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6)
2023(12912)
2022(11252)
2021(10749)
2020(9062)
2019(20916)
2018(20890)
2017(38795)
2016(22147)
2015(25512)
2014(25731)
2013(24583)
2012(22571)
2011(20331)
2010(20225)
2009(17933)
2008(17185)
2007(14933)
2006(12931)
2005(11204)
作者
(60338)
(49919)
(49313)
(47353)
(32166)
(23957)
(22708)
(19672)
(19189)
(18018)
(17310)
(16582)
(15911)
(15648)
(15355)
(15178)
(15052)
(14742)
(14400)
(14307)
(12435)
(12346)
(11931)
(11416)
(11401)
(11159)
(11131)
(11105)
(9975)
(9917)
学科
(78375)
经济(78297)
管理(61720)
(57163)
(47430)
企业(47430)
方法(36162)
数学(31028)
数学方法(30647)
中国(25450)
(22567)
技术(18933)
(18152)
(17960)
教育(17827)
地方(17748)
业经(17698)
理论(17568)
农业(15458)
(13184)
贸易(13177)
(13032)
(12739)
环境(12518)
(12426)
(12066)
财务(12001)
财务管理(11985)
教学(11721)
企业财务(11280)
机构
大学(298561)
学院(297080)
管理(115874)
(106627)
经济(103866)
理学(100843)
理学院(99619)
管理学(97737)
研究(97253)
管理学院(97184)
中国(67410)
(64935)
科学(61379)
(47744)
(46714)
(46388)
师范(46069)
(45061)
业大(44783)
(44729)
中心(44590)
研究所(43690)
北京(41393)
(38230)
财经(38099)
技术(38011)
师范大学(37088)
(35750)
农业(34991)
教育(34638)
基金
项目(206796)
科学(162983)
研究(158990)
基金(145353)
(124720)
国家(123523)
科学基金(106335)
社会(95578)
社会科(90132)
社会科学(90105)
(83606)
教育(78618)
基金项目(78430)
(70888)
编号(68795)
自然(68722)
自然科(67059)
自然科学(67046)
自然科学基金(65809)
资助(59002)
成果(56392)
课题(49181)
重点(46693)
(46264)
(44395)
(43786)
项目编号(41734)
(40516)
创新(40414)
大学(40176)
期刊
(115216)
经济(115216)
研究(90790)
中国(64506)
教育(61249)
学报(45130)
科学(41665)
管理(40582)
(40150)
大学(35485)
(34931)
技术(33564)
学学(31303)
农业(28455)
(20391)
金融(20391)
图书(19793)
职业(19476)
业经(19209)
财经(17630)
经济研究(17289)
科技(16099)
(15045)
论坛(15045)
问题(14982)
(14925)
(14814)
技术经济(14715)
理论(13952)
资源(13487)
共检索到4344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鲁伟  刘承赫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受到一定动机的支配,而择业的动机一般都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表明了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要追求的理想是什么,是为了财富,还是为了地位或其他因素。由于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和环境影响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人们对各种职业的主观评价也不同。因此,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择业决策起着指导和决定性作用,对学业的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认真分析和了解大一新生的职业价值观,对正确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平  吉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校企文化融合的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娜  
古典文化素养是高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古典文化素养的基本情况,提出高职大学生古典文化素养培养的途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敏  张亦慧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的本质、价值、目的和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根本认识和看法,对个人职业发展起着指导作用。职业观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海生  伍阿陆  程瑞芸  
职业价值观对人们的职业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俊  
文章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竞赛体系的实践探索为例,全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特征和要素,并提出职业素质竞赛体系提升教育资源整合度、人才培养贡献度和企业用人满意度的三大成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兵  陆建军  
高职院校行企校共建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律、行业协会功能体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联合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着主体责任不明、利益分配不均、校企文化对接不紧密、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等现象。研究联合学院人才培养有助于联合学院组织机构健全、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无缝对接、文化深度融合等,从而实现联合学院的长远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裴智民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工作站模式,全面覆盖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实现教学环节有效衔接。该模式呈现三个层次递进:建设内容的"实"、建设模式的"新"、建设机制的"活"。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顶岗实习的几个问题,还大大提高了高职院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效率,为高职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瞿俊  冉如波  
内涵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职业素质竞赛体系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素质竞赛体系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发展需求和职业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为基础,以竞赛为载体,以文化节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职业理想、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技术文化氛围。从时间上,竞赛体系涵盖了学生从入校至毕业全过程,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庄小红  
随着中高职人才通道的打通,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不畅的问题凸显,解决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脱节"问题应编制课程衔接的"接口"标准,并确保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贯通;兼顾生源的文化素质差异,实行分层教学;尝试开设限选课,填平补齐中职生在文化课程上的"缺口";文化基础课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教学设计,加强学法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贾虹  孙若颖  
文章以职业价值观问卷为工具,对江苏地区相关高职院校420名学生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学科、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此,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实施全程式的就业指导教育;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重视大学生实践教育工作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解振强  颜志明  许建民  王全智  巫建华  
专业建设是高校质量和内涵提升的核心内容,品牌专业建设是这一核心内容的实质体现。园艺技术专业品牌专业是江苏省第一批立项建设的品牌专业之一,经过3年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显著的建设成果。从标杆选择、差距剖析、关键问题解决、实施措施以及成果展示等方面,解析了品牌专业建设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钱荣明  
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深化汽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学校、经销商、主机厂三方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有效地深入实践,在课程开发、师资培养、认证培训、创业孵化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三方校企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从合作管理机制、合作驱动力、合作模式的优势和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有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敏强  黄锡炳  陈秋梅  
通过对5所技术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分析发现:技术师范院校学生在成就实现和职业发展两个维度得分最高,在轻松稳定和薪酬声望两个维度得分最低;男女学生在家庭维护、地位追求、福利待遇、规范道德、兴趣性格、轻松稳定六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学生在成就实现、福利待遇、职业发展、薪酬声望、规范道德、兴趣性格、轻松稳定七信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旭  
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人才兴国"已经被确定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要依靠众多高技术、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文章论述了我国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发展瓶颈,并以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无锡机电)为例,基于国家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构建德育管理体系、抓好德育队伍建设、建设自治管理制度、更新德育管理理念、科学建立评价体系等,不断创新德育模式,力求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和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