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9)
2023(4350)
2022(3695)
2021(3655)
2020(3172)
2019(7081)
2018(6802)
2017(12827)
2016(7304)
2015(7994)
2014(7755)
2013(7587)
2012(6841)
2011(5922)
2010(6179)
2009(5799)
2008(6505)
2007(5675)
2006(5416)
2005(5043)
作者
(18803)
(15418)
(15207)
(14611)
(9987)
(7123)
(7113)
(5878)
(5824)
(5568)
(5332)
(5145)
(4980)
(4905)
(4836)
(4783)
(4609)
(4605)
(4546)
(4250)
(3795)
(3765)
(3635)
(3612)
(3521)
(3496)
(3412)
(3346)
(3194)
(3091)
学科
管理(40072)
(32153)
(31764)
企业(31764)
(21347)
经济(21309)
(15587)
(13150)
财务(13129)
财务管理(13106)
企业财务(12658)
(11387)
方法(11258)
人事(9192)
人事管理(9192)
数学(8941)
数学方法(8870)
(8081)
体制(7268)
(7185)
银行(7184)
(6875)
(6654)
业经(6373)
(5897)
经营(5504)
(5407)
金融(5407)
计划(4966)
决策(4964)
机构
大学(94322)
学院(93282)
管理(43648)
理学(35267)
理学院(34918)
管理学(34646)
管理学院(34414)
(33826)
经济(32738)
研究(25927)
中国(25921)
(23756)
(20365)
财经(17270)
(15816)
(15265)
中心(13502)
财经大学(13183)
科学(13118)
北京(13046)
(12557)
商学(12324)
商学院(12213)
(12033)
公司(11051)
(10095)
研究所(10075)
业大(10011)
(9890)
(9793)
基金
项目(54074)
科学(43572)
基金(40978)
研究(40168)
(34718)
国家(34423)
科学基金(31119)
社会(25992)
社会科(24623)
社会科学(24612)
基金项目(21745)
自然(20912)
自然科(20482)
自然科学(20479)
自然科学基金(20163)
(19311)
教育(18963)
(17064)
资助(16745)
编号(16063)
成果(13741)
(12713)
教育部(11459)
重点(11437)
(11270)
人文(11216)
(11049)
项目编号(11036)
(11035)
课题(10699)
期刊
(42581)
经济(42581)
研究(28815)
(24795)
中国(22458)
管理(21639)
(15067)
金融(15067)
科学(11831)
学报(11183)
财经(9474)
大学(9418)
财会(9052)
学学(8792)
会计(8546)
(8372)
教育(8238)
(7950)
技术(7722)
通讯(6276)
会通(6248)
现代(5742)
业经(5740)
经济研究(5228)
(5151)
农业(5122)
(5078)
(5073)
经济管理(4940)
(4698)
共检索到155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江凯  宋常  王玉龙  
以理性经济人假说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选取我国2014~2017年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外部董事在员工持股计划实施中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相比于没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有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在员工持股计划公告前会进行负向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且管理层权力越大,盈余管理越显著;在区分高管类型后发现,相比于其他高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只有CFO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更为显著;外部董事的治理效应结果显示,相比于权力较小的外部董事,权力较大的外部董事对员工持股计划中的盈余管理抑制效果更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国柳  赵阳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董事和高管遭受民事诉讼时具有"兜底"效应,降低了董事高管的执业风险。选取2002-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会加剧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减弱。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国柳  赵阳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董事和高管遭受民事诉讼时具有"兜底"效应,降低了董事高管的执业风险。选取2002-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在不同公司治理水平下,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会加剧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公司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减弱。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臧泽华  
ESOP(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引入的股权激励概念,其性质、特点并不为企业广泛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ESOP的实施背景、具体操作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ESOP会计处理进行分析,并研究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ESOP的讨论集中在它的发展历程、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和对员工工资水平的影响等方面,本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思路,研究ESOP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的作用,并指出要杜绝过度的盈余管理,必须要严补制度规范和会计制度方面的漏洞,并且从这两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贾宁  梁楚楚  
以盈余管理行为作为研究视角,采用2002年~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制度环境与公司治理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购买保险的公司,购买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进一步将样本分为国内和香港交叉上市(同时发行AH股)和仅国内上市(仅发行A股)两个子样本,发现对于AH股公司,购买保险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而对于仅发行A股的公司,购买保险的公司却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目前尚未发挥对国内上市公司应有的治理作用。此外,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治理作用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影响。具体地,在法律和监管制度相对完善的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晖  左鑫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董事会监管下高管变更带来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高管变更当年存在调减盈余行为;董事会监管程度与高管变更的概率有相关关系;董事会监管能抑制高管变更时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应注重董事会制度建设,强化董事会监管作用,以规范盈余管理行为,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健康、有效的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茂竹  张雯  代江蕾  
分析了盈余管理对董事长变更、CFO变更的影响,以及两权分离度对盈余管理与董事长变更、CFO变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FO越容易变更,董事长却越不容易变更,而负向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CFO越不容易变更,董事长却越容易变更;两权分离度越高,董事长与盈余管理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而两权分离度对CFO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姣  
本文从审计质量和独立董事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二者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通过选取上交所以及深交所2015年初到2020年主板上市公司数量为主要样本,进行相关实证分析,研究三者之前的变量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第二,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次数与盈余管理正相关。第三,独立董事发表意见次数,对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相关性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嫦  郭颖颖  李丽丹  
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了董事会治理和盈余管理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弱化了企业的费用粘性;良好的董事会治理机制则有助于遏制管理层基于盈余管理目的的成本管理行为,进而提高了企业的费用粘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的费用粘性仅仅体现在国有企业中,且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基于自身的增长目标和政治目标通过操控费用支出对企业费用粘性的影响更为凸显;企业相对于同行业竞争对手的盈利增长压力强化了企业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下的费用粘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爱勤  陈旭东  
本文以2007—2012年我国深沪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董事会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治理的五个特征: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制度、委员会设立状况、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和董事持股比例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但抑制程度和方式不同,而董事会行为则不能抑制真实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汉文  廖方楠  韩洪灵  
为明确独立董事联结和内部控制在治理盈余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本文采用匹配+双重差分(DID)的方法,并结合应计和真实两类盈余管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应计盈余管理方面,独立董事联结和内部控制均能显著地发挥治理效应,且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在真实盈余管理方面,内部控制能显著地发挥治理效应,而独立董事联结则不能对真实盈余管理产生影响,且在此场景中它们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进一步考虑二者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发挥作用的具体方式以及企业整体战略后发现,与独立董事联结相比,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总体上更全面且更稳定。本文不仅补充与拓展了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对比了独立董事联结和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力,还有助于增进监管部门和实务界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及其治理机制的透视,从而可以改进监管方向与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宇  李延喜  薛光  
文章以2010-2013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了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变更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索了股东和董事会治理差异对两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管理者在正常离职前的一年至两年内会进行盈余操纵,且正常变更前一年的盈余管理程度比变更前两年高。另外,股东和董事会治理水平的差异会显著影响管理者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即股权集中度较低或董事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霞  
本文以2001-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讨论了面临监管压力时企业如何选择盈余管理行为,并进一步分析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企业面临监管压力且分类变动受限时,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和董事会规模扩张会降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董事增加持股会加大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当企业面临监管压力且应计盈余管理受限时,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独立董事比率高、董事持股比率大会增加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支晓强  童盼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1 ̄2003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独立董事变更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公司控制权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独立董事没有有效发挥作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越高。第一大股东变更的上市公司要比未变更第一大股东的公司表现出更高的独立董事变更概率和变更比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懂事”,但不够独立。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是当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未能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关键原因。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傅代国  夏常源  
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独立董事网络位置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网络的位置会提升其治理效应,具体表现为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增加盈余反应系数。结论丰富了"网络和治理"的研究文献,为独立董事有效性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