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7)
- 2023(16781)
- 2022(14432)
- 2021(13548)
- 2020(11245)
- 2019(25759)
- 2018(25760)
- 2017(48379)
- 2016(27065)
- 2015(30548)
- 2014(30937)
- 2013(29935)
- 2012(27612)
- 2011(25354)
- 2010(25565)
- 2009(23422)
- 2008(22786)
- 2007(20383)
- 2006(18204)
- 2005(16414)
- 学科
- 济(115394)
- 经济(115197)
- 管理(77438)
- 业(68935)
- 企(59051)
- 企业(59051)
- 方法(46742)
- 数学(39351)
- 数学方法(38893)
- 中国(33120)
- 财(28318)
- 学(26672)
- 农(26661)
- 业经(24997)
- 地方(24617)
- 教育(24249)
- 制(23024)
- 理论(22014)
- 和(18081)
- 农业(17397)
- 务(17086)
- 财务(17013)
- 财务管理(16980)
- 技术(16797)
- 环境(16708)
- 体(16682)
- 融(16365)
- 金融(16361)
- 银(16342)
- 银行(16299)
- 机构
- 大学(387781)
- 学院(382001)
- 济(153060)
- 经济(149594)
- 管理(143574)
- 研究(133947)
- 理学(123922)
- 理学院(122403)
- 管理学(120211)
- 管理学院(119471)
- 中国(93537)
- 京(83350)
- 科学(80566)
- 财(72766)
- 所(67433)
- 研究所(61085)
- 中心(58511)
- 范(58491)
- 师范(58064)
- 江(57595)
- 财经(57516)
- 农(56693)
- 北京(53451)
- 业大(53414)
- 经(52133)
- 院(48015)
- 师范大学(47412)
- 经济学(47117)
- 州(45748)
- 农业(43986)
- 基金
- 项目(253803)
- 科学(201213)
- 研究(191589)
- 基金(182500)
- 家(157655)
- 国家(156235)
- 科学基金(133853)
- 社会(121248)
- 社会科(114142)
- 社会科学(114107)
- 省(99407)
- 基金项目(95943)
- 教育(94228)
- 划(84954)
- 自然(84644)
- 自然科(82608)
- 自然科学(82591)
- 自然科学基金(81100)
- 编号(78959)
- 资助(74907)
- 成果(67237)
- 部(58060)
- 重点(57945)
- 课题(57500)
- 发(54520)
- 创(52383)
- 教育部(50792)
- 制(48942)
- 国家社会(48861)
- 创新(48680)
- 期刊
- 济(174413)
- 经济(174413)
- 研究(125332)
- 中国(82554)
- 教育(69852)
- 学报(58911)
- 财(56182)
- 管理(54186)
- 科学(54112)
- 农(51857)
- 大学(46073)
- 学学(42166)
- 技术(37008)
- 农业(35532)
- 融(31856)
- 金融(31856)
- 财经(29591)
- 经济研究(28038)
- 业经(25610)
- 经(25406)
- 问题(21913)
- 技术经济(18452)
- 职业(18425)
- 图书(18194)
- 理论(17562)
- 业(17468)
- 版(17090)
- 科技(16985)
- 坛(16454)
- 论坛(16454)
共检索到579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怡玥 章永刚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办学机制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社会价值的唯一途径。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办学机制,建立了以面向市场、服务经济为宗旨的现代高职教育办学机制,结合教育的超前性与实践性,探索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
在全球的职业教育中,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对德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层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举措,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德国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经济社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露
在全球的职业教育中,德国职业教育水平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对德国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层次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与经济社会的适应性举措,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德囯教育 职业教育体系 经济社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宝柱 曹晔 盛子强
加强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的研究,促进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以河北省为例,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专业结构、分科类招生、分区域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对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四点结论。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社会发展 适应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海东 杜怡萍 刘慧慧
以广东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2008年至2011年专业设置的统计年报资料为基础,对照广东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进行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提出优化专业设置的对策。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设置 适应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曾令奇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具有社会适应性,表现为动态性、针对性、超前性三个特征;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不适应症”,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失业问题、既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又不能满足受教育者需求等问题;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对策,有拓宽专业口径,加强适应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走产学合作道路,注重教育实用性等。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社会适应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永莲 杨小燕
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路径、发展特色都不同程度地支撑和影响着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从贡献点、贡献品质和贡献偏差三个方面全面而具体地剖析了四川高等职业教育对四川经济社会的贡献特征,为四川高职提升贡献绝对值提出方向。
关键词:
四川高职 贡献点 贡献品质 贡献偏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文章对研究主题选择、理论视角的解释张力、研究主要内容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嵌入经济社会的特征进行了全面讨论。通过分析,文章认为作为经济社会的结构件之一,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嵌入在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环境当中的,可以从认知嵌入、结构嵌入、政治嵌入、文化嵌入和关系嵌入等多个角度对办学模式嵌入经济社会的特征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志军 李春珍 吕姗
增强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程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微观层面。增强课程适应性的外在动力源自三个方面:知识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知识生产模式的推动。以“问题解决”为逻辑基点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对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带来多重影响:即知识性质的应用性、知识体系的开放融合性、知识结构的技术导向性、知识传授的建构性与知识评价的多元性。基于此,为了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需要以“工作任务需要”为逻辑基点,增强课程技术知识的适应性;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定位,凸显核心技能的适应性;以“跨学科交融”为课程内容取向,凸显知识的整合性与建构性;以“多元协同参与”为课程组织方式,提升知识的反思创新性;以“异质多维标准”为课程评价方式,提升课程知识的多元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宝柱 刘永军
加强对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的研究,促进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办学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招生结构与就业结构、办学条件和经费投入水平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提出了通过政府和学校搭建三个平台来促进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对策。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性 平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沈月琴 汪淅锋 朱臻 吕秋菊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危害,全世界不得不去适应气候系统的改变。在概述气候变化和国际社会共同行动的背景下,综述了气候变化适应性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框架,并着重从经济社会视角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研究的主要领域进行了回顾,包括:①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②气候变化适应能力的决定因素研究;③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策略研究等。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3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宇
生存资源、生产要素流动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都发生着颠覆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涵养。作为近代社会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产物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第四波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着培养人才、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责任,其责任就是唤醒人的主体性意识,塑造人的理性思考能力,培养人的高层次职业素养,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功能的发挥和责任的履行须要通过构建系统化、生态化的高职教育共同体来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解放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增长带来了适应能力下降的负面效应,产生这一负面效应的深层次原因是结构与数量之间的失调。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的转折时期,有必要对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