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9)
- 2023(13888)
- 2022(11359)
- 2021(10678)
- 2020(8328)
- 2019(19379)
- 2018(19123)
- 2017(34759)
- 2016(19678)
- 2015(22441)
- 2014(21915)
- 2013(20757)
- 2012(19235)
- 2011(17680)
- 2010(18302)
- 2009(16391)
- 2008(16054)
- 2007(14559)
- 2006(13025)
- 2005(12064)
- 学科
- 济(76802)
- 经济(76744)
- 管理(50778)
- 业(50399)
- 企(38636)
- 企业(38636)
- 中国(29873)
- 方法(28845)
- 数学(25027)
- 数学方法(24438)
- 教育(22683)
- 农(22625)
- 地方(21866)
- 业经(19246)
- 技术(19126)
- 理论(17202)
- 学(15516)
- 农业(15193)
- 发(14435)
- 制(14175)
- 贸(13667)
- 贸易(13647)
- 银(13596)
- 银行(13575)
- 财(13412)
- 行(13251)
- 易(13167)
- 融(12966)
- 金融(12965)
- 教学(12331)
- 机构
- 学院(263232)
- 大学(262087)
- 济(101429)
- 经济(98804)
- 管理(95879)
- 研究(94213)
- 理学(81012)
- 理学院(80023)
- 管理学(78249)
- 管理学院(77740)
- 中国(67956)
- 京(58590)
- 科学(56107)
- 所(46944)
- 范(45668)
- 师范(45323)
- 财(44984)
- 江(43388)
- 中心(42348)
- 研究所(42298)
- 农(40514)
- 北京(38418)
- 教育(38064)
- 师范大学(36453)
- 业大(35547)
- 州(35367)
- 技术(34863)
- 院(34291)
- 财经(34269)
- 农业(31018)
- 基金
- 项目(169233)
- 科学(134641)
- 研究(134099)
- 基金(115925)
- 家(99745)
- 国家(98677)
- 科学基金(84660)
- 社会(82105)
- 社会科(77680)
- 社会科学(77664)
- 省(70681)
- 教育(68774)
- 划(59672)
- 基金项目(58996)
- 编号(58015)
- 自然(50799)
- 自然科(49664)
- 自然科学(49657)
- 成果(49107)
- 自然科学基金(48722)
- 资助(47196)
- 课题(44324)
- 发(42665)
- 重点(39660)
- 创(38030)
- 部(37241)
- 年(36583)
- 创新(35346)
- 发展(34812)
- 规划(34621)
- 期刊
- 济(119142)
- 经济(119142)
- 研究(88440)
- 中国(71410)
- 教育(67192)
- 管理(39084)
- 农(38105)
- 学报(35380)
- 科学(34443)
- 财(32780)
- 技术(32500)
- 大学(28948)
- 农业(26682)
- 学学(25064)
- 融(24958)
- 金融(24958)
- 业经(21234)
- 职业(19507)
- 经济研究(19201)
- 图书(18221)
- 财经(16373)
- 坛(15652)
- 论坛(15652)
- 业(15371)
- 问题(14550)
- 经(14390)
- 技术经济(13732)
- 书馆(13254)
- 图书馆(13254)
- 统计(13162)
共检索到425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楚金华
政府的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定位、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取向、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理路。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质是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衍生变化。明晰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形成机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发端于企业创新,服务企业科技力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着力点,深化评价改革和加强职业研究是其发力点。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动态调整办学定位,推行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强化知识库、师资队伍和育人文化的核心地位,创新课程任务、培养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与科研组织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落实内部评价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蓓 阮红芳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是我国建成教育强国的关键一步。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依赖传统发展格局、发展结构不善、发展模式科学性不足、发展功能发挥作用不佳等现实困境。新质生产力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创新,在价值论逻辑上具有独特优势及发展价值,在认识论逻辑上创造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态,在方法论逻辑上以技术驱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模式包括主体需求维、功能价值维、主体关系维、技术方法维,能够在凝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发挥裂变重组与跨界融合功效的基础上,实现多元利益相关者协同高效处理职业教育公共事务。面向未来,在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还需要通过顶层设计构建“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新模式,借助科技创新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发展水平,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职业教育风险防控机制,并制定法律法规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升级迭代。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蕙芳 奚康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教融汇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科教融汇的历史进程、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分析,从理论逻辑、社会逻辑和技术逻辑三个层面阐述了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科教融汇本质上是通过合理的科教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但面临治理环境缺乏支撑、科教赋能建设不足、创新融合深度缺乏等现实困境。因此,可从实践出发,从以下方面探索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形塑科教文化生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供需耦合,提供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完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数字技术运用场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飞 郭广帅
职业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对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逻辑意蕴在于促进国家对技能的重视、推动产业升级、全面提供技能资源,从而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通过技术再提质锻造新质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变量。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职业教育驱动新质生产力亟需推动职教理念的更新、培养模式的变革以及国际对接的优化。针对这一时代背景,相应对策是:贯彻系统理念,树立科技、经济、人才协调发展的“大职教观”;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教品牌建设,振兴实体经济;坚持对外开放,加快迈向世界职业技术强国;实施一体创新,通过“产学研用”模式培养高质量工匠人才。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逻辑意蕴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柏略 刘衍峰
职业教育是技术创新、传递与推广、应用的社会活动,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双向互构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技术创新与人才需求的循环驱动、产业与教育的互动合作、知识与技能的双向补充等。当前,职业教育在赋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包括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产教融合浅层化、教育模式与方法更新不足以及教师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为此,职业教育必须通过加速产教融合、加快更新教育内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从而以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生成。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才培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洋 李浩源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领域竞争加剧,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生产力演化实现从“旧质”到“新质”的能级跃迁过程中展现出的“以质促新”的核心要义,意味着创新驱动是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新质生产力“质”的锚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的日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及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优势。以深化改革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配的新型生产关系,以坚持践行绿色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绿色新动力,以完善人才制度体系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最活跃因素,是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实践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雪梅
在人类不同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学徒制模式,到工业社会的"工厂——学校"模式,至信息社会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演进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发的、规律性的内在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多视角分析表明:服务社会的根本动力、适应各国国情的文化规则、职业与学术的价值取舍,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各国实践路径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 演进历程 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高端,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何以“三融”贯彻落实“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需要厘清理论逻辑,提出新发展阶段的建议。一、聚焦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厘清“三融”理论逻辑,破解“三融”实践难题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高端,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发展逻辑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党的二十大对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的高端,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何以“三融”贯彻落实“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需要厘清理论逻辑,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张蕴启 范豫鲁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面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面向未来的理论生成,是面向世界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规模大与认可度低、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低、资源领域广与资源转化率低三大矛盾,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实践进路上,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制度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入手,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融合多方资源,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符号的文化因子、技术养分和技能要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霍丽娟
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体现,具有要素配置优、产业体系新、创新驱动快、数字赋能强、人力配置准等本质特征。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研究采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模型对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组成和运行逻辑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运行表征和推进路径。研究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作用,促进产教伴生关系;推动多元协同共建,深化校企依赖关系;打造“五金”新基建,重构教学组织关系;优化研发平台组织,创新科教融汇关系;优化数字赋能生态,建立虚实融合关系;完善产教治理体系,处理好内外环境关系。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徐政 郑霖豪 程梦瑶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又一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新质生产力作为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其关键特征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和以产业培育为主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发展目标、增强发展动力、改善发展结构、拓展发展内容以及优化发展要素,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构想:逐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补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短板,利用数字融合改善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红利”以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兰兰
新质生产力是以AI技术、生物技术等为基础,以创新、科技、知识等为动力,以新经济、新产业、新商业为载体的生产力形态。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不仅能够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还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培养新人才、创建新机制。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面临赋能新质生产力能力不足、自身结构与新质生产力需要不适应、对外开放程度不够等挑战。为此,要确立以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新定位,建立以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育人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与产业结构需求侧相协调,建构深度参与全球教育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