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5)
- 2023(15038)
- 2022(12804)
- 2021(12417)
- 2020(10142)
- 2019(23833)
- 2018(24054)
- 2017(44601)
- 2016(25145)
- 2015(28811)
- 2014(29189)
- 2013(27561)
- 2012(25231)
- 2011(22551)
- 2010(22944)
- 2009(20163)
- 2008(19479)
- 2007(17010)
- 2006(14824)
- 2005(12992)
- 学科
- 济(89685)
- 经济(89586)
- 管理(66698)
- 业(63987)
- 企(53233)
- 企业(53233)
- 方法(43900)
- 数学(38473)
- 数学方法(37724)
- 中国(28782)
- 农(25398)
- 教育(24892)
- 学(21384)
- 理论(21009)
- 技术(20374)
- 业经(19860)
- 财(19765)
- 地方(18250)
- 农业(17082)
- 贸(15166)
- 贸易(15156)
- 教学(14774)
- 易(14699)
- 和(14472)
- 制(13924)
- 环境(13449)
- 划(12649)
- 务(12192)
- 财务(12108)
- 财务管理(12084)
- 机构
- 大学(343121)
- 学院(339537)
- 管理(131863)
- 济(121822)
- 经济(118718)
- 理学(114832)
- 理学院(113435)
- 研究(111904)
- 管理学(110967)
- 管理学院(110335)
- 中国(76500)
- 京(75192)
- 科学(71077)
- 范(55618)
- 所(55436)
- 师范(55228)
- 财(53491)
- 农(51049)
- 研究所(50879)
- 业大(50646)
- 中心(50456)
- 江(50269)
- 北京(48147)
- 师范大学(44910)
- 教育(43554)
- 财经(43480)
- 技术(42636)
- 州(40889)
- 院(40832)
- 农业(39797)
- 基金
- 项目(234723)
- 科学(185193)
- 研究(177964)
- 基金(165440)
- 家(143448)
- 国家(141885)
- 科学基金(121684)
- 社会(107353)
- 社会科(101393)
- 社会科学(101361)
- 省(94046)
- 教育(89869)
- 基金项目(87619)
- 划(80669)
- 自然(79104)
- 自然科(77276)
- 自然科学(77261)
- 编号(76240)
- 自然科学基金(75833)
- 资助(68592)
- 成果(63261)
- 课题(55142)
- 重点(53350)
- 部(52533)
- 发(50090)
- 创(49463)
- 项目编号(46408)
- 创新(45790)
- 教育部(45676)
- 年(45066)
- 期刊
- 济(129858)
- 经济(129858)
- 研究(103524)
- 中国(74527)
- 教育(74174)
- 学报(51885)
- 科学(48424)
- 管理(47800)
- 农(45851)
- 大学(40521)
- 财(39458)
- 技术(38347)
- 学学(36303)
- 农业(32836)
- 业经(21490)
- 融(21358)
- 金融(21358)
- 图书(20669)
- 职业(20525)
- 财经(19899)
- 经济研究(19837)
- 科技(18198)
- 业(17838)
- 技术经济(17010)
- 经(16974)
- 坛(16758)
- 论坛(16758)
- 问题(16391)
- 发(15608)
- 版(15431)
共检索到496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薛丽红 李晓宁 卓丽杰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的现状,从充分发挥政校行企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双师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等几个方面,制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重点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流程和"55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素养、知识素养、技能素养三个方面对技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由浅入深,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技术技能 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主动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专业发展机制,依托"块状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总部—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产学研合作模式,全面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红卫 苗晓锋 付琪
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分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社会能力等内容,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12345"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为陕西省物流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有根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人才培养环境犹如一个高速运转的陀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依托无锡新区产业发展,走产学结合之路,构建了"职业道德与价值观+岗位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基础能力+动态能力"的陀螺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办学经验。
关键词:
高职教育 陀螺型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玉成 金祖旭
当前对高职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围绕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而对受教育群体(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为深入探讨学生在创业教育上的差异,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多所高职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提出"创业指数"概念,以深入分析学生选择创业与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对受教育群体(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在分析建立创业指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就确定创业指数的方法、影响创业指数的因素进行探讨,对其在高职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高职 创业教育 创业指数 创业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新
目前,高校教学、科研、创业三者较为分离。把教学、科研、创业三者连为一体,把课堂"教学"搬到企业,企业提供生产案例,企业师傅进课堂,教师从企业中寻求"科研"项目,解决"科研"难题,学生承接企业项目达到"创业"目标,将三者集合到一个平台,实现教学、科研、创业同步进行,以利于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师资队伍、实行班级公司化管理模式、工作室模式引领学生创业、要求教师科研服务社会等五种举措,实现教学、科研、创业一站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还需要为师生提供外宽内紧的学习环境、激发企业参与教学热情、为师生提供相关政策三大保障机制。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产品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 科研 创业 一站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建新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创意人才培养的改革,构建了基于创意园平台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了政产学研深度合作的义乌创意园,将人才培养中课程建设、实训实习、师资建设、文化引导等方面融合,实现了创意人才培养过程中校校、校企(行业)、校区(地域)的协同创新。依托创意园平台,建立基于真实创业环境的创意教学体系、基于创业的实践实训项目、创业导师和创意导师制度、创意和创业文化的育人机制,提高了创意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创意园 创意人才 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一风
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是当前和未来较长一个时期内中国高职院校的现实选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树立和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可借鉴性。
关键词:
区域化 高技能人才培养 改革 项目课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馨苓 潘建林
为提升创业教育成效,"专业+创业"已成为各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模式。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可以提升专业教育内涵,增强创业教育竞争力。高职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互相融合受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因素影响,内在因素包括专业教育、学生个体等;外部因素包括政府、企业、家庭等。高职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核心在于转变培养观念与教学体系,凸显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生态需求。高职"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构建在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创业"的课程体系;推进协同育人模式,融合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体系;搭建多元合作平台,促进校地产教深度融合。结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就其"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相关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章武媚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大批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的必须。高等职业教育有义务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型"模式和复杂的复合型培养模式不适合当下的职业教育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于是,适宜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就呼之欲出。复合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整合和渗透与人才素质的综合和拓展上。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多专业融合模式应在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构、实践环节的整合、教学能量的复合和教学机制的配套上作出努力。
关键词:
多专业融合 复合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永宽 秦玛
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基本要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必须围绕基本要素的系统整体创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维"属性、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从学校的中观层面设计一个模式创新构建总体框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平 吉飞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学校实际情况,在校企文化融合的环境中,通过工学结合的途径,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金泉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坚持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在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进行了探讨,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明生 王玲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教育需求,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社会经济、高职教育以及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诉求是推动协同育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动力。进行协同育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顶层设计需要解决好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者、培养内容、如何培养和评价六个问题。进行协同育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需要关注四个重要环节,即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与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与教学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欣 李美丽
本文在调研目前天津高职中存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已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探讨符合天津高职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解决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提供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人才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