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3)
- 2023(6396)
- 2022(5254)
- 2021(4962)
- 2020(4061)
- 2019(9187)
- 2018(8785)
- 2017(16005)
- 2016(9334)
- 2015(10509)
- 2014(10620)
- 2013(9906)
- 2012(9021)
- 2011(8321)
- 2010(8501)
- 2009(8006)
- 2008(7941)
- 2007(7201)
- 2006(6408)
- 2005(6083)
- 学科
- 管理(33380)
- 济(30771)
- 经济(30689)
- 业(27125)
- 企(24495)
- 企业(24495)
- 制(12437)
- 财(11415)
- 中国(11305)
- 方法(11164)
- 体(9229)
- 业经(9189)
- 数学(8715)
- 农(8695)
- 数学方法(8594)
- 理论(7622)
- 体制(7471)
- 务(6826)
- 财务(6804)
- 学(6792)
- 财务管理(6787)
- 银(6623)
- 银行(6607)
- 技术(6481)
- 企业财务(6467)
- 行(6316)
- 划(6251)
- 融(6202)
- 金融(6200)
- 教育(5917)
- 机构
- 学院(131424)
- 大学(130443)
- 济(51103)
- 经济(49968)
- 管理(48066)
- 研究(44491)
- 理学(40950)
- 理学院(40508)
- 管理学(39904)
- 管理学院(39648)
- 中国(32718)
- 财(27890)
- 京(27575)
- 科学(24532)
- 所(21700)
- 财经(21139)
- 江(21024)
- 中心(19631)
- 研究所(19156)
- 经(19084)
- 农(18365)
- 范(17676)
- 师范(17490)
- 北京(17341)
- 业大(16827)
- 院(16538)
- 州(16256)
- 技术(16186)
- 经济学(15826)
- 财经大学(15623)
- 基金
- 项目(84638)
- 科学(68211)
- 研究(66315)
- 基金(61025)
- 家(52227)
- 国家(51766)
- 科学基金(44970)
- 社会(42350)
- 社会科(40008)
- 社会科学(40000)
- 省(33741)
- 教育(33576)
- 基金项目(31704)
- 划(28620)
- 编号(27521)
- 自然(27378)
- 自然科(26737)
- 自然科学(26731)
- 自然科学基金(26269)
- 成果(23852)
- 资助(23849)
- 制(22705)
- 课题(20919)
- 重点(19972)
- 部(19733)
- 创(18404)
- 发(17803)
- 性(17792)
- 教育部(17541)
- 国家社会(17505)
共检索到204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占军
讨论高等教育领域趋同问题有三个基本的制度前提,即组织分层、制度的功能和制度标准化。在政府主导分层的系统下,自致合法地位的院校通过采用已经在先附合法地位的院校中实行的具有标准化和合法性的制度,而努力获得高声望院校所具有的合法性。这些标准化的制度其功能不仅包括解决组织运行效率,而且还承担着提供合法地位以及获取资源的功用。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组织分层 制度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武学超 罗志敏
本文深入剖析了英国新一轮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改革的逻辑动因、高等教育治理组织机构创新以及制度优化策略。研究发现,英国本次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改革充分体现了机构重组与深度协同相统一、追求卓越与全面公平相统一、资助原则与学术价值相统一的基本逻辑。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治理体制改革应处理好"创新"与"守护"的逻辑法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温思美
无论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成果,还是中国的改革实践,都共同表明了组织与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作用。同样,我国农业与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就有赖于组织制度尤其是微观经济组织制度的合理安排与创新。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罗必良教授的《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农民经济组织的应用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一书将经济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经济组织进行规范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论实证研究,来构建一个关于经济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民经济组织问题进行应用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涂智苹 宋铁波
通过搜索CSSCI来源期刊中的经济管理类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制度逻辑理论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研究主题的92篇论文作为样本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内容分析方法,从样本文献的发表数量、理论基础、研究机构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制度逻辑理论在国内组织管理研究中的运用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娟
组织趋同是高职院校在特定制度环境中寻求合法性的主要途径。合法性机制通过强迫趋同、模仿趋同和规范趋同引导高职院校趋同发展。趋同能规范和引导高职院校办学,但过度趋同又导致高职院校办学出现千校一面、缺乏创新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和学校合力克服过度趋同,促进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组织趋同 新制度主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占军
师范院校的趋同主要表现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管理上的趋同化。由于院校间资源来源的单一化、专业设置政策的同一化,以及评价政策缺乏针对性的分类等问题,导致存在着简化对象的倾向,这都在客观上造成了院校的趋同。
关键词:
大学趋同 师范院校 合法化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凯 赵娟
1977年至今,新制度主义奠基性论文确立的核心命题得到了后继研究者的经验验证和部分拓展,关于组织趋同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和精细化。自1991年开始,新制度主义进入组织趋同与多样性并重的阶段,强调关注制度环境的异质性以及组织实践的多样性,提升了理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但该理论仍存在诸多危机,例如研究主题过于狭窄;对组织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研究缺少分析性概念和理论命题;研究视野过于微观化和工具化,缺少思想性突破。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能否在拓宽主题的过程中与不同流派制度主义进行对话、学习和吸收,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组织趋同 组织多样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田凯 赵娟
1977年至今,新制度主义奠基性论文确立的核心命题得到了后继研究者的经验验证和部分拓展,关于组织趋同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和精细化。自1991年开始,新制度主义进入组织趋同与多样性并重的阶段,强调关注制度环境的异质性以及组织实践的多样性,提升了理论的包容性和解释力。但该理论仍存在诸多危机,例如研究主题过于狭窄;对组织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研究缺少分析性概念和理论命题;研究视野过于微观化和工具化,缺少思想性突破。组织分析新制度主义能否在拓宽主题的过程中与不同流派制度主义进行对话、学习和吸收,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新制度主义 组织趋同 组织多样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荣成
基于制度逻辑及其整合机制的分析,结合企业管理之道、体、术,中国式管理体现出三大特点:基本逻辑上,经济逻辑—政治逻辑—技术逻辑是基本;中西规则上,中西合璧、中魂西制、中主西辅、中实西形是事实;三层共振上,与高层、中层、低层分别形成思维共振、行为共振、利益共振。
关键词:
中国式管理 中魂西制 制度逻辑 三层共振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宗劲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演化过程。土地流转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是现阶段诸多限制条件下的次优选择。要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成熟完善,政府应该利用其在资源配置权利上的优势地位,安排相关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及进程,从而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蓓文
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横向的国际比较、理论内涵的新变化、“双循环”下的典型特征、自贸试验区探索的创新实践以及“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的协同发展六个方面,剖析中国从历史到现状、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中国问题与全球经济治理相互关系的逻辑演进,提出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的六大逻辑:从要素流动型开放到制度型开放的历史逻辑,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到开放政策实践的比较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内涵变化的理论逻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制度型开放典型特征的现实逻辑,自贸试验区探索与制度型开放创新实践的中国逻辑,“一带一路”与中国制度型开放协同发展的全球逻辑。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全球经济治理 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伍开群 欧世平
根据TCE和GHM理论,应该将农场所有权界定给专用性资产投资人,以监督其他契约方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应该选择资本农场。然而,资本农场无法准确计量雇佣劳动边际贡献,具有较高雇佣交易成本。依据Hansmann企业所有权理论,资本农场制度成本较高而制度效率较低。因此,按照效率原则,应该淘汰资本农场。现实中,资本市场处于求大于供非出清状态,而劳动市场处于供大于求非出清状态,造成农场更加依赖于资本而非劳动。根据卢周来讨价还价模型,相对劳动,资本具有较高讨价还价能力,从而拥有农场所有权。因此,存在一定数量资本农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双一流"建设可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具体内容。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具有"后发外生型"和"集中管理型"的特征,两种制度共同作用表现为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模式,两种制度约束导致在大学制度建设上表层目标与深层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步,即出现所谓的"脱序"现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朱乐平
高职教育政策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历经需要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巩固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改革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与深化发展主导型政策阶段。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变迁深受经济体制、管理模式及传统文化观念等深层结构因素影响。各阶段发展方式呈现较强的路径依赖现象,政府和高职院校的理性选择影响政策变迁。推动产业转型、变革管理机制和满足个体需求是高职教育政策的变迁的主要动力。
关键词:
高职教育政策 高职院校 历史制度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