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6)
2023(5221)
2022(4076)
2021(4054)
2020(3148)
2019(7310)
2018(6909)
2017(11668)
2016(7421)
2015(8455)
2014(8480)
2013(7361)
2012(6749)
2011(6228)
2010(6783)
2009(6092)
2008(4815)
2007(4522)
2006(4157)
2005(4052)
作者
(15743)
(12685)
(12549)
(12326)
(8039)
(6119)
(6058)
(5355)
(4758)
(4735)
(4356)
(4256)
(4168)
(4152)
(3945)
(3902)
(3884)
(3846)
(3666)
(3624)
(3488)
(3065)
(3056)
(3028)
(2930)
(2906)
(2905)
(2892)
(2749)
(2622)
学科
(24035)
金融(24035)
中国(21382)
(20779)
银行(20779)
(20309)
教育(19403)
(14565)
经济(14554)
(13315)
管理(12509)
(11117)
企业(11117)
中国金融(10813)
理论(8671)
(7452)
(7232)
教学(6961)
地方(5848)
(5469)
财务(5456)
财务管理(5451)
企业财务(5272)
(5033)
方法(4914)
(4635)
(4614)
数学(4526)
业经(4456)
数学方法(4428)
机构
大学(83971)
学院(81501)
研究(30639)
教育(28106)
(26614)
经济(25662)
中国(24260)
(21985)
师范(21908)
管理(21730)
(19047)
师范大学(18195)
理学(18048)
理学院(17720)
管理学(17216)
管理学院(17037)
职业(16019)
中心(15444)
科学(15107)
(15107)
(14357)
技术(14036)
(14005)
(13969)
银行(13562)
(13405)
北京(13362)
金融(13150)
研究所(12851)
(12748)
基金
项目(47710)
研究(46215)
科学(39313)
教育(31123)
基金(30004)
社会(26193)
社会科(24631)
社会科学(24628)
(23742)
国家(23284)
编号(22566)
成果(21231)
(21119)
课题(19865)
科学基金(19763)
(19585)
(17539)
基金项目(14628)
规划(14596)
项目编号(13639)
(13562)
重点(12783)
(12722)
(12593)
(12505)
资助(12204)
教育部(12111)
(11579)
(11538)
阶段(11506)
期刊
教育(50213)
研究(38731)
中国(29640)
(26839)
经济(26839)
(24663)
金融(24663)
职业(14095)
技术(12582)
(11720)
技术教育(9589)
职业技术(9589)
职业技术教育(9589)
大学(7832)
学报(7818)
(7638)
管理(7310)
科学(6874)
(6586)
论坛(6586)
财经(6139)
(5627)
高等(5558)
学学(5455)
成人(5303)
成人教育(5303)
(5270)
发展(4906)
(4906)
高等教育(4834)
共检索到146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开金  
如何解决高职教育中学业与职业技术的关系问题,关键还要从理念更新和机制改革做起。高职教育的理念形成与核心概念"高"字相关。高职的"高",不仅是办学层次的定位,也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要求。高职的"高",可从三个维度来定义。一是基础文化素质层面,高职学生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群"为特征,知识的广博性和系统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广芬   刘涵滨  
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应相互融通以协同培养工程师。通过对1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工程师在知识、技能、素质以及人才定位上皆有着内在关联,此为二者融通提供依据。为进一步推进融通进程,构建高质量工程教育体系,二者应加速统筹规划、协同创新。具言之,应建立跨学科的研究机制,拓展工程教育研究的问题框架;构建工程师分类培养体系,优化工程教育系统整体效能;创新数字化融通发展机制,打造持续适应的生态共生网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理论的视角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变迁:从平行走向交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源自截然不同的教育传统,高等教育一般生产和教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职业教育则提供某一特定职业的培训。对大学的评价常常基于其对某一特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莉花  唐慧  
德国传统的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和分隔的教育领域,两者在渗透性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逐渐走向沟通、融合和一体化设计的融通状态。由整个融通历程来看,教育领域之间的渗透性蕴含着许多创新的可能性,创建出更多汲取原先教育领域优势的教育形式,形成新的教育秩序。两者融通的实现离不开相应策略的设计,如建设支撑终身学习的制度基础、开发统一的能力描述语言、设计跨教育领域合作机制、提供系统完备的职业指导及持续消除政策与经济障碍等。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均不可或缺,通过增强两者的渗透性来应对个人和社会对教育体系的期许与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使教育体系更具有竞争优势,解决教育体系供给与学习者、劳动世界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翠香   崔之昂  
近年来,西班牙探索出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两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的模式。其中,纵向贯通主要指学习者从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贯通,包括基于职业院校毕业考试+职业培训证书的贯通路径、基于院校毕业考试+入学考试的贯通路径以及基于专业证书的贯通路径三种模式;横向融合主要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融合,以高等职业教育中学校为本位的双元制培养模式为代表,学习者可同时接受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西班牙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模式极大地满足了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类型学生群体进入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对我国实现职普融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进  付惠  
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为奥地利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对相关政策文本以及研究文献的分析显示,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奥地利已消除了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彼此隔离的传统壁垒,探索出纵向贯通与横向结合两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模式。纵向贯通涉及从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职业教育系统的学生可通过所就读职业学校的毕业考试、参加外部考试或凭借其职业资格证书进入高校学习。横向结合涉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以高校的双元制学业模式为代表,可让学生同时接受两类教育。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满足职业教育系统的不同学生群体参加高等教育的需求,对我国实现职普融通的类似发展目标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焦金雷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很有必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比较研究它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哪些相同之处和区别,有利于深入认识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丽莉  黄晓萍  
构建纵向贯通与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融通方面,德国形成了信息型、传递型、混合型和聚合型四种融通模式。因各参与者职责、分工和协作方式不同,每种融通模式的治理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催生融通的内在动力决定了治理模式的结构,不同的融合目标和不同的融合程度形塑治理模式的样态。同时,不同的治理模式对融通的构建也具有正向或反向作用力。德国经验对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加强中学生职业引导,在拓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融通渠道过程中把握质量标准,针对不同的融通目的采取不同的融通模式,设计与之相应的治理模式,激发参与主体的内生动力,在协同治理的框架下使融通效果最大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西广明  李文海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求其评价具有矫正误区、改进模式的功效。为此需要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规范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依靠评估理论、结合教育特点、借鉴国际经验。从系统角度,高等职业教育评价应该从评价目的、主体、客体、原则、标准、内容、方式、方法、效果等方面展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入选理由以"整合"之眼透视职业教育,从实践经验和理论推演两个范畴,建立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富有启发性的理论视角。主要观点书中认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整合就是将职业教育的要素、构建等重新组合,使之形成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新的功能整体。对照逻辑起点的内在规定,扬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新文  周志艳  
受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影响,我国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日益明显,高等职业教育更是如此。改变这种状况的途径是重新认识并界定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通过实现"人的回归"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革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心忆  
双证融通是指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通过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互认,使毕业生获得"双证"。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双证融通的课改实践,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沟通学习、工作与生活;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但由于观念上的重双证轻融通,实践中缺乏就业准入制度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颁证机构归属不同等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与问题,需要在双证融通实践过程中及时反思并付诸行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国锋  黄春阳  糜沛纹  李国帅  李元正  
课证融通的课程属于学历证书的一部分,课证融通是书证融通的一环。"课证融通"视野下的课程开发路径,是从"工作场"中选择课程内容:以证书标准与岗位标准工作任务为内容范围,以岗位职业能力与证书职业能力要求为内容深度,以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内容维度;根据"学习场"组织内容:以岗位行动领域与证书工作领域为参考,将工作任务集合转换为学习领域,对素养、知识与技能组成的学习任务进行重构以形成学习情境。"课证融通"视野下的课程考核方案采取"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的方式,终结性考核内容为"素养+理论+实操",过程性考核内容为学习情境完成度评价,考核成绩应能相互转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春芳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借鉴中专的办学经验,重点抓好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制度和学制、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秀霞  
现代远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虽然具有不同的特征,但彼此之间却有很强的互补性。准确把握两者的办学优势和潜在力量,消除不利因素,把握有利因素,充分发挥两者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师资建设方面的互补作用,有利于实现双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