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2)
- 2023(15455)
- 2022(12064)
- 2021(10709)
- 2020(8620)
- 2019(18948)
- 2018(18812)
- 2017(36147)
- 2016(19592)
- 2015(21452)
- 2014(21688)
- 2013(21184)
- 2012(19576)
- 2011(17436)
- 2010(17706)
- 2009(16422)
- 2008(16548)
- 2007(15185)
- 2006(13606)
- 2005(13075)
- 学科
- 济(92934)
- 经济(92834)
- 业(84800)
- 企(77109)
- 企业(77109)
- 管理(70280)
- 业经(34483)
- 方法(31197)
- 农(28485)
- 中国(28308)
- 财(28076)
- 地方(22746)
- 数学(22591)
- 数学方法(22427)
- 农业(21053)
- 务(20819)
- 财务(20788)
- 财务管理(20763)
- 制(20708)
- 企业财务(19759)
- 技术(19403)
- 银(17559)
- 银行(17539)
- 行(17055)
- 融(16698)
- 金融(16698)
- 策(16317)
- 和(16163)
- 体(15933)
- 理论(15616)
- 机构
- 学院(283585)
- 大学(275983)
- 济(120463)
- 经济(118135)
- 管理(110048)
- 研究(96650)
- 理学(92652)
- 理学院(91661)
- 管理学(90453)
- 管理学院(89901)
- 中国(77824)
- 京(59107)
- 财(58409)
- 科学(56782)
- 所(49012)
- 农(48733)
- 江(45797)
- 财经(45182)
- 中心(43976)
- 研究所(43802)
- 经(40998)
- 业大(39246)
- 农业(37805)
- 北京(37372)
- 州(36825)
- 经济学(36557)
- 范(35405)
- 院(35062)
- 师范(35034)
- 财经大学(33137)
- 基金
- 项目(179820)
- 科学(143643)
- 研究(134517)
- 基金(130234)
- 家(112680)
- 国家(111580)
- 科学基金(97180)
- 社会(87780)
- 社会科(83358)
- 社会科学(83343)
- 省(72414)
- 基金项目(68078)
- 自然(60380)
- 教育(60100)
- 自然科(59060)
- 自然科学(59047)
- 划(58982)
- 自然科学基金(58058)
- 编号(53931)
- 资助(51454)
- 发(44035)
- 成果(43627)
- 创(40628)
- 重点(40476)
- 业(39622)
- 部(38848)
- 课题(37797)
- 创新(37110)
- 国家社会(36776)
- 发展(35903)
- 期刊
- 济(145745)
- 经济(145745)
- 研究(86860)
- 中国(61951)
- 财(48547)
- 管理(48069)
- 农(47226)
- 学报(40296)
- 科学(39493)
- 融(33407)
- 金融(33407)
- 农业(32228)
- 大学(31238)
- 教育(29735)
- 学学(29559)
- 技术(26731)
- 业经(26635)
- 财经(23085)
- 经济研究(22982)
- 经(19985)
- 业(19535)
- 问题(18760)
- 技术经济(16128)
- 现代(14748)
- 商业(14343)
- 贸(14198)
- 世界(14164)
- 财会(13483)
- 经济管理(13210)
- 科技(13068)
共检索到447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竹梅 刘荔荔 孙晓妍
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增加研发投入,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文章以高阶理论和烙印理论为基础,采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整体和不同维度两个方面研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数字化转型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可以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但不同维度呈现差异化影响。据此,企业应通过人才招聘、职业培训等方式适当提高高管团队异质性水平,优化管理层结构,强化高管团队异质性优势;同时根据业务需求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其中介效应,提升企业研发投入水平。
关键词:
高管团队异质性 数字化转型 研发投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原 张颖 刘长军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否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绩效以及管理层的异质性结构是否影响该结果成为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利用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Top Management Team,简称TMT)的异质性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能显著提升企业环境和社会绩效,对公司治理绩效呈现倒U型影响;(2)TMT异质性有助于降低数字化对公司治理绩效的边际影响,使U型曲线变平缓,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3)异质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数字化转型在不同所有权(国企、民营)和不同行业(重污染行业、非重污染行业)中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ESG绩效 TMT异质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申明浩 庞钰标 谭伟杰
本文使用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烙印理论交叉融合的理论基础,着眼于企业战略决策的视角,实证分析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高管团队异质性程度越高,越能够推动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其中制度性烙印和经验性烙印的差异在影响企业数字化战略选择时作用更为显著。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具有差异化背景的高管团队会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渠道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意愿。第三,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企业、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上述结论的启示:企业应提升高管团队的多元性,充分利用高管的差异化资源优化企业战略决策;企业应重视对数字化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政府部门应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鼓励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芳慧 吕沙 苏美玲
本文以2012-2015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高管团队结构-决策-经济后果"的研究范式,从技术创新投入中介效应角度,剖析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价值二者间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高管团队年龄、任期和教育背景异质性与企业价值、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分别存在显著相关性;技术创新投入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区分企业性质进一步研究显示,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异质性特征 创新投入 企业价值 产权性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秀萍 付兵涛 郭进
文章通过匹配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来验证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利用Herfindal-Hirschman指数法构建高管团队异质性指标,并讨论其在驱动企业创新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及其三个维度均会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水平,而高管团队年龄、性别、教育背景以及职业背景方面的异质性对该作用的影响呈现差异性。其中,年龄和职业背景异质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性别和教育背景异质性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结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潇
基于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14年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与层次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就高管团队的年龄、任期、教育水平以及职业背景异质性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任期、职业背景异质性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中年龄与任期异质性对二者的关系起负向调节作用,职业背景异质性对二者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玉婷 杨明海
企业数字化转型被认为是由企业管理者推动的自上而下的系统性变革,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长期导向战略决策的缺乏、传统业务与转型模式间的冲突,企业高管团队能否发挥其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以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制度自主权的调节效应,研究高管团队共享经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共享经验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且这一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在制度自主权的调节机制方面,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负向影响了高管团队共享经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正向作用,地区制度水平则促进了高管团队共享经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管团队共享经验主要通过减少管理层短视与促进企业双元创新行为来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曦若 迟巍
以2010—2014年中国沪深A股24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高管团队人力资本异质性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地位不平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存在负向关系;高管团队地位不平等通过增强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的消极作用对创新投入产生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玮钰 王烨
为顺应国家建设“数字中国”的号召,流通企业应当抓住数字技术革命这一机遇,借助数字化完成转型升级,以实现投资赋能的效果。本文利用上市A股2010-2020年度数据,实证检验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企业投资绩效的影响呈“U型”路径,在整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流通企业的投资效率会经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阶段。数字化转型的绩效提升效应存在异质性,国有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存在绩效提升效应,而民营流通企业的绩效提升效应较为明显。
关键词:
流通企业 数字化转型 投资效率 异质性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华民 龙宏杰 吴非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及机制路径,研究异质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实证发现,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起抑制作用,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则能有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作用主要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和新闻正面报道、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财务费用、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这三条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企业数字化转型 经济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高春梅
文章以2009-2019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投资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异质性提高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对其影响机制检验发现,高管团队异质性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最终提高了企业的投资规模。进一步区分企业的投资机会发现,在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更高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投资规模的正向影响更显著。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冬伟 吴菁
本文以高层梯队理论为基础,以2011-2013年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100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高管团队的社会资本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以及教育专业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高管团队作为制定和执行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重要决策者,其异质性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干预负向调节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在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制度环境中,企业会因为高管团队成员任期异质性而引起的认知冲突影响高管团队的企业社会责任决策制定,降低社会责任绩效;而在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光华 苏露 朱佳立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和环境不确定性的提升,社会各界愈发关注企业ESG表现,而高管作为企业决策的执行者,探寻其特征是否影响企业的ESG表现至关重要。文章以A股上市公司2016—2020年数据为样本,采用OLS模型研究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和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管理层持股比例能缓解企业短视投资,抑制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负向影响;两职合一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弱化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了高管的其他特征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结论为提高企业ESG表现指明了新的方向,拓展了高管团队特征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相关研究,还为企业构建合理的高管团队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燕妮 宋婷
以中国上市公司2010-2011年披露研发数据的公司为样本,引入高管团队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就高管团队异质性、R&D投入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和教育水平异质性在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且都是纯调节变量;(2)高管任期与R&D投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但都不是调节变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端生 王晓燕
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投资决策行为的影响已在学界达成共识,但激励机制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研发投资行为中的作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以2009-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关系及高管激励制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1)高管团队异质性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作用;(2)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可以强化高管团队性别、职业和任期异质性对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则会弱化高管团队性别、职业和任期异质性对研发投资行为的影响;(3)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制度在对高管团队年龄、学历异质性与研发投资行为调节中具有互补效应。并且对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薪酬激励制度的强化效果还是股权激励制度的弱化效果,民营企业均显著高于国有企业。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发挥高管团队异质性资源、规避高管团队异质性风险的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