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58)
- 2023(9901)
- 2022(7988)
- 2021(7512)
- 2020(6177)
- 2019(14116)
- 2018(13834)
- 2017(24745)
- 2016(14745)
- 2015(16749)
- 2014(17054)
- 2013(15874)
- 2012(14342)
- 2011(12955)
- 2010(13565)
- 2009(12550)
- 2008(12785)
- 2007(11830)
- 2006(10602)
- 2005(10037)
- 学科
- 企(72405)
- 企业(72405)
- 业(67901)
- 管理(62994)
- 济(51401)
- 经济(51287)
- 财(25416)
- 方法(20868)
- 业经(20714)
- 教育(20525)
- 务(19649)
- 财务(19629)
- 财务管理(19609)
- 企业财务(18636)
- 中国(17659)
- 制(17092)
- 理论(16454)
- 技术(16060)
- 体(14134)
- 数学(13350)
- 数学方法(13162)
- 划(12582)
- 企业经济(12130)
- 和(11897)
- 策(11619)
- 体制(11330)
- 经营(10853)
- 技术管理(10699)
- 农(10090)
- 决策(8968)
- 机构
- 大学(204328)
- 学院(203432)
- 济(77712)
- 管理(77707)
- 经济(75891)
- 理学(65976)
- 理学院(65239)
- 研究(64840)
- 管理学(64358)
- 管理学院(63919)
- 中国(45512)
- 京(43674)
- 财(42602)
- 江(34318)
- 科学(34164)
- 范(33512)
- 师范(33334)
- 教育(32921)
- 财经(32547)
- 所(30937)
- 经(29310)
- 中心(28425)
- 北京(28116)
- 研究所(27182)
- 师范大学(27139)
- 州(26076)
- 技术(24923)
- 院(23899)
- 财经大学(23887)
- 职业(23724)
- 基金
- 项目(123795)
- 科学(101787)
- 研究(101422)
- 基金(88493)
- 家(73891)
- 国家(72989)
- 科学基金(64736)
- 社会(63988)
- 社会科(60313)
- 社会科学(60299)
- 教育(55746)
- 省(50155)
- 基金项目(45827)
- 编号(43581)
- 划(43181)
- 自然(39313)
- 自然科(38438)
- 自然科学(38427)
- 成果(38140)
- 自然科学基金(37819)
- 资助(35009)
- 课题(33516)
- 制(30761)
- 部(30071)
- 重点(28929)
- 创(28242)
- 性(27824)
- 年(27641)
- 教育部(27569)
- 项目编号(27564)
- 期刊
- 济(92643)
- 经济(92643)
- 研究(70545)
- 教育(56749)
- 中国(52517)
- 财(39349)
- 管理(35837)
- 技术(24785)
- 科学(23911)
- 学报(22794)
- 大学(20118)
- 农(19421)
- 财经(17543)
- 融(17387)
- 金融(17387)
- 学学(17338)
- 职业(16621)
- 经(15158)
- 业经(14670)
- 经济研究(13119)
- 财会(12398)
- 农业(12370)
- 技术教育(11351)
- 职业技术(11351)
- 职业技术教育(11351)
- 问题(11019)
- 坛(10888)
- 论坛(10888)
- 会计(10797)
- 技术经济(10494)
共检索到325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 何杨勇
从制度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进行反思,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根本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个体、国家和企业三者利益的均衡;对科技的片面理解和利用才是造成企业低技术均衡的根本原因;高职院校在观念上要调整原来标准划一、线性逻辑和适应论的思路,在实践上要从经费投入、实训管理和师资发展三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一般技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继强
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职业院校和企业长期稳定合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着合作形式单一、企业参与内在动力不足、法规和制度不健全、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在借鉴国外部分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董大奎 林冶
坚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许多成功的事例表明:有成效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能极大地缓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矛盾;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能积极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在实施中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从而实现最佳效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红荃 黄雅茹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学术探究的热点,而对于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的质量评价研究也逐渐受到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对当今我国高职教育评价制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缘由,并提出构建以社会评价为主导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制度之改进策略,以期对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社会评价 问题 策略分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颜
作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自我国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没有设置相应学位。呼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研究者多年来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追求和目标。就研究文献内容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重在必要性分析、国外学位制度介绍、我国高职学位制度探讨三个方面。这些研究侧重事实陈述,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思考;缺乏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价值探究;研究方法单一,缺乏方法论层面的深度研究。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研究,应重视国家的顶层设计和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以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构建为起点探讨我国学位体系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或体系具体化问题的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晶
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观点,将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性基础要素作为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分析框架。以此框架分析我国区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实践,其呈现三个特征:以规制性权威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建立,以规范性角色建构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形成,以文化—认知观念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制度扩散。反思实践,有三方面值得关注:借鉴他域经验时需要进行他域解构与本土重构;政策制定与实施时要关注企业家的情感需求和反应;要关注自下而上的各组织和行动者的制度变迁诉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新制度主义 制度要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高职教育的新理念、化解和理顺现行高职院校运行中的矛盾与冲突。本文结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示范建设以来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建立高职院校运行新体制的指导思想与操作办法,并对完善运行体制的政策保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运行体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琦
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保障制度的建设,离不开政府、职校、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与支持,健全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激励政策、调控机制及双赢机制,是解决校企合作症结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洪宇
文章以中国高等职业高专教育网公示的申报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方案陈述提纲为研究对象①,通过对陈述提纲文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上从校企合作组织构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合作主体行为模式、合作动机、资源配置方式、解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等方面都迈出了新步伐的研究结论。对数据分析可以直接观察到的问题也进行了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凌洁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7期中撰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营机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机制的弊端所在,并从经济学维度考量了该机制,最后对该机制进行了创新展望。我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有技术合作和教育合作两项内容,具体包括三种模式:校企合作,培养订单生;企业委托学校培训自己的员工;学校企业共同开发。其目标是充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新
在产学合作中,由于对"产"方的主体定位不清晰,"学"方往往从自我出发,一厢情愿地推进产学合作,难以得到企业的积极响应。相反,"校企合作"的双方主体非常明确、具体,能够建立合作基础,在双方共同需求的驱动下,合作会水到渠成。本文从确定利益共同点、推行能力本位教育、实施校企深度合作以及建立有效制度保障等方面,对校企合作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能力本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齐再前 丛森 孙晓鲲
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校企双方合作的动因,阐述了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相互依存的平衡机制,并在北京联合大学进行了有益尝试,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中高校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博弈论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机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辉
校企合作之路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必要随着实践进程而不断深化。从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组织主体的学校与作为需求主体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互惠多赢是融通校企合作的前提,组织文化的契合是夯实校企合作的基础,学习型组织的共建是重构校企合作的载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桂萍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当前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多流于形式,成效不高。基于此,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研究目标,对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为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的不断深化做些有益探索。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双主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媛
我国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存在着"企业共同协作""校企合作培养""双方主体合作"三种基本模式,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校企合作关系不完善、高职院校主动服务企业意识不强、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差等不足。基于上述现状,文章提出了国家发挥组织能力、院校与企业共同发展、实行订单式培养等推进校企合作的途径,以期对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实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