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00)
2023(10291)
2022(8504)
2021(7999)
2020(6896)
2019(15338)
2018(14906)
2017(29059)
2016(16142)
2015(17871)
2014(18167)
2013(17818)
2012(16588)
2011(14468)
2010(15135)
2009(14571)
2008(15424)
2007(14406)
2006(12755)
2005(12128)
作者
(47565)
(39677)
(39324)
(37634)
(25585)
(19189)
(17965)
(15076)
(14844)
(14663)
(13675)
(13557)
(12977)
(12785)
(12733)
(12179)
(11987)
(11658)
(11564)
(11527)
(10051)
(9774)
(9691)
(9248)
(9099)
(8970)
(8905)
(8799)
(8285)
(7942)
学科
(81037)
企业(81037)
(78621)
管理(70701)
(66793)
经济(66685)
方法(32915)
(30355)
数学(24593)
(24412)
财务(24388)
财务管理(24358)
数学方法(24262)
企业财务(23326)
业经(21863)
(20637)
技术(15543)
中国(14928)
(14780)
理论(14212)
(14125)
银行(14102)
(13472)
(13353)
(13333)
体制(13214)
(13017)
金融(13017)
(12888)
企业经济(12451)
机构
学院(236849)
大学(236845)
(97102)
管理(95264)
经济(95036)
理学(80313)
理学院(79535)
管理学(78350)
管理学院(77887)
研究(73367)
中国(63764)
(54040)
(49571)
科学(42053)
财经(41940)
(39359)
(37962)
(37378)
中心(35805)
(35062)
研究所(32720)
北京(31318)
业大(31258)
财经大学(31212)
(30868)
经济学(29598)
商学(28352)
商学院(28104)
农业(27362)
经济学院(26546)
基金
项目(143815)
科学(115002)
基金(108694)
研究(101679)
(94269)
国家(93418)
科学基金(82355)
社会(66915)
社会科(63597)
社会科学(63580)
基金项目(56384)
自然(55105)
(54550)
自然科(54042)
自然科学(54028)
自然科学基金(53169)
教育(47462)
资助(46118)
(45554)
编号(39137)
(32782)
成果(32627)
重点(31544)
(30848)
(28999)
(28862)
教育部(28827)
创新(28769)
科研(27998)
国家社会(27914)
期刊
(114008)
经济(114008)
研究(71598)
(50329)
中国(48801)
管理(43633)
学报(36854)
科学(34376)
(32416)
金融(32416)
(30460)
大学(28551)
学学(27152)
财经(23363)
教育(20640)
技术(20526)
(20046)
农业(19069)
业经(17261)
经济研究(17145)
财会(15436)
问题(13893)
技术经济(13421)
会计(13128)
(12510)
(12054)
理论(11847)
(11610)
现代(11307)
统计(11250)
共检索到376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志强  胡小璐  
高管市场化选聘与激励能否改进经营绩效是国企改革中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市场化选聘的"市场高管"与上级组织任命或委派的"行政高管"现金持有行为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股权激励对上市国有企业高管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股权激励强度越高,高管的现金持有水平越趋向于目标现金持有水平;与"行政高管"相比,对"市场高管"实行股权激励并未在现金持有方面取得更好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分析显示"八项规定"颁布和高融资约束是导致"市场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在投资机会较少的企业中,"市场高管"股权激励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猛  张晨宇  叶陈刚  陈彦亮  
本文基于现金持有价值视角,以优序融资理论和代理理论为基础,考察了外部投资者对国企高管晋升激励行为的反应。研究发现,国企高管面临晋升激励时,外部投资者对公司持有的超额现金给予折价,超额现金持有价值显著减少,这说明超额现金持有体现了晋升高管的"代理观"。产品市场竞争与投资者保护作为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有效地降低了晋升高管的超额现金持有,缓解了外部投资者对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折价。进一步研究表明,晋升高管更可能利用超额现金从事过度投资、低质量并购等非现金分红活动。本文研究说明晋升激励并未有效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冲突,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推进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冠辰  李元祯  李萌  
本文从专利异质性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7年IPO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企业各类专利创新绩效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私募股权投资主要对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绩效起到促进作用,而对发明专利创新绩效不存在影响;高管薪酬激励主要提高了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绩效,高管股权激励主要提高了企业发明专利创新绩效;作用机理方面,私募股权投资通过高管薪酬激励促进了企业非发明专利创新产出;进一步分组发现,在被投企业为非国有企业、仅引入一家私募、私募为本土背景时,研究结论更加显著。本文的经验证据进一步揭示了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逻辑,提供了私募股权投资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完整作用过程分析,丰富了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发挥公司治理作用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可为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研究支撑。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纪丹宁  王健  
为揭示现金持有是否存在代理成本及高管股权激励合约的影响效应,对我国沪深A股2009-2013年上市公司进行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股权激励计划对公司现金尤其超额现金具有减持作用,合约中设置股票期权与行权约束以及持续激励的公司表现出了增强效应,但有效期和激励强度的增效作用并不显著;股权激励计划对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现金的减持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要是通过抑制过度投资和超额在职消费对现金持有的增持效应。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存在代理成本,股权激励计划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效应,为公司现金管理和股权激励合约设计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志强  胡小璐  
国企高管的选聘、激励方式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有关国企"市场高管""行政高管"激励效果的经验证据较为缺乏。以2004~2015年我国上市国企为样本,实证检验国企"市场高管"与"行政高管"的股权激励效果在投资效率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能够抑制国企的非效率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问题。进一步考察股权激励对于"市场高管"和"行政高管"的影响,发现"市场高管"强化了股权激励与投资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即与"行政高管"相比,在投资效率方面股权激励对"市场高管"的激励效果更佳。具体地,在过度投资情形下,"市场高管"加强了股权激励与投资效率的正向关系,但该作用在企业投资不足情形下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光军  彭韶兵  
文章以2006~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腐败案件为对象,从高管权力强度视角考察股权激励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高管权力越大,其发生权力寻租行为的概率越大,同时代理成本也越高;(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未能有效调节企业高管权力强度与高管显性腐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反而加大了高管腐败发生概率;(3)货币薪酬越少、激励有效期越长,发生高管腐败行为概率越高。这些结论对公司决策层完善股权激励计划设计、优化公司治理、监督和约束高管权力具有参考意义,也能为证监会、国资委制定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邵剑兵  陈永恒  
使用2009—2013年我国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基于盈余管理异质性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的关系。通过对盈余管理类型及方向的细分,研究发现,在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两者关系的传导路径上,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操纵性应计盈余管理间接效应不显著。通过调增方向与调减方向的真实盈余管理,高管股权激励与审计定价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高管股权激励起到双向作用,并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审计定价产生了影响。另外,调减方向的两类盈余管理都与审计定价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审计机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新军  
本文利用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定量估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股权结构和高管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及其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存在治理低效,效率比最优水平低了约35%-80%,平均治理效率仅为41.7%,但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略有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2)公司股权集中度的提高、股东制衡力的增强以及高管激励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3)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普遍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但二者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嘉南  陈效东  
以股权激励动机为视角,研究了两类动机下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动机下的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显著不同:相比于非激励型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激励型高管股权激励却能显著提高公司业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井建  赵革新  王健  
从现金持有的代理理论出发,试图发现高管股权激励的作用路径及其合约特征差异,以沪深A股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计量分析得出: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之后,现金持有尤其是超额现金持有水平降低,设置行权约束以及实施二次激励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降低幅度更大,激励类型和有效期的影响相对较小,而激励强度没有表现出差异;在低投资机会和低融资约束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之后现金持有水平降低的幅度更大;PSM-DID模型分析也支持了高管股权激励会引起现金持有水平变化的结论。公司现金管理活动中存在代理行为,高管股权激励能够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合约特征不同也会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为高管股权激励和现金管理提供了借鉴。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华伟  
对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市场反应的研究就是要探讨实施高管股权激励对投资者投资收益率的影响。选取2006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市场对于股权激励的反应是积极的,实施股权激励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利益的提升,市场反应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卢闯  
本文利用2006-2011年间公告股权激励草案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高管权力对股权激励强度的影响及市场反应。研究发现:高管权力能够保证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高管权力越大则股权激励强度越大;股权激励草案宣告会产生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并且市场能够意识到高管人员的自利性行为,股权激励强度与市场反应显著负相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国良  丁月婷  吴汉英  
针对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关系问题,选择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分析了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及股权激励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激励能有效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显示,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对隐性腐败的影响更为明显,非国有企业股权激励能更好地调节高管权力与隐性腐败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