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36.20.78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4)
2023(10729)
2022(8556)
2021(8004)
2020(6562)
2019(15518)
2018(15383)
2017(27694)
2016(15751)
2015(18035)
2014(18391)
2013(17061)
2012(15158)
2011(13446)
2010(13896)
2009(12686)
2008(13059)
2007(11584)
2006(10108)
2005(9479)
作者
(41409)
(34206)
(33883)
(32552)
(22073)
(16295)
(15708)
(13225)
(13075)
(12704)
(11663)
(11407)
(11109)
(11045)
(10515)
(10364)
(10302)
(10289)
(10281)
(9717)
(8590)
(8434)
(8249)
(8014)
(7987)
(7843)
(7669)
(7537)
(6789)
(6696)
学科
(72912)
企业(72912)
(68836)
管理(63277)
(61311)
经济(61225)
方法(30001)
(22952)
数学(22185)
业经(22032)
数学方法(21642)
(18829)
理论(18800)
财务(18788)
财务管理(18762)
中国(18511)
企业财务(17750)
技术(16565)
(13343)
(12817)
(12589)
企业经济(12244)
(12148)
(11727)
经营(11445)
教育(10860)
技术管理(10704)
教学(10468)
(10112)
贸易(10099)
机构
学院(216742)
大学(208947)
管理(86132)
(80387)
经济(78418)
理学(73088)
理学院(72407)
管理学(70938)
管理学院(70532)
研究(60619)
中国(47605)
(43901)
(40835)
(36199)
科学(34199)
财经(31770)
技术(30009)
(29279)
师范(29048)
(29004)
(28905)
职业(28833)
(28542)
中心(28525)
北京(27928)
业大(25458)
研究所(25442)
商学(24114)
商学院(23893)
经济学(23439)
基金
项目(133642)
科学(107474)
研究(106595)
基金(93639)
(78189)
国家(77347)
科学基金(69465)
社会(64717)
社会科(61213)
社会科学(61196)
(56135)
教育(55783)
基金项目(47967)
编号(47280)
(46049)
自然(43808)
自然科(42914)
自然科学(42907)
自然科学基金(42161)
资助(39135)
成果(38056)
课题(34583)
重点(30399)
(30207)
项目编号(29869)
(29469)
(29008)
(28137)
创新(27763)
规划(27720)
期刊
(93446)
经济(93446)
研究(63118)
中国(50380)
教育(44579)
管理(39481)
(37644)
技术(31054)
科学(24211)
学报(23824)
大学(20159)
职业(19077)
(19002)
学学(17832)
(17259)
金融(17259)
业经(16322)
财经(16034)
经济研究(14177)
(13867)
财会(13303)
技术教育(13173)
职业技术(13173)
职业技术教育(13173)
农业(12693)
技术经济(12560)
图书(11921)
(11837)
论坛(11837)
会计(11696)
共检索到33438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军  赵有生  吕一枚  薛洪启  姜惠民  孙晶艳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从以扩大规模为标志的谋求生存阶段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标志的内涵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手段单一和人才培养实施保障能力不强等方面问题,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并形成了显著的标志性成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盛立强  杨思东  
从载体、项目和管理等角度对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四进四化"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希望通过与从事及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专家进行分享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工作,为我国社会及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型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余思瑶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不同企业合作,学校为培养适合企业所需人才,会相应采取不同的组班模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配置。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竞争力各有优势。为了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质量,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入实践,加大实践,规范实践,优化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怀勇  马琴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探索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然后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加强顶层设计,服务区域发展;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高服务意识,突出企业与院校的"双主体"地位:重视平台建设,以项目促合作,改善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条件:加强内涵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牛士华  
混合所有制作为一种新型院校经营管理模式,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方面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本文论述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在职业院校运营阶段的必然性,并分析了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基本命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合所有制经营管理模式下,我国职业院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中出现的弊端,并进一步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模式下开展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具体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翟艳辉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研究和探讨。其中,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统一的办学实体是职业院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了如何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和昆  
如何促进农科教一体化发展,关系到"三农"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科研促专业,以专业促教育,以教育促人才,实现了农科合作科研、农教合作培训、科教合作教学的一体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义先  李一平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以其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本文结合当今高职教育的时代要求,通过实例剖析了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实践,如"1321"、"2+1"的学期模式、"SOVO"、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在课程体系中引入双证书教育、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分析了其实践经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闫娟  
职业教育是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协同育人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且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专业人才,也推动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变。以高等职业教育中三二分段高本衔接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为出发点,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高本衔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通过协同育人形成高本衔接一体化的新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霄红  
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产业办学的特质和企业教育功能需求的日益扩大,使彼此协同共生的合作发展条件不断成熟。双方的协同共生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明晰的实施路径和明了的评估反馈,必须建立战略协同、文化相容、信息互通的协同共生机制,才能实现校企共同的目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锋  
针对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学校一头热"问题,运用综合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及其创造力四要素关系和SECI知识螺旋模型,提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应当作为高职人才培养核心能力的观点,而且必须依托高端技术及产品开发的本科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校-企-校"协同育人创新模式,才能真正形成高新技术研发落地、企业产品增加获利空间、高职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利益共同体和共生关系链,从根本上扭转高职校企合作难以深化的被动局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绍华  孙永华  苏刚  
"双主体"育人成为应用型技术技能教育探索的新途径,通过建立"斯凯孚校企合作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学校全面合作;通过建设"斯凯孚试验田",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经验、技能培养等引入学校教学各个环节,校企双方共同探索实践"双主体"育人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献晖  涂凯迪  
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等状况,应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小冬  张加乐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剖析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我国高职院校企合作的深层次因素。探索适合高职院校企合作推进策略及途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梅  马靖香  张英良  
校内协同育人不畅,已经成为新建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突破的瓶颈性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抓住学校文化认同和校园机制协同这两个关键,双核驱动,采取系列措施,通过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形成校内协同育人文化,促使协同育人成为常态。为了凝聚发展动力,提高办学水平,邯郸学院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作用和机制的保障作用,为实现系统育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