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86)
- 2023(17758)
- 2022(14785)
- 2021(13918)
- 2020(11619)
- 2019(26739)
- 2018(26408)
- 2017(49897)
- 2016(27831)
- 2015(31720)
- 2014(32024)
- 2013(30936)
- 2012(28345)
- 2011(25642)
- 2010(26043)
- 2009(23693)
- 2008(23461)
- 2007(20872)
- 2006(18579)
- 2005(16829)
- 学科
- 济(114886)
- 经济(114759)
- 业(93856)
- 管理(90596)
- 企(88255)
- 企业(88255)
- 方法(50528)
- 数学(40702)
- 数学方法(40011)
- 中国(34688)
- 业经(32640)
- 财(31848)
- 农(27587)
- 地方(25605)
- 理论(24834)
- 务(23173)
- 财务(23089)
- 财务管理(23059)
- 技术(22330)
- 企业财务(21877)
- 学(21154)
- 和(20966)
- 制(20773)
- 贸(19576)
- 贸易(19559)
- 易(18951)
- 农业(18713)
- 教育(18623)
- 划(17947)
- 策(17218)
- 机构
- 学院(391118)
- 大学(388856)
- 管理(154743)
- 济(150435)
- 经济(146972)
- 理学(132656)
- 理学院(131172)
- 管理学(128655)
- 管理学院(127935)
- 研究(127649)
- 中国(95079)
- 京(84532)
- 科学(77967)
- 财(70600)
- 所(63764)
- 江(60103)
- 研究所(57532)
- 中心(57149)
- 农(56802)
- 财经(55770)
- 业大(54844)
- 范(54729)
- 北京(54354)
- 师范(54273)
- 经(50448)
- 州(48849)
- 院(46790)
- 技术(46431)
- 农业(43955)
- 经济学(43735)
- 基金
- 项目(257066)
- 科学(203573)
- 研究(193849)
- 基金(182956)
- 家(157267)
- 国家(155772)
- 科学基金(135436)
- 社会(119386)
- 社会科(113055)
- 社会科学(113024)
- 省(103544)
- 基金项目(96127)
- 教育(93769)
- 自然(87608)
- 划(86710)
- 自然科(85660)
- 自然科学(85642)
- 自然科学基金(84080)
- 编号(81792)
- 资助(76213)
- 成果(66534)
- 课题(58343)
- 重点(57793)
- 发(57189)
- 部(56378)
- 创(54745)
- 项目编号(50645)
- 创新(50629)
- 教育部(49028)
- 大学(48925)
- 期刊
- 济(172146)
- 经济(172146)
- 研究(119245)
- 中国(84380)
- 教育(64655)
- 管理(63054)
- 学报(56255)
- 财(56190)
- 科学(53166)
- 农(51185)
- 大学(44625)
- 技术(42105)
- 学学(40325)
- 农业(35904)
- 融(32822)
- 金融(32822)
- 业经(29757)
- 财经(27344)
- 经济研究(26757)
- 经(23449)
- 图书(21620)
- 问题(21495)
- 职业(20663)
- 技术经济(20547)
- 业(20447)
- 科技(18616)
- 现代(17957)
- 商业(17763)
- 理论(17751)
- 坛(17649)
共检索到594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徐霄红
高等职业院校面向产业办学的特质和企业教育功能需求的日益扩大,使彼此协同共生的合作发展条件不断成熟。双方的协同共生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明晰的实施路径和明了的评估反馈,必须建立战略协同、文化相容、信息互通的协同共生机制,才能实现校企共同的目标。
关键词:
企业大学 高职院校 协同共生 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连晓庆 卢亚楠 王波
津冀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为例,探讨了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诉求,论述了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设立前的引领因素、设立中因地制宜的考量及未雨绸缪的师资培训活动,进一步指出了在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政策协同和主体自觉性意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
津冀 高等职业教育 协同发展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军 赵有生 吕一枚 薛洪启 姜惠民 孙晶艳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从以扩大规模为标志的谋求生存阶段转向以提高质量为标志的内涵发展阶段,但依然存在着高职院校开放式办学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手段单一和人才培养实施保障能力不强等方面问题,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开放式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并形成了显著的标志性成果。
关键词:
高职 开放式 校企协同 育人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元龙
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是经济社会发展倒逼的结果,这对于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理念不成熟和创新教育合力不足是导致职业院校发展趋同的根源,而发展定位不准确、职教体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效率不高等是发展趋同的具体原因。高等职业院校规避发展趋同,彰显特色必须以保障教育根本目标为底线,同时坚持错位发展,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法律制度层面的保障性措施,科学化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为其创新发展营造宽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发展趋同 创新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宏伟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既受到国家教育与产业政策的导引,又是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客观逻辑要求。有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为二者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了演化动力,一是组织结构因素生成内驱力,二是知识学习因素促动转化力,三是精神文化因素孕育涵化力。依此分析,依托职教集团构建协同技术创新总体组织架构、结合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构筑协同技术创新的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和培育协同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与环境,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的三条主要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企业 协同技术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向荣
本课题研究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任务绩效的关系。根据研究成果,重新建立了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绩效管理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元奎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发现,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现行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资助模式存在各资助项目间缺乏衔接和整合、价值导向缺位等问题。针对以上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构建"组合式"高等职业院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贫困生资助 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贵营
从区域经济社会视角看,相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个体发展,区域高等职业院校整体的协调均衡发展,对于服务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现实价值。苏州在高等职业院校数量形成规模的基础上,发挥政府职能,促进院校联结,打造协同发展平台——"苏州高职高专院校联席会议",在体制机制上实现创新,协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对提升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勇
企业大学的兴起为高职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校企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协同发展始于各组织自身需求,以校企目标整合为基础,尊重市场机制,以组织网络协同管理为手段,通过能力协同、资源协同,实现校企以及企业大学的共同发展。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着障碍。企业大学发展和校企资源互补,协同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匹配,是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目标冲突、战略性不够、文化冲突、管理体制,以及外部环境障碍、空间阻隔等是协同发展的障碍。序参量管理、"校-企"系统的内部协同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是基
关键词:
企业大学 校企合作 协同发展 模式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勇
企业大学的兴起为高职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校企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协同发展始于各组织自身需求,以校企目标整合为基础,尊重市场机制,以组织网络协同管理为手段,通过能力协同、资源协同,实现校企以及企业大学的共同发展。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既具备有利条件,也面临着障碍。企业大学发展和校企资源互补,协同运作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的匹配,是协同发展的有利条件;目标冲突、战略性不够、文化冲突、管理体制,以及外部环境障碍、空间阻隔等是协同发展的障碍。序参量管理、"校-企"系统的内部协同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是基于企业大学的高职校企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
企业大学 校企合作 协同发展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爽
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的研究是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及其职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从对国内外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制度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体系不同,以德国、美国、日本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对于高职教师的界定和高职教师制度的研究重点各有偏好;我国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研究除了引介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外,更多地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具体教师制度的研究,而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整体的、宏观的研究以及针对不同教师个体的差异化研究则相对较少。考虑到此方面的研究涉及到"宏观——微观"向度的教师制度研究及其对教师职业发展的影响,故理应作为未来深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问题的核心关注点。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 教师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莫宇芬
职业培训是企业、学校、职工都很关注的问题,校企双方沟通不顺畅、培训模式单一、培训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工学矛盾突出、培训管理松散是直接影响职业培训良性、健康、可持续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探索和研究高等职业院校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菜单式"职业培训模式很有必要。我院校企合作"菜单式"职业培训体制机制、"四阶段"职业培训工作模式、远程培训平台和企业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在探索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职业培训 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师鹏 郭顺美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就业率持续增长,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新模式。深入探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有利于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同时,只有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才能走好校企合作之路、工学结合之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实用型职业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荻 闫智勇
产业技术升级、深层矛盾积累以及发展路径转型,促使职业院校必须深化改革信息化教学模式。究其原因在于,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目标设置的形式和实质之间存在冲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对立性、教学绩效考核时虚拟和现实之间存在割裂性。为此,须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遴选工作过程作为协调信息化教学的形式与实质、教师和学生、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载体,并通过师生的行动实现专业素质的互动建构,通过情境变换提供不同效度的教学心理载荷,达成学习者技能迁移和策略形成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协同模式 职业教育 工作过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克其 陈巍 徐敏轮 钱春桃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常熟模式"等进行分析,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合作有助于农村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并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