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0)
- 2023(1601)
- 2022(1418)
- 2021(1460)
- 2020(1338)
- 2019(3250)
- 2018(3078)
- 2017(6143)
- 2016(3354)
- 2015(3815)
- 2014(3579)
- 2013(3622)
- 2012(3229)
- 2011(2715)
- 2010(2751)
- 2009(2634)
- 2008(2787)
- 2007(2578)
- 2006(2286)
- 2005(2135)
- 学科
- 企(20640)
- 企业(20640)
- 业(20337)
- 管理(18545)
- 财(11938)
- 济(11354)
- 经济(11325)
- 务(11170)
- 财务(11169)
- 财务管理(11156)
- 企业财务(10894)
- 方法(7001)
- 制(6401)
- 数学(6070)
- 数学方法(6055)
- 体(5106)
- 公司(5092)
- 体制(4998)
- 银(4083)
- 银行(4082)
- 行(3868)
- 融(3512)
- 金融(3512)
- 业经(2996)
- 人事(2724)
- 人事管理(2724)
- 经营(2723)
- 划(2583)
- 策(2582)
- 决策(2325)
- 机构
- 大学(44950)
- 学院(43375)
- 管理(20444)
- 理学(17638)
- 理学院(17529)
- 管理学(17431)
- 管理学院(17347)
- 济(17334)
- 经济(17012)
- 财(12466)
- 中国(11438)
- 研究(10674)
- 财经(9800)
- 经(9083)
- 京(8820)
- 财经大学(7686)
- 商学(7160)
- 商学院(7127)
- 会计(6634)
- 江(5946)
- 北京(5586)
- 中心(5408)
- 融(5319)
- 公司(5274)
- 金融(5158)
- 会计学(4953)
- 州(4798)
- 会计学院(4762)
- 科学(4757)
- 所(4753)
共检索到6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翡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关键词:
高管 融资偏好 学术经历 业绩 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焱 邢路杰
依据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8-2017年数据,考量高管学术经历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学术经历通过风险特质和创新活动影响现金持有水平;高管学术经历与现金持有水平正相关,行业竞争的缓和会削弱二者的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企业,高管学术经历对非国有企业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更显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世敏 陈怡秀 马智颖
笔者以中国公司在职消费经济性质为切入点,探索高管关系资源对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关系的中介传导效应,并考察产权性质和在职消费规范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驱动机理。笔者选择2010—2016年969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公司在职消费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效率观";在职消费与高管关系资源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被广泛用于维系各类关系资源;高管关系资源对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具有中介传导作用;产权性质对高管关系资源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而在职消费规范政策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明明 韩东萍
本文对高额现金持有行为进行理论分析,确定了持续和波动两类高额现金持有行为的成因及其经济影响。为验证理论结果,以2004-2006年波动和持续高额持有现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高额现金持有量的数额和波动角度出发,分析两类异常高额现金持有行为对公司2007-2009年间业绩的影响,以进一步理清高额现金持有的动因、流向及其影响。结果发现持续高额现金持有行为是代理人权衡利弊的结果,该行为对公司业绩没有损害;波动高额现金持有行为受到委托代理冲突影响,对公司业绩有负向影响。
关键词:
现金持有 公司业绩 委托理论 代理理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进军
通过放松现金持有量与公司业绩之间是线性关系的假设,从线性(平均效应)和非线性(现金持有量不同水平下的区间效应)两方面探讨现金持有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结果发现,虽然平均而言,现金持有量有利于提升公司业绩,但是随着现金持有量的提升,公司业绩却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地结合投资支出来分析不同现金水平下公司业绩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结果发现现金水平的提升易引发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并最终导致公司业绩的下降。同时,还发现融资约束和成长性也会影响现金持有量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许毅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经验、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能够促进业绩预告信息质量提高,及时性增强,倾向性偏离保守,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从而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没有证据表明高管经验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好信息来说,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高管年龄可能会增强这种激励效应;对于坏信息来说,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运 叶德磊
上市公司高送转和高管减持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被热炒的高送转题材更是一度成为高管减持公司的"标配"。选取2010~2017年间发生高管减持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送转、公司业绩水平和高管减持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推出高送转的公司,推出高送转的公司高管减持规模更大;上市公司加大高送转强度会促使高管扩大减持规模;公司业绩与高管减持规模负相关,相对于业绩差的公司,业绩好的公司高管减持规模更小;进一步考察公司业绩在高送转行为与高管减持规模之间的调节作用后,发现随着公司业绩水平的提升,高送转与高管减持规模间的正向关系有所减弱。
关键词:
高送转 高管减持规模 公司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建文 李莉
文章以2006—2008年深、沪两市高管持股比例大于1%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和股东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两个角度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高管持股的假设变量,对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三次曲线关系。而以每股收益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不相关。
关键词:
上市公司 高管持股 公司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杨玉凤 沈玉玲 胡欣
本文选取2008年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均使用2008年与2007年的差分值计量。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会计业绩显著正相关,而与市场业绩变动呈不显著负相关。此外,本文研究发现高管薪酬变动与公司规模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高管薪酬 薪酬变动 公司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福州
本文以2007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公司财务业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研究表明:公司财务业绩与市场业绩对高管薪酬的相关性都很显著,即高管薪酬的自利性和激励性都凸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显著性在逐年增强,并且在薪酬水平较高的高薪组中,公司财务业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大于市场业绩对高管薪酬的影响。
关键词:
高管 酬薪 业绩 实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莉
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界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结论。文章首先对高管报酬的两种不同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做一阐述;然后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最后再对目前此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委托─代理 管家理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肖兰 胡艳
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浪潮,改革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选取2003-2014国有企业样本,分析了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高管持股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有着正向影响,但是,混合主体多样性改变了高管持股与公司业绩的正相关关系,混合主体深入性有同样的效果。因此,未来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之下的国企高管激励制度和约束制度。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高管持股 公司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媛 孙红梅
本文以2008年至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通过薪酬激励机制有效地提高公司业绩;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通过薪酬机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基金、QFII和其他机构能显著作用于高管薪酬制度,进而提高公司业绩,而券商、保险公司和社保基金则不显著。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亮 许庆高
本文基于机构投资者与投资对象的关系的异质性,以2012-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及其影响途径。研究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而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显著正相关,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水平无显著关系;高管薪酬水平是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不是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业绩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高管薪酬 公司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高琪
选取沪、深A股46家农业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实证研究了股权结构、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公司规模、两职兼任等变量的基础上,公司业绩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高则会相应降低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此外,农业上市公司的性质对高管薪酬也有一定影响,国有性质公司比非国有公司高管薪酬所受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