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04)
- 2023(11546)
- 2022(9811)
- 2021(9001)
- 2020(7812)
- 2019(17617)
- 2018(17132)
- 2017(33926)
- 2016(18363)
- 2015(20185)
- 2014(20061)
- 2013(19959)
- 2012(18465)
- 2011(16500)
- 2010(16483)
- 2009(15524)
- 2008(16129)
- 2007(14498)
- 2006(12437)
- 2005(11458)
- 学科
- 济(74762)
- 经济(74629)
- 管理(65994)
- 业(63528)
- 企(55912)
- 企业(55912)
- 方法(38188)
- 数学(33999)
- 数学方法(33757)
- 财(30940)
- 制(23526)
- 务(21865)
- 财务(21833)
- 财务管理(21784)
- 企业财务(20988)
- 中国(18221)
- 农(17170)
- 银(16916)
- 银行(16902)
- 业经(16350)
- 体(15966)
- 行(15961)
- 融(15827)
- 金融(15825)
- 体制(13912)
- 学(12765)
- 贸(12432)
- 贸易(12422)
- 易(12123)
- 技术(11618)
- 机构
- 大学(262249)
- 学院(258356)
- 济(111945)
- 经济(109816)
- 管理(102688)
- 理学(88443)
- 理学院(87584)
- 管理学(86492)
- 管理学院(85972)
- 研究(81101)
- 中国(67051)
- 财(61860)
- 京(53223)
- 财经(48191)
- 经(44036)
- 科学(43891)
- 所(39672)
- 江(38777)
- 中心(38228)
- 农(36966)
- 经济学(36570)
- 财经大学(36388)
- 研究所(34855)
- 业大(33676)
- 北京(33414)
- 经济学院(33179)
- 州(30352)
- 商学(30126)
- 商学院(29881)
- 范(29520)
- 基金
- 项目(168124)
- 科学(135269)
- 基金(127869)
- 研究(123320)
- 家(109938)
- 国家(109062)
- 科学基金(95648)
- 社会(83113)
- 社会科(79060)
- 社会科学(79043)
- 基金项目(66759)
- 省(62684)
- 自然(61037)
- 自然科(59682)
- 自然科学(59667)
- 自然科学基金(58747)
- 教育(57974)
- 划(53264)
- 资助(53087)
- 编号(47127)
- 部(40259)
- 成果(39904)
- 制(37664)
- 重点(37365)
- 教育部(35873)
- 国家社会(35568)
- 创(35309)
- 人文(34560)
- 性(34394)
- 发(33370)
- 期刊
- 济(118718)
- 经济(118718)
- 研究(78900)
- 财(54338)
- 中国(51055)
- 管理(40176)
- 学报(37550)
- 科学(34337)
- 融(33874)
- 金融(33874)
- 农(33017)
- 大学(30069)
- 学学(28664)
- 财经(26134)
- 教育(22929)
- 经(22140)
- 农业(21240)
- 技术(19910)
- 经济研究(19403)
- 业经(17347)
- 问题(15652)
- 会计(15360)
- 财会(15308)
- 贸(13267)
- 理论(12652)
- 技术经济(12371)
- 版(12173)
- 业(12085)
- 统计(11599)
- 国际(11533)
共检索到391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志强 石本仁
文章以2007-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管将其私人控制权收益在同行业内做比较时所产生的公平性感受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揭示了高管公平性偏好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及控制权收益-公司价值敏感性较高,而额外控制权收益的分布情况却与之大相径庭。国有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大,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小;而家族控股公司的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均值最小,但额外控制权收益均值较大。(2)控制权收益绝对额与额外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方向相反。相对于股权分散或者存在股权制衡的公司,股权集中公司高管控制权收益绝对额显著降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邬国梅
本文没有采用一般意义上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委托代理模型,而是假设控股股东与经理人利益相一致的分析框架。只要股权融资下的控制权收益超过负债融资下的财务杠杆收益,控股股东就会选择权益融资方式实施投资项目。即使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小于零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仍因能通过发行新股所取得的控制权收益达到其投资目标而实施该投资项目,从而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实证结果显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5年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净利润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且在第5年平均为负。经粗略估算,上市公司每次股权再融资所取得的平均控制权收益约为2.26亿元,其中国有股东约为1.5亿元,上市公司可接受投资项目的最低收益...
关键词:
所有权结构 控制权收益 过度投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贇
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对并购溢价的影响,并利用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并购溢价与公司控股股东拥有的控制权成正向关系,而与其拥有的现金流权成反向关系;控制权比率与现金流权比率差异越大,并购交易的溢价越高。同时,在控股股东控制权比率和现金流权比率相分离的情况下,并购溢价水平与并购交易支付对价中的股权支付比率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由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上市公司所发起的并购交易,如果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则交易溢价水平相对较高,而是否构成关联交易却对并购溢价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溢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水平
"壳"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上市公司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对象,但控制权争夺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的支持和掏空理论认为这是"两权分离"下的代理成本令大股东有意侵占上市公司,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但这难以解释中国的现象。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相互关系是剖析股东行为,研究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呈正相关;(2)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正相关;(3)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负相关;(4)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姜锡明 刘西友
本文选用2000~2006年深沪两市第一大股东发生变革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检验了治理环境和股权特征对控制权私有水平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程度越轻,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执法水平越高,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呈倒"U"型关系;股权制衡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有负向作用;股权性质对控制权私有收益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治理环境 股权特征 控制权私有收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建明
在证券市场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股权的高度集中使控制权问题更加明显。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在全流通情况下,一些新的公司治理问题将逐步显现。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为研究对象,以2008年~2011年间发生的80起涉及控制权转移的协议转让交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股权转让比例、变更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代理问题以及财务杠杆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私人收益与股权转让比例正相关,与变更股权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与股权制衡度负相关。控制权私人收益与两职合一正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负相关。控制权私...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控制权转移 控制权私人收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昆玉 王跃堂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否具有改善经营绩效的功能?本文以1997~2000年在A股市场发生控制权转移的153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和主营业务总资产收益率扣减行业均值后,作为绩效衡量基准,选择控制权转移前2年至后3年共6年作为时间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权转移后的3年或4年里,样本公司的经营绩效得到了改善;有偿转让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优于无偿划拨型;部分转移型的控制权转移绩效与全部转移型无显著差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林乐 谢德仁 陈运森
本文研究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监督和行业竞争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具体地,以实际控制人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与否来衡量实际控制人监督的力度,基于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与实际控制人不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相比较,实际控制人以董事身份兼任薪酬委员会委员的公司的经理人薪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这一关联关系只出现在所处行业竞争程度相对较高的公司中。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对于私人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参与薪酬委员会的运作来有效监督和改进经理人激励机制,完全独立的薪酬委员会未必最优。本文的发现也为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正面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水平
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会带来什么效应呢?本文选定2000~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接着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确实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产生了正的影响,同时,大股东利益侵占又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向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高管变更和大股东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林朝南 刘星 郝颖
通过进一步改进国内相关研究中控制权私利的度量方法,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行业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具有行业特征,且行业跨度越大,控制权私利的差异就越显著;(2)不同行业门类间控制权私利的显著性差异普遍存在,制造业次类间控制权私利的差异性不显著;(3)行业特征对控制权私利差异的解释度达到17.2%,且未受到其他非行业因素的影响;(4)在行业影响因素中,固定资产比重和行业垄断程度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与理论上的作用机理基本相符,但同发达国家的经验结论存在差异。
关键词:
行业特征 控制权私利 行业垄断程度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立燕 熊胜绪
对我国2005-2007年间发生控制权转让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的控制层级与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正相关,法律保护水平与超控制权收益负相关。研究表明最终控制人的控制链条越长,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水平越高,而较好的法律保护水平能够抑制其超控制权收益的水平。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采取政策措施推进控股股东缩短控制链条,发展核心能力,既能有效降低控股股东的超控制权收益,也有利于促进其获取合理收益;同时应进一步落实对中小股东的法律保护,改善执法效率。研究还显示对最终控制人较高的股权制衡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获取的超控制权收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文沛 夏康健 连慧颖
在控制权转让过程中,审计师是决定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以2007-2013年的控制权转让交易为研究样本,基于管理层自利的视角,对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成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受到自利动机的影响,管理层在控制权转让交易中存在着操纵审计师选聘的情况;在充分考虑了与审计师间的信任关系、信息优势以及市场反应之后,管理层更倾向于选择与年度审计声誉相近的审计师;当管理层收到非标准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后,将会丧失对审计师的信任,并且漠视由于审计师声誉变更而引起的不良市场反应,转而重视信息优势,进而在交易中选择更低声誉的审计师。研究结果为规范和监督上市公司的审计师选聘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管理层自利 审计师声誉 控制权转让交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常亚波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近年来受到资本市场上各类投资者、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本文利用Tobit模型对我国上证A股上市公司2009—2012年分红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上市公司高管货币薪酬、股权薪酬与公司现金分红之间并非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说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当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明显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与现金分红水平无关,高管更看重公司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高管薪酬 现金分红 实际控制人 代理成本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池国华 杨金 邹威
与已有研究多关注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硬因素不同,本文着眼于影响内部控制的隐性软因素,从高管背景特征入手,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高管的背景特征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具有一定影响,且不同高管的背景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应当重视发挥软因素的作用,从高管本身入手,为内部控制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本研究有助于从更高的层次加深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胡旭阳
本文以 2 0 0 3年上半年发生的国有股权转让交易为样本 ,以受让方是否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受让的股份数量与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量的比值代表受让方对受让公司的控制权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的私人收益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具有较高的私人收益 ,这反映了我国法律体系对中小投资者缺乏足够保护。
关键词:
公司控制权 私人收益 投资者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