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7)
- 2023(10185)
- 2022(8184)
- 2021(7842)
- 2020(6034)
- 2019(14270)
- 2018(14076)
- 2017(25395)
- 2016(14728)
- 2015(16867)
- 2014(17024)
- 2013(15829)
- 2012(14754)
- 2011(13775)
- 2010(14371)
- 2009(12683)
- 2008(12337)
- 2007(11178)
- 2006(10102)
- 2005(9520)
- 学科
- 济(60637)
- 经济(60592)
- 管理(32124)
- 业(30971)
- 中国(24853)
- 企(23335)
- 企业(23335)
- 方法(22243)
- 教育(20965)
- 数学(19700)
- 数学方法(19155)
- 地方(18507)
- 农(17406)
- 业经(14218)
- 理论(13770)
- 发(12645)
- 学(12426)
- 农业(11777)
- 技术(10412)
- 地方经济(10400)
- 教学(10087)
- 融(9994)
- 金融(9993)
- 发展(9961)
- 银(9898)
- 银行(9889)
- 展(9834)
- 行(9698)
- 贸(9585)
- 贸易(9572)
- 机构
- 学院(199850)
- 大学(198728)
- 济(74076)
- 研究(73194)
- 经济(72158)
- 管理(69110)
- 理学(58422)
- 理学院(57643)
- 管理学(56142)
- 管理学院(55761)
- 中国(50481)
- 京(45129)
- 科学(43704)
- 范(38066)
- 师范(37815)
- 所(36867)
- 教育(34977)
- 财(33325)
- 研究所(33260)
- 江(32597)
- 中心(32016)
- 师范大学(30539)
- 北京(30083)
- 农(29550)
- 技术(27826)
- 州(26577)
- 院(26441)
- 业大(26166)
- 财经(25455)
- 职业(24551)
- 基金
- 项目(125178)
- 研究(100759)
- 科学(99850)
- 基金(84535)
- 家(72144)
- 国家(71319)
- 科学基金(60810)
- 社会(60381)
- 社会科(57009)
- 社会科学(56998)
- 教育(54659)
- 省(52660)
- 划(45466)
- 编号(44681)
- 基金项目(42485)
- 成果(38351)
- 自然(36350)
- 自然科(35511)
- 自然科学(35507)
- 课题(35353)
- 资助(35242)
- 自然科学基金(34800)
- 发(33269)
- 重点(29920)
- 年(29540)
- 部(28125)
- 规划(27250)
- 发展(27129)
- 展(26613)
- 创(26513)
- 期刊
- 济(89271)
- 经济(89271)
- 研究(70372)
- 教育(60275)
- 中国(54888)
- 农(28597)
- 管理(27470)
- 学报(26113)
- 科学(25751)
- 技术(25343)
- 财(23677)
- 大学(21735)
- 农业(20101)
- 学学(18605)
- 融(18425)
- 金融(18425)
- 职业(17236)
- 业经(16416)
- 经济研究(14354)
- 财经(12158)
- 坛(11729)
- 论坛(11729)
- 技术教育(11632)
- 职业技术(11632)
- 职业技术教育(11632)
- 问题(10836)
- 业(10645)
- 经(10567)
- 发(10566)
- 统计(10506)
共检索到3232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雪梅
在人类不同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农业社会的学徒制模式,到工业社会的"工厂——学校"模式,至信息社会的多元合作模式的演进历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演进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有着自发的、规律性的内在逻辑,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演进的多视角分析表明:服务社会的根本动力、适应各国国情的文化规则、职业与学术的价值取舍,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各国实践路径的内在逻辑。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 演进历程 逻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卢少华
新时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观念产生了明显的改变,为迎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从现代人才需求出发,在专业知识教育中融合职业教育内容,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刻板的知识教育,而是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技能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新时期开始就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做出许多的研究报告。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楚金华
政府的高等职业教育职能定位、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取向、教育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功能转化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理路。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质是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衍生变化。明晰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形成机理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社会生产力的新质生产力发端于企业创新,服务企业科技力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着力点,深化评价改革和加强职业研究是其发力点。为此,高等职业院校应动态调整办学定位,推行专业学科一体化建设,强化知识库、师资队伍和育人文化的核心地位,创新课程任务、培养方式、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与科研组织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和落实内部评价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霓
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国际化人才流动推动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目前国际上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认证主体多元且具有中介性,认证标准兼顾一般性与特殊性,认证内容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认证机制注重内外部评估相结合。为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应借鉴国际经验,厘清政府职能边界,推进管、评分离;加强元认证制度建设,保证专业认证质量;强化专业举证,促进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建设;引进国际理念,构建中国特色的专业认证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晓理
改革开放至今,"职业教育"在我国贫困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模式"的演进历程,可以将其划分为理论提出阶段、贫困农村实践阶段、城乡并举扶贫阶段及精准扶贫阶段。在把握历程的基础上,依据从国情特色到社会定位,从外界要求到自身发展的研究逻辑,我国"职业教育扶贫模式"的实践经验是:遵循国家反贫困战略导向,瞄准"三农"情结;服务经济和产业发展,对接劳动力市场需求;探索多元主体参与,促进产教协同创新。依据历程和经验,从战略导向、功能定位、教育属性及建设路径4条逻辑主线,研判"职业教育扶贫模式"在2020年后相对贫困期的走向,即国际国内"双重"的战略导向逻辑、"相对贫困期"社会的功能定位逻辑、"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教育属性逻辑、"多元主体"共同融合的建设路径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李一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以外交关系为基准的起步阶段、以接受单向项目援助为主要形式的初步发展阶段、以重视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中心的拓宽阶段和以输入与输出并举的多元合作为核心的改革深化阶段。文章通过对政策的梳理,厘清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的演进逻辑:以共同利益为导向的政策动力机制、以提质培优为关键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改革创生为方向的政策实施过程和以多元化趋势为核心的政策文本话语。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政策要推进多主体关照的政策动力机制、建立以提高执行水平为本的政策目标、创新线上合作的政策实施路径和深化"命运共同体"的文本话语建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职业教育的高端,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何以“三融”贯彻落实“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需要厘清理论逻辑,提出新发展阶段的建议。一、聚焦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厘清“三融”理论逻辑,破解“三融”实践难题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高端,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
关键词:
发展逻辑 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剑萍
党的二十大对于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三位一体”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求“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是作为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的高端,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何以“三融”贯彻落实“三位一体”重大部署,还面临着一系列亟待破解的实践难题,需要厘清理论逻辑,提出新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志军 张蕴启 范豫鲁
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是面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是面向未来的理论生成,是面向世界的实践要求。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规模大与认可度低、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低、资源领域广与资源转化率低三大矛盾,制约着其高质量发展。因此,在实践进路上,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制度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入手,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教育内涵、融合多方资源,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智力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符号的文化因子、技术养分和技能要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师鹏 郭顺美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就业率持续增长,形成了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新模式。深入探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有利于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利于为社会培养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同时,只有对发展模式进行创新研究,才能走好校企合作之路、工学结合之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实用型职业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丽莉 黄晓萍
构建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融通方面,德国形成了信息型、传递型、混合型和聚合型四种融通模式。因各参与者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不同,每种融通模式的治理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催生融通的内在动力决定了治理模式的结构,不同的融合目标和不同的融合程度形塑治理模式的样态。同时,不同的治理模式对融通的构建也具有正向或反向作用力。德国经验对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加强中学生职业引导,在拓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通渠道过程中把握质量标准,针对不同的融通目的采取不同的融通模式,设计与之相应的治理模式,激发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在协同治理的框架下使融通效果最大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雪梅 张建奇
在特有的社会文化和国情背景中,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形成了双轨并行而不互通、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学校本位企业缺位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推动了中国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教缺乏互通、与产业界互动不足、院校发展同质化、人文割裂等问题。为此,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应从传统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从模式移植走向本土化探索和多元融合的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实现教育形态和教育内容的的整体性变革。
关键词:
中国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模式 重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是基本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和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从开放科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行动是基于主体创新能力异质性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围绕建立产学多元主体共同愿景、校企微观主体共同利益基础和协同创新框架系统序参量,构建校企多元主体协同、价值整合、利益整合、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实施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生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发展新征程的基本目标。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复杂及体系化特征,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的目标指向是和谐、协同、引领,产教关系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挑战,表现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和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困境,专业结构与现代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和谐性困境,人才素质结构与现代产业革命及科技创新的协和性困境,产业企业参与职教办学与高等职业院校寻求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困境。构建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应推进高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资源供给体系、专业建设运行体系、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多元办学治理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新国 李灿军 彭瑛
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需求,也是新时代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社会性呈现出鲜明的开放倾向,开放性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性特征。新时代开放教育的政策使命及其职业倾向,需要融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彰显其价值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放大学也具备相应的现实基础。根据融合进度、程度和效度的不同,可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融合职业教育的实践模式归纳为“双轨模式”“并轨模式”和“系统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