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46)
2023(9396)
2022(8020)
2021(7787)
2020(6624)
2019(15188)
2018(14709)
2017(27646)
2016(15535)
2015(17937)
2014(17964)
2013(16375)
2012(14746)
2011(12936)
2010(12658)
2009(10520)
2008(9576)
2007(7870)
2006(6501)
2005(5529)
作者
(37078)
(30761)
(30460)
(29435)
(19532)
(14584)
(14028)
(12065)
(12019)
(10929)
(10602)
(10285)
(9596)
(9518)
(9399)
(9319)
(9211)
(9201)
(9007)
(8850)
(7751)
(7360)
(7256)
(7233)
(6923)
(6919)
(6912)
(6815)
(6100)
(6024)
学科
(51824)
经济(51758)
管理(41430)
(37316)
(31126)
企业(31126)
方法(26809)
数学(24090)
数学方法(23692)
中国(18859)
(14512)
(14425)
理论(13004)
业经(11240)
技术(10774)
教育(10388)
教学(9762)
地方(9679)
农业(9594)
(9517)
(9288)
财务(9251)
财务管理(9231)
(9033)
贸易(9026)
(8790)
(8725)
企业财务(8720)
(7700)
(7650)
机构
学院(194943)
大学(187307)
管理(75336)
(72977)
经济(71370)
理学(65457)
理学院(64838)
管理学(63597)
管理学院(63223)
研究(56052)
中国(40227)
(37644)
(34553)
科学(31555)
(30290)
技术(29386)
职业(28576)
中心(28476)
(28355)
师范(28135)
财经(27904)
业大(25683)
(25481)
(24886)
(24725)
(23715)
教育(23350)
北京(22734)
经济学(22547)
研究所(22317)
基金
项目(136295)
科学(110291)
研究(108571)
基金(97045)
(82001)
国家(81234)
科学基金(72343)
社会(66866)
社会科(63303)
社会科学(63291)
教育(58086)
(56593)
基金项目(51672)
编号(47651)
(47580)
自然(45734)
自然科(44772)
自然科学(44762)
自然科学基金(43918)
资助(38733)
成果(36838)
课题(34372)
(31824)
重点(31644)
(29803)
(29608)
(29291)
教育部(28820)
项目编号(28356)
规划(28228)
期刊
(71980)
经济(71980)
研究(55103)
教育(44208)
中国(41644)
(27787)
技术(27537)
管理(27125)
学报(23303)
科学(22175)
(21324)
职业(20286)
大学(20021)
学学(17811)
(15517)
金融(15517)
农业(14367)
技术教育(13884)
职业技术(13884)
职业技术教育(13884)
财经(13456)
业经(12839)
(11631)
(11321)
论坛(11321)
经济研究(10997)
图书(10795)
问题(9795)
理论(8677)
财会(8362)
共检索到278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立梅  张默  
通过对东北地区本科、高职高专、中职院校水利类专业名称情况、专业设置与招生情况、高职水利类专业职业对应情况,以及水利类专业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水利类专业设置存在专业之间界定不清,存在包含关系;专业覆盖面过窄,不宜在高职高专开设,学生招生就业受阻;专业与本科设置的专业不对接,学生升学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将水生态概念引入专业目录中,强调水环境的整体性原则,体现流域性,淡化城乡概念,增加涉外水利工程的内容,重新整合水利设备类专业,中小型水电站管理等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晓地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陕西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许多障碍,如中高职衔接缺乏整体设计、衔接管理与监督不到位、专业衔接与课程对接契合度低、院校间互动沟通机制不顺畅等。中高职院校之间应进一步密切联系,加强专业与课程对接,建立良性互动机制与沟通交流平台等,促进中高职教育实现有效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健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一个新的历史命题,它是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人的提高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决定的。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的课程标准厘定不清、课程内容重复严重、课程结构因循陈规、课程教材一仍旧律等问题,文章提出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计划,准确定位和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结构,整合创新教材编写的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建超  韦沁  
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是中高职衔接实施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建筑类专业为例,分析中高职专业课程和教材衔接的思路和措施,提出通过职业分析,统筹中、高职教学内容,根据对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按四种类型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教材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白娟  周丽  
针对当前中高职旅游类专业"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衔接设计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并提出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晴  
中高职衔接是我国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战略对职业教育体系提出的历史使命,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变革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内涵与要求,从体制变革诉求、机制变革诉求及教学模式变革诉求等方面揭示了中高职衔接中专业与职业互动的立足点,从职业需求规范专业设置方向及专业设置引领职业需求变革等方面解读了专业与职业在中高等职业衔接教育中的延续关系,并提出变革教育体制、教育机制、教学模式等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霞  
结合教育部正在开展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从学科专业目录的类型、学科专业划分的依据、学科专业的发展与潜在的矛盾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本次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修订的中心任务、学科专业设置的根本目标以及目录修订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以期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齐守泉  
文章以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为核心的系列有关职业教育文件为出发点,析出作为现代职教体系和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基轴——中高职专业衔接的观点,从政策溯源、政策解读、政策诉求三个维度进行评析,界定了政策视角下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概念内涵,构建了中高职专业衔接体系建设模型图,提出了当前中高职专业衔接体系建设的政策诉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齐守泉在《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8期中撰文以教育部有关职业教育的文件为出发点,从政策溯源、政策解读、政策诉求三个维度探究中高职专业的衔接,界定了政策视角下的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概念内涵,构建出中高职专业衔接体系建设模型图,并提出政策诉求。溯源国家实行中高职专业衔接的政策发展脉络,从1985年开始,共涉及12个政策文件。在历史层面,问题表述和相应策略的变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绪光  任艳  
"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是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试行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对"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现实意义以及"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模式的关键点,提出了"3+3"旅游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一些具体举措。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黄俊刚  郭海龙  
本文分析了中高职职业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根据广东珠三角汽车后市场职业能力的岗位调研,构建了汽车后市场职业能力标准模块库,进行了职业能力内涵的分析和中高职能力等级的划分。课题组依据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基本理念,对汽车类人才的职业能力进行分级,界定中、高职汽车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确定了中高职汽车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标准,构建整体性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温福军  郭海龙  刘越琪  孟国强  
针对中高职汽车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中出现问题,根据珠三角岗位能力调研对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将汽车的职业能力分为6个等级,从经验能力到策略能力,对中高职培养的职业能力及目标进行界定,以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职业能力模块接口为基础,构建中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课程衔接体系架构、课程标准开发流程和课程领域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理连  
推进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其中基于高职引领视角下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包括纵向上中高职衔接、横向与产业企业人才规格标准的对接以及现代职教体系内的协调对接等构成要素。同时,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等是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的重要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乾平  俞林  
针对目前中高职机械类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叠、培养时间过长等情况,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构建由基础课、专业课、素质教育课、实践课构成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基本框架,制定中高职衔接的接力标准,使中高职人才培养形成连续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桂萍  宋烨  
课程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落脚点。针对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主要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电子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或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工作岗位出发,理清典型工作任务,使中高职电子专业培养规格更加明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中高职衔接电子类专业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