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22)
2023(3289)
2022(2917)
2021(2769)
2020(2550)
2019(5766)
2018(5729)
2017(11582)
2016(6108)
2015(7058)
2014(7043)
2013(7295)
2012(6569)
2011(5893)
2010(5984)
2009(5756)
2008(5820)
2007(5215)
2006(4724)
2005(4210)
作者
(17464)
(14784)
(14684)
(13814)
(9349)
(6996)
(6909)
(5732)
(5456)
(5243)
(4976)
(4974)
(4814)
(4619)
(4545)
(4390)
(4382)
(4320)
(4263)
(4193)
(3639)
(3586)
(3575)
(3331)
(3326)
(3317)
(3204)
(3171)
(2958)
(2909)
学科
管理(29853)
(29023)
(27095)
(27067)
企业(27067)
经济(27051)
方法(15368)
(13759)
数学(13548)
数学方法(13501)
(11344)
财务(11338)
财务管理(11323)
企业财务(11042)
(8188)
(6197)
业经(5758)
体制(5756)
人事(5666)
人事管理(5665)
(5622)
银行(5614)
中国(5458)
(5360)
(5276)
(5181)
金融(5181)
公司(5147)
资源(5050)
(5025)
机构
大学(92402)
学院(92102)
管理(40509)
(37843)
经济(37123)
理学(35342)
理学院(35044)
管理学(34605)
管理学院(34461)
研究(25826)
中国(23377)
(20911)
(18611)
财经(16986)
(15568)
科学(14956)
商学(13493)
商学院(13414)
(13105)
财经大学(12992)
(12583)
中心(11970)
北京(11890)
研究所(11659)
业大(10999)
(10779)
经济学(10697)
(10683)
(10131)
经济管理(10096)
基金
项目(58859)
科学(47233)
基金(44999)
研究(40994)
(38536)
国家(38191)
科学基金(34167)
社会(27596)
社会科(26233)
社会科学(26227)
基金项目(24477)
自然(23494)
自然科(22866)
自然科学(22860)
自然科学基金(22493)
(21561)
教育(19014)
资助(18838)
(17887)
编号(16421)
(14017)
成果(12566)
重点(12527)
教育部(12378)
人文(12178)
(11853)
科研(11492)
国家社会(11223)
创新(10957)
大学(10889)
期刊
(42029)
经济(42029)
研究(24465)
(18774)
中国(15858)
管理(15757)
学报(12866)
科学(12180)
(10164)
金融(10164)
大学(9325)
学学(8789)
财经(8687)
(7938)
经济研究(7266)
(7232)
业经(7226)
财会(6662)
商业(6093)
资源(6062)
会计(5650)
技术(5585)
农业(5266)
问题(4675)
理论(4506)
通讯(4477)
会通(4458)
图书(4433)
技术经济(4117)
经济管理(4077)
共检索到1348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世敏  陈怡秀  马智颖  
笔者以中国公司在职消费经济性质为切入点,探索高管关系资源对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关系的中介传导效应,并考察产权性质和在职消费规范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作用,从而揭示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驱动机理。笔者选择2010—2016年969家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公司在职消费总体上表现为显著的"效率观";在职消费与高管关系资源显著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在职消费被广泛用于维系各类关系资源;高管关系资源对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具有中介传导作用;产权性质对高管关系资源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而在职消费规范政策的调节效应不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斌斌  李佃辉  
一、引言近年来,关于高管在职消费的研究已经初见端倪,不过大多数都是理论分析和对国外国内研究的总结,国外专门针对在职消费的实证研究也不多见。由于创业板市场目前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最具有潜力的市场,所以对创业板市场的研究意义重大。而创业板市场由于其上市企业自身的一些不同,其高管消费与公司业绩之间关系特点亟待研究。二、文献综述目前来看,国内外关于高管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观点,即代理观和效率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怡秀  孙世敏  
以在职消费的经济性质为逻辑分析起点,从理论上阐释了高管在职消费的各成分(货币薪酬补充、正常职务消费和自娱性消费)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机制,并选择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货币薪酬补充成分在职消费对高管发挥有效激励作用,是补偿性激励机制,对货币薪酬激励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维系关系发生的在职消费是一种关系资本投资,主要用于维系公司与政府的关系,而非客户关系;自娱性消费产生代理成本,损伤公司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宏  黄文华  
代理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是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和公司治理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基础,运用2003~2006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与高管人员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相对非国有最终控制的公司而言,国有最终控制公司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与公司业绩负相关,而支付现金股利可以显著降低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程度。这表明国企分红在抑制在职消费的同时,减少了代理成本。这为我们从优化公司治理、约束管理层代理动机角度思考国有企业收益分配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德芳  叶陈刚  
文章利用沪深两市2010年~2013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对管理层权力对在职消费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权力越大,其管理层的在职消费水平就越高,但在职消费水平越高,公司业绩却在下降,说明了管理层权力提升了在职消费水平,却没能相应的提升公司业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莉  
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界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结论。文章首先对高管报酬的两种不同理论基础:委托─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做一阐述;然后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最后再对目前此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彬  朱学义  刘建勇  吴敏艳  
文章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政府限薪令之间的关系。结论归纳为三点:一是我国上市企业中存在显著的高管非业绩付薪现象;二是较非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高管非业绩付薪的现象更为严重;三是政府法规发布后,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水平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得到显著提高,说明《政府限薪令》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瑞纲  陈丽羽  
选取2014—2018年主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引入股权集中度作为调节变量,从高管团队年龄、任期、性别以及受教育水平四个方面特征,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任期异质性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性别异质性、受教育水平异质性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股权集中度有利于调节高管团队异质性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玲玲  
高管报酬和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因而所得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以往研究所使用的公司业绩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了和公司增加值相关的指标(EVA、MVA、FGV),最终从这些指标中提取出三个因子,分别从传统指标、增加值指标和现金流指标的角度反映原有变量的特征。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翡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耿明斋  
本文通过对 2 0 0余家上市公司业绩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之间关系的客观描述与深入分析 ,认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水平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 ,其根本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没有真正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则相对应的经营机制。作者建议 :取消国有控股公司的行政级别 ,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治理机构 ;大幅度提升高管人员的薪酬水平 ,实行年薪加奖励的薪酬制度 ;鼓励高管人员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股权 ,在公司内部建立起长期激励机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赵青华  
关于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关系,很难用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来解答。无论是委托代理理论、信号理论、激励理论,还是契约理论,都有诸多的假设前提;而利用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结论又依赖于数据样本、计量方法以及公司薪酬、业绩等代理变量;因而,无论是实证研究还是理论模型研究,对公司业绩与高管薪酬的关系都未有定论。在研究我国公司高管激励问题时,还应将经济制度、法制乃至人文环境加入激励模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浩  向显湖  许毅  
本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经验、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能够促进业绩预告信息质量提高,及时性增强,倾向性偏离保守,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从而体现为高管协同动机;没有证据表明高管经验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激励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好信息来说,高管持股对公司业绩预告行为具有激励效应,高管年龄可能会增强这种激励效应;对于坏信息来说,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并不明显,坏信息没有得到充分披露。本文结论丰富了公司业绩预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为高管激励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运  叶德磊  
上市公司高送转和高管减持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被热炒的高送转题材更是一度成为高管减持公司的"标配"。选取2010~2017年间发生高管减持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送转、公司业绩水平和高管减持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推出高送转的公司,推出高送转的公司高管减持规模更大;上市公司加大高送转强度会促使高管扩大减持规模;公司业绩与高管减持规模负相关,相对于业绩差的公司,业绩好的公司高管减持规模更小;进一步考察公司业绩在高送转行为与高管减持规模之间的调节作用后,发现随着公司业绩水平的提升,高送转与高管减持规模间的正向关系有所减弱。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王建文  李莉  
文章以2006—2008年深、沪两市高管持股比例大于1%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投资者的投资效率和股东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两个角度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作为高管持股的假设变量,对上市公司高管持股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当以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存在三次曲线关系。而以每股收益作为公司业绩指标时,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与公司经营业绩不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