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30)
2023(9370)
2022(7292)
2021(7193)
2020(5283)
2019(12153)
2018(11486)
2017(19869)
2016(11656)
2015(13072)
2014(12908)
2013(11566)
2012(10509)
2011(9568)
2010(10188)
2009(9358)
2008(8091)
2007(7410)
2006(6705)
2005(6393)
作者
(26967)
(22245)
(22007)
(21326)
(14045)
(10569)
(10197)
(8885)
(8345)
(8066)
(7511)
(7393)
(7276)
(7034)
(6804)
(6701)
(6571)
(6518)
(6345)
(6302)
(5792)
(5348)
(5224)
(5173)
(5149)
(5076)
(5033)
(4882)
(4456)
(4454)
学科
(31566)
经济(31524)
中国(25136)
(25107)
金融(25106)
(24213)
管理(24175)
(22129)
银行(22129)
(21576)
教育(21344)
(19573)
企业(19573)
理论(13899)
(12427)
(11310)
中国金融(10942)
(10783)
业经(10249)
教学(10035)
方法(10008)
地方(9192)
农业(9144)
(8735)
数学(7652)
数学方法(7485)
(7289)
(7245)
财务(7230)
财务管理(7222)
机构
大学(143035)
学院(141981)
(50031)
研究(49625)
经济(48476)
管理(43767)
中国(39404)
理学(36670)
理学院(36169)
管理学(35401)
管理学院(35108)
教育(31919)
(31136)
(30170)
师范(30002)
(27049)
科学(25793)
师范大学(24518)
中心(24326)
(23422)
(22766)
职业(22180)
北京(20947)
财经(20888)
技术(20778)
研究所(20372)
(19846)
(18971)
(18167)
(17377)
基金
项目(86942)
研究(78799)
科学(69657)
基金(57042)
社会(46904)
(46588)
国家(45871)
教育(45494)
社会科(44072)
社会科学(44063)
科学基金(39127)
(36815)
编号(36642)
成果(33413)
(31887)
课题(29671)
基金项目(28223)
(26309)
规划(22161)
(22131)
资助(22091)
项目编号(22005)
重点(21632)
(21245)
(20719)
(19529)
自然(19476)
(19370)
教育部(19334)
(19129)
期刊
教育(59048)
(57347)
经济(57347)
研究(56302)
中国(42835)
(29010)
金融(29010)
(20797)
技术(18454)
职业(17472)
(16392)
管理(16204)
学报(15837)
科学(14668)
大学(14664)
学学(11785)
技术教育(11751)
职业技术(11751)
职业技术教育(11751)
财经(10730)
农业(10335)
业经(9400)
(9334)
(9116)
论坛(9116)
经济研究(9104)
(8027)
高等(7080)
图书(6919)
问题(6711)
共检索到238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童世华   崔延强  
科教融汇既是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以三大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双重维度上实现与科学技术创新和使用的融会贯通。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落实科教融汇理念的过程中,却在制度层面存在缺乏针对科教融汇的制度供给、在主体层面存在行动主体科教融汇意识及科研能力薄弱、在场域层面存在校内校外融汇性教育资源缺乏、在结构层面存在科教融汇目标与过程机制不畅等问题。因此,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应从完善科教融汇的制度、打造科教融汇的队伍、丰富科教融汇的资源、健全科教融汇的机制出发,推动科教融汇理念的有效落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蕙芳   奚康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教融汇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科教融汇的历史进程、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分析,从理论逻辑、社会逻辑和技术逻辑三个层面阐述了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科教融汇本质上是通过合理的科教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但面临治理环境缺乏支撑、科教赋能建设不足、创新融合深度缺乏等现实困境。因此,可从实践出发,从以下方面探索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形塑科教文化生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供需耦合,提供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完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数字技术运用场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静  
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生成机制、驱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出发,厘清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发展机理与运行逻辑,是构建协同并进、良性互动的科教融汇新生态的必然前提。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生成机制来看,其致力于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重塑知识创新场景;遵循产业体系建设逻辑,凝聚技术创新优势;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强化管理创新实践。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驱动机制来看,其深受政策、环境以及要素的影响。从运行机制来看,其需加强双向耦合效应,推进学校办学模式革新;优化组织网络结构,打造科教产合作发展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换能力,畅通多元转化渠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裕  韦大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探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存在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支撑力度不够、科技服务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培训不够匹配等困境,从调整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服务能力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以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玉婷  李中国  
科教融汇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宗旨,重点关注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合汇聚的新能量、新动态、新变化和新发展。科教融汇符合科学探究的底层逻辑,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也是推进新兴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智力保障。将“科与教”的制度、内容、载体相融合,资源、流程、成果相汇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科教共同体、完善科教制度设计等途径,强化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结合紧密度,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联系,提升科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席小灵  
“科教融汇”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指引下,以我国“科“”教”实践探索经验为基础,切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以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融汇、科学技术与教育要素融汇、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融汇为基本实践维度,建设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认可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家乐   朱德全  
科教融汇是推动高职教育抓住时代先机、获得战略主动、实现质态跃迁的关键举措。科教融汇从理念走向具象必须以课程作为中转站,而课程发挥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调和科技与教育融汇过程中产生的多元冲突,综合表现为一种“课程秩序”。这些冲突的调和,要求高职教育科教融汇课程在价值秩序上能够形成“求用→求真→求善”的价值位阶、在结构秩序上构建“横向跨界-纵向自生”的结构体系、在主体秩序上确立“行政-市场-专业”的最佳生态位、在制度秩序上织就“历时连续-共时联通”的制度网络、在评价秩序上塑造“主体协同-方式互补”的评价格局。这五大秩序的生成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从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从自发到计划再到自发的过程,其又依赖于高职教育科教融汇课程组织、制度、资源、实践等方面的动态生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鹏  石伟平  
高考改革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关键。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高考改革在现实问题、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驱动下,致力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开放和更加突出实践的类型特色职教高考制度,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与招录机制方面进行创新。但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也受到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类型独立与横向融通、灵活多样与高效易行、深度变革与成本控制等多重矛盾的交互影响。因此,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亟需强化政府责任,建构国家统筹的改革治理机制;探索分散试点,贯彻渐进推动的改革实践思路;坚持创新驱动,采取重点突破的改革任务攻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莎莎  
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关键着力点。完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是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应然逻辑。然而,目前相关政策无法满足现代化诉求、信息孤岛问题阻滞信息流通、数字化资源平台功能不足削弱资源供给阻碍了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进程。为加速推进数字赋能职业教育进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应制定数字赋能政策,建好制度指南“强磁场”;建立数据管理机制,筑好技术应用“蓄水池”;搭建数字资源平台,绘好教育供给“同心圆”;构建数字治理体系,种好管理改革“试验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俊杰   林玲  
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教融汇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直接服务经济的教育类型,具有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社会服务领域积极作为的潜力,建设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是促进科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概念验证中心产生背景、内涵、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梳理,考察了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从功能定位、技术成熟度指标、服务范围和资本嫁接等角度分析了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逻辑。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念验证中心作为主要实践案例,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发展路径,旨在为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助力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思琪  匡瑛  
科教融汇强调了科技和教育的紧密联系,强调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科教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人才培养精准化、教学内容丰富化、实训教学真实化、学生成长具象化和教师发展高效化的特征。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深入融合,需要通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探索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鼓励教师科研交流等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伊琳   杨信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分析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路径:提升教师科教融汇的意识与能力,组建科教融汇教师团队;完善教材开发模式,确保教材呈现形式适应时代需求;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刘晶晶  闫志军  
学校制与学徒制是我国两种主要职业教育制度,二者均存在优势与不足。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精湛技术的现代工匠,需要融学校制与学徒制为一体,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基于默会知识、技能获得等基础理论,完整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完整要素、完整知识、完整教师、完整过程四个方面。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对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完整职业教育制度应完善不同层级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实现学校制与学徒制相互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现代工匠成长的外部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