企业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生命源泉,近几年我国高科技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但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国外的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将围绕提高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影响我国高科技企业的客观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并从宏观调控和企业自身发展两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高科技企业 技术创新 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卫红 陈燕
本文以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引入技术创新作为中介变量,探索研究高管激励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实证研究发现,在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中,实施高管激励有助于推动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高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研发投入比例;技术创新对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存在部分中介传导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梅 王有强 夏昕鸣
本研究基于绿色专利数据和企业财务数据,构建2000—2020年A股上市企业的绿色创新数据库,人工识别86 457个核心管理者的学历特征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探讨上市企业高管技术、学历背景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与机制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理、工、农、医学背景的高管从事研发的概率比文、商、法学背景的高管高出一倍。进一步控制核心高管研发背景、学历后,回归结果表明技术专家型高管对绿色创新及其效率依然有正向影响,具体影响渠道有二: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具有中介效应;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和研发人员投入具有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大型企业为技术专家型高管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知识与研发结合后的复合型人才能在绿色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我国上市企业当前的绿色创新仍处于初期阶段。本文进一步采用了准自然实验的高管“换届”以及多种PSM方法对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结果均保持一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钻扩 王洪岩
以2010—2017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模型,考察高管从军经历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从军经历正向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管理创新,且该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融资约束会弱化高管从军经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从军经历能够弥补地方环境监管的不足,即地区环境规制越弱,高管从军经历对于企业绿色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建 韩慧敏
本文以2012~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年度经济人物”、“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等4项榜单界定明星高管身份,采用PSM法研究明星高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星高管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代理成本在明星高管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公众环保关注度和产权性质对明星高管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促进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明星高管不仅促进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而且有助于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和明星高管研究,为企业通过选聘明星高管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晨 曹方卉 周之桢 高洪利
本文立足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依据高阶理论和知识基础观,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情境下高科技企业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知识结构能够为高科技企业创新绩效带来显著正向影响。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区分企业所有权性质,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高管团队知识结构对企业创新绩效正向影响越强;而且团队中如果有经济学背景的高管,这种正向影响作用会更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雪松 徐晓光
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政策事件,结合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基于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方法,检验绿色信贷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并对于国有企业、低碳试点城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绿色信贷政策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投融资行为并改善市场主体的外部预期,这些都有助于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特别地,绿色信贷政策离不开“市场—政府”双螺旋的重要支撑,在有效的市场化环境和有力的财政科技支出支撑下,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立新 陈传明
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同时整合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本研究分析了高科技公司的营销能力对创新决策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的差异影响。首先,营销能力可能会影响到公司注意力从而影响公司创新投入决策;其次,由于营销能力会影响到公司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效率,从而影响创新投入与绩效的关系。以2012-2017年A股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检验了所有的理论假设。结果显示:在创新决策阶段,营销能力对创新投入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挤出"效应;在成果转化阶段,营销能力促进了创新投入对公司绩效的正向影响,前期创新投入对当期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拓展了以往营销能力如何影响公司创新的理论框架,丰富了创新投入和公司绩效动态变化的研究,对理解中国情境下高科技制造企业的营销、创新资源分配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公司创新 公司绩效 营销能力 研发投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常春 王卓 周鹏
金融科技是中国经济社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导向下,面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问题,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有何影响呢?本文利用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金融科技“赋能”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动,主要表现在绿色专利数量的显著增加,并且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既可以在“事前”提高绿色信贷配置效率、缓解绿色信贷配给,又能在“事后”充分发挥监督作用、提升绿色投资效率的有效性;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集中于环境规制水平高、金融机构数量多的地区、高污染行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金融科技对绿色金融的“赋能”,激发企业的绿色创新活力,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钰 张卓 宋敬
在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背景下,选取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绿色信贷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国企及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低的分样本中这种正向关系更为显著,同时绿色信贷政策在较长时间序列中均保持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第三,吸收能力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强化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喜和 胡志飞
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环保背景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高管环保背景可强化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激励效果。作用渠道分析显示,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企业环保信息披露意愿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高管环保背景则会进一步强化该渠道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具有环保背景的女性高管和年长高管的领导下,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激励效果更加显著;高管环保背景还可以强化金融科技在促进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绿色发明创新和绿色创新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并积极地利用金融科技促进企业绿色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波 易珈西
文章选取2013—2022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年报数据,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本能力、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独立绿色技术创新与合作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能力、技术整合能力与技术吸收能力的提升则会增强这种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约束水平低、治理能力强以及非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独立绿色技术创新与合作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蕾
数字技术可供性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和微观体现,对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供性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可供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市场获利能力和促进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绿色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可供性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高技术企业中更显著。据此,建议强化市场导向,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部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技术创新新引擎;聚焦关键领域,激发企业绿色创新活力,以期为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新思路和实践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