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4)
2023(9002)
2022(6953)
2021(6717)
2020(5362)
2019(12254)
2018(12500)
2017(22028)
2016(13607)
2015(15880)
2014(16227)
2013(14573)
2012(13197)
2011(11918)
2010(12149)
2009(10503)
2008(10149)
2007(9223)
2006(8088)
2005(7451)
作者
(33829)
(27919)
(27769)
(26565)
(17829)
(13458)
(13080)
(10961)
(10765)
(10149)
(9601)
(9292)
(8869)
(8849)
(8795)
(8673)
(8567)
(8288)
(8226)
(7972)
(7269)
(6862)
(6714)
(6686)
(6528)
(6345)
(6330)
(6053)
(5812)
(5678)
学科
(39041)
经济(38999)
管理(27394)
(23976)
教育(22599)
中国(19816)
(19375)
企业(19375)
理论(13608)
(13548)
方法(13320)
业经(11427)
(11249)
地方(11121)
教学(10282)
数学(9543)
数学方法(9296)
农业(9119)
(8931)
技术(8653)
(8317)
发展(7767)
(7656)
(7641)
(7542)
贸易(7536)
(7294)
(7194)
产业(6793)
研究(6704)
机构
大学(171915)
学院(168685)
研究(60742)
管理(55402)
(54566)
经济(52796)
理学(46721)
理学院(45964)
管理学(44797)
管理学院(44451)
(39613)
中国(39519)
(37218)
师范(37035)
科学(36728)
教育(35146)
师范大学(30281)
(29974)
(28535)
研究所(27218)
中心(27047)
(25626)
北京(25621)
技术(24242)
(24122)
(23028)
职业(22488)
(22203)
业大(21856)
财经(19598)
基金
项目(108307)
研究(90885)
科学(86317)
基金(72054)
(60925)
国家(60134)
社会(53212)
科学基金(50894)
教育(50636)
社会科(49874)
社会科学(49863)
(45370)
编号(42360)
(39919)
成果(38169)
基金项目(37788)
课题(32750)
自然(29862)
自然科(29151)
自然科学(29143)
自然科学基金(28578)
(28196)
资助(27573)
重点(25628)
项目编号(25379)
(24898)
(24893)
规划(24850)
(23335)
(22858)
期刊
(65947)
经济(65947)
教育(63293)
研究(60612)
中国(48958)
学报(23006)
(22660)
科学(21706)
技术(20115)
(19953)
管理(19493)
大学(18857)
职业(17395)
农业(15677)
学学(15323)
图书(12935)
(12575)
金融(12575)
技术教育(11465)
职业技术(11465)
职业技术教育(11465)
(11272)
论坛(11272)
业经(10426)
(10389)
书馆(9366)
图书馆(9366)
(9363)
财经(9294)
问题(9049)
共检索到273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浊   吴寒天   吴雪萍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既具有实现技能跨文化迁移的知识职能,又承载着促进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文化使命。通过对“长三角”地区A高校留学生“非遗”传承教育项目的调查与分析,跨文化环境下的创新迁移与技能形成被证明同时依赖国际化的外在物质过程与创新本身所产生的内在驱动力,且后者具有更为长效的正向作用。同时,外语能力是影响跨文化环境下内、外向度创新迁移的重要因素;范例学习的作用在外语能力受限的前提下尤为显著。基于上述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实施主体可通过合理引导留学生加深对异质文化现象和符号的认知、提高留学生教育项目课程模块间的整合程度以及营造跨文化交流的育人环境等方式,优化培养过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瑶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传承民族文化是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它产生于民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审美内涵。其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创新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早在2013年,《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就提出,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尧美  谢娜  
近年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蓬勃发展,但仍存在准入机制不完善、培养目标功能缺乏等问题。为了实现来华留学生教育国际化,必须从制度、教学模式和师资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和改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曦  
不同国籍、不同民族的学者和学生间的交流是国际上共享知识的主要手段。日本的"留学生30万人计划"就是促进大学人员国际化,尤其是吸引外国留学生的策略之一。本文通过对该计划的分析,探讨了日本政府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的特点,即通过提高学生来源质与量的国际化程度,促进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另外,本文还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国家到底应该如何开放的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岩  肖甦  
1983年日本"21世纪留学生政策委员会"(COSP)发布《关于21世纪留学生政策的建议》报告,强调日本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的重要意义,提出到21世纪"招收10万留学生计划"。该计划经过20余年的实施成效明显,到2008年日本政府又推出"招收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也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玉香  
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竞争格局,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探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科学建构,解决好既服务于区域经济,又能使我们培养的高职人才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的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柴欣  
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看清华大学留学生教育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并尝试探讨其中可能存在的历史、政策和制度因素,并针对清华大学留学生招收、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将留学生教育纳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承场域、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遭受破坏和异化,并呈现出意识不明、实践缺失、资源匮乏等困境。鉴于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存在互动的耦合效应,既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又能够达到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因此,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缩影,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实施路径,通过形成专业群落、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民间艺人、加强校企合作、运用现代技术等手段,能够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建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江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最宝贵的优秀传统文化,文章简述职业教育的概念及其特点,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和目前面临的危急状况;并分析职业教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及各自具有的优势,预见共赢的表现,深入阐述双方结合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对通过职业教育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进行总结和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圣龙  李丽  
文章首先论述了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念、原则和目标。然后分析了非遗传承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与实施:专业基础课程突出素质加能力;突出非遗文化特色,形成技能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重在实习实训。最后阐述了建立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应遵循的原则,非遗传承教育课程考核评价的内容与实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君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有一群特殊的使者,他们背着书包和行囊走进中国的校园,在一种跨文化的氛围中开始了各自的学习、研究和探索。一段时间后,也许几个月,也许一年、三年,他们带着新的知识和文化印迹踏上新的征途,还有人会留在中国生活、工作,我们通常把这些人称作来华留学生,并把他们看作我国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锎心   张淼  
通过促进师生主体的国际双向流动、开展多类型的国际化职业教育课程、注重实践导向的国际化应用研究、优化以人为本的国际化服务体系等策略,荷兰高等职业教育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国际化道路。借鉴荷兰经验,我国应建立以资格框架为基础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体系,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制度支持,推动师生主体的双向流动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立足点,开展多维度举措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实施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俎媛媛  
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竞争性合作阶段,各国纷纷加强跨境教育能力建设。在扩大教育开放的大背景下,关注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前沿趋势,加强国际高职教育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推进国际人才流动,将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必须依据高职特色找准定位,与国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接轨,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这也是我国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保荣  
从分析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定义和内涵特征入手,梳理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起步、发展、过程及成果,针对高职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交流与合作及发展趋势,提出了走向国际化的对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国际化程度。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国际化办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由追求规模扩张阶段迈向注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之举,也是国家在教育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组成内容之一。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评出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数据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合作正在呈现发达地区引领、欠发达地区突破、沿边地区突显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