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32)
- 2023(7458)
- 2022(6370)
- 2021(5804)
- 2020(5032)
- 2019(11279)
- 2018(11046)
- 2017(20686)
- 2016(11313)
- 2015(12671)
- 2014(12605)
- 2013(12413)
- 2012(11614)
- 2011(10308)
- 2010(10479)
- 2009(10018)
- 2008(10304)
- 2007(9369)
- 2006(8516)
- 2005(7927)
- 学科
- 管理(41075)
- 济(40267)
- 经济(40172)
- 业(36227)
- 企(31440)
- 企业(31440)
- 财(16972)
- 制(16913)
- 方法(15170)
- 数学(12627)
- 数学方法(12460)
- 中国(11936)
- 体(11516)
- 农(11261)
- 银(11028)
- 银行(11000)
- 务(10739)
- 财务(10711)
- 财务管理(10682)
- 行(10514)
- 业经(10456)
- 企业财务(10229)
- 体制(10081)
- 融(9872)
- 金融(9870)
- 学(9341)
- 划(7407)
- 农业(7282)
- 度(7254)
- 制度(7246)
- 机构
- 大学(164536)
- 学院(161649)
- 济(66363)
- 经济(64910)
- 管理(59068)
- 研究(59056)
- 理学(49692)
- 理学院(49131)
- 管理学(48319)
- 管理学院(48023)
- 中国(47706)
- 财(37686)
- 京(35525)
- 科学(34878)
- 所(30961)
- 农(29605)
- 财经(28229)
- 研究所(27468)
- 中心(26887)
- 江(26674)
- 经(25573)
- 业大(24275)
- 农业(23357)
- 北京(22572)
- 院(21692)
- 财经大学(21161)
- 经济学(20968)
- 州(20325)
- 省(20072)
- 范(18864)
- 基金
- 项目(104920)
- 科学(82489)
- 基金(77382)
- 研究(74628)
- 家(69105)
- 国家(68541)
- 科学基金(57890)
- 社会(48127)
- 社会科(45551)
- 社会科学(45540)
- 省(39929)
- 基金项目(39896)
- 自然(38019)
- 自然科(37149)
- 自然科学(37136)
- 自然科学基金(36523)
- 教育(34677)
- 划(34650)
- 资助(32172)
- 编号(28432)
- 制(24979)
- 成果(24918)
- 重点(24570)
- 部(24323)
- 创(21938)
- 发(21604)
- 课题(21243)
- 教育部(20830)
- 创新(20730)
- 国家社会(20406)
共检索到260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尹律 陈良 杨婧
内部控制要"上质量、出效率、显绩效",企业要构建自省自新机制,缺陷认定是该机制的重要组成。然而,现行制度尚未统一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该标准由高管选定,并反映了高管的经营理念、管理哲学和价值观念等心理特质,而心理特质可借助年龄等背景加以观测。本文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指数,实证研究高管年龄背景对标准选择的影响,进而分析上述影响在不同特征企业中的表现。研究发现:相对年轻高管,年长高管倾向宽松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该趋势在国有控股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执行,执行的关键在于人,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集体议事规程,适当削减"关键少数"个体在决策中的权重,探索高管(特别是年长高管)的强制休假、培训制度,加强年轻管理才俊的选拔培训,优化高管团队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施赟 蒋华林 徐玉琳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影响着内部控制缺陷存在性的判断,并进一步涉及缺陷等级的判定以及对外披露。以2009~2015年沪深A股披露内部控制自评报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在梳理认定标准从自愿到强制披露的制度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分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和披露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研究旨在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做出评价,为监管层进一步解决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持续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婧 郑石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目标是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做出评价。文章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机理,论证了缺陷认定标准与企业管理层的策略选择、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决策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相关,还得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形成是企业管理层、外部审计师和政府监管层之间进行博弈所达成的一种均衡状态的结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11年内控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从重要性和可能性两个维度考察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量标准的制定情况,并运用内容分析法从缺陷事件的性质、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三个维度考察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定性标准的制定情况。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在制定方面存在着诸多影响内控缺陷信息质量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总体性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内部控制缺陷 定性标准 定量标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丁友刚 王永超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于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均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本质着手,研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内涵、归属权以及披露等问题,以期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思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月升 郑石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月升 郑石桥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就是缺陷等级分级,其本质是对缺陷风险暴露造成的内部控制目标偏离程度的等级划分,如何分级的依据就是缺陷认定标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有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前者主要考虑缺陷的性质所形成的风险暴露,一般难以量化,后者主要考虑缺陷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可能性和后果所形成的风险暴露,可以量化,二者都根据风险暴露影响目标的程度来认定缺陷等级。由于不同因素对不同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内部控制目标具有不同的可容忍偏离,所以,缺陷认定标准是一个体系,主要包括:行为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资产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信息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经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战略目标相关缺陷认定标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俊民 芦雅婷 傅绍正
基于信号揭示理论,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A股单独披露内控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控缺陷定量认定标准对内控审计定价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自由裁量的认定标准宽严程度与内控审计定价显著正相关,但与反映内控审计投入的审计延迟无显著关系,这表明认定标准越严格,审计师通过收取风险溢价这一路径来降低风险,而非增加努力程度;审计师对严格的权益类认定标准更为敏感,良好的控制环境对认定标准宽严程度与内控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上述结论不仅为认定标准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而且有助于理解认定标准对内控审计定价的影响。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 律
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绩效水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绩效公开化的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焦点。研究绩效评价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运用锚定效应理论,结合区位商指标,验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特定维度内的集聚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地区、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四个维度中未形成明显的集聚,锚定效应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发挥了作用,但多数情形下不呈现显著性。由此看来,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是绩效评价驱动下企业的个体行为,而非自发的从众现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婧 郑石桥
以2015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行业异质性以及行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不同行业门类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存在普遍差异;制造业次类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存在显著差异;竞争程度越高的行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越严格。在企业拥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自由量裁权且外部监管环境较弱的阶段,行业特征对于制约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监管部门不仅要细化内部控制操作指南,还应根据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措施,以优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缺陷认定 行业特征 异质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尹律
内部控制和绩效评价密切相关,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提升绩效水平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企业绩效公开化的重要举措,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又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焦点。研究绩效公开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运用锚定效应理论,结合区位商指标,验证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特定维度内的集聚性。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透明程度在地区、行业、规模和企业性质等四个维度中未形成明显的集聚,锚定效应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中发挥了作用,但多数情形下不呈现显著性。由此看来,内部控制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是绩效公开驱动下企业的个体行为,而非自发的从众现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婧 郑石桥
以2015年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行业异质性以及行业特征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不同行业门类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存在普遍差异;制造业次类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存在显著差异;竞争程度越高的行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越严格。在企业拥有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自由量裁权且外部监管环境较弱的阶段,行业特征对于制约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监管部门不仅要细化内部控制操作指南,还应根据行业特征实施差别化的监管措施,以优化上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缺陷认定 行业特征 异质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尹律 徐光华 易朝晖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编制的关键环节。文章以我国境内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环境敏感性、产品市场竞争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环境敏感性正向调节产品市场竞争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的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尹律 徐光华 易朝晖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编制的关键环节。文章以我国境内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强制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环境敏感性、产品市场竞争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质量;环境敏感性正向调节产品市场竞争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质量的影响。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尹律
盈余管理是影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因素之一。学界已证明内部控制对于盈余管理发生作用,却没有深入研究盈余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乃至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反作用。本文以沪深证券市场2013至2014年纳入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盈余管理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越不透明。该结论为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经验证据,为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完善和优化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内控缺陷 认定标准 信息披露 盈余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