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228)
2023(15848)
2022(13434)
2021(12607)
2020(10531)
2019(23914)
2018(23711)
2017(44313)
2016(25271)
2015(28293)
2014(28227)
2013(27091)
2012(24795)
2011(22423)
2010(22202)
2009(19682)
2008(19052)
2007(16745)
2006(14530)
2005(12602)
作者
(72097)
(59775)
(59711)
(56594)
(38115)
(28787)
(26937)
(23526)
(23000)
(21319)
(20360)
(20153)
(18923)
(18789)
(18637)
(18357)
(18331)
(17909)
(17173)
(17142)
(15189)
(14659)
(14553)
(13540)
(13467)
(13339)
(13261)
(13167)
(11973)
(11903)
学科
(92808)
经济(92706)
管理(68503)
(67322)
(53875)
企业(53875)
方法(47830)
数学(42557)
数学方法(42156)
中国(29279)
(26141)
教育(23193)
(22971)
(22005)
技术(20654)
业经(19826)
农业(18179)
理论(17985)
(17823)
贸易(17818)
(17299)
地方(16900)
(14767)
财务(14699)
财务管理(14677)
环境(14337)
(14136)
企业财务(13954)
(13411)
(12422)
机构
大学(353853)
学院(348857)
管理(134304)
(132977)
经济(130124)
理学(118229)
研究(117922)
理学院(116866)
管理学(114706)
管理学院(114073)
中国(79752)
(75774)
科学(75275)
(61370)
(59578)
(57517)
业大(56896)
研究所(55027)
(53054)
师范(52506)
中心(52393)
(50053)
农业(48719)
财经(47968)
北京(47937)
(44038)
师范大学(43021)
(42277)
技术(41555)
教育(41154)
基金
项目(247434)
科学(195185)
研究(180247)
基金(177916)
(157008)
国家(155624)
科学基金(132584)
社会(112272)
社会科(106387)
社会科学(106362)
(97534)
基金项目(94514)
教育(89559)
自然(87472)
自然科(85468)
自然科学(85446)
(84472)
自然科学基金(83951)
编号(73700)
资助(73252)
成果(59520)
重点(56785)
(55976)
课题(53138)
(52858)
(52202)
创新(48510)
教育部(48268)
科研(47548)
大学(46377)
期刊
(132970)
经济(132970)
研究(103995)
中国(70477)
教育(64561)
学报(60884)
(53725)
科学(53099)
大学(46103)
管理(45878)
学学(42497)
(41168)
农业(37677)
技术(35222)
(23584)
金融(23584)
财经(23143)
经济研究(22093)
业经(21719)
(19874)
(19731)
科技(18286)
技术经济(17572)
问题(17425)
职业(17145)
图书(16839)
(16409)
业大(16180)
理论(15562)
(15164)
共检索到494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韦进  王杏云  陈建平  
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特殊性,通过深入企业调查、整体抽样,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若专业对口,高职毕业生将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有较高的工作满意程度和工作努力程度,并有较好的工作绩效;在合作气氛较好的工作组织内,个人教育背景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个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将会小于合作气氛较差的工作组织内的同类差异;无论高职还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劳动者特征诸因素与工作特征诸因素结合匹配的差别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普通高校毕业生在应付技术更新和职业变换时,将更能适应一个动态环境的工作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商建初 ,范方志 ,周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瑾  傅德印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作用路径上,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是显著的;在2015年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数字经济均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力度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海峰  姚先国  张俊森  
借鉴Behrman & Birdsall(1983)的有效教育概念,本文利用1980—2005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估计了平均教育年限(教育数量)和平均师生比率(教育质量)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师生比率衡量的教育质量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在均值处师生比率每上升一个标准差(0.916)有助于提高地区劳动生产率约3.09%。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部分取决于教育质量的高低。教育质量越高教育数量对劳动生产率的促进效应越大。本文的结论暗示过于快速的教育数量扩张而不增加教师供给可能并不是最有效率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构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精神,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唯(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论"的理论思维,批判吸收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蕴含着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借鉴其诸多实证研究成果,以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实现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颖岚  倪克勤  
传统巴萨效应似乎难以解释我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从该效应的理论模型推导出发,比较不同模型形式采用最优计量模型。基于1978~2007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与中美两国两部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巴萨效应也能解释我国实际汇率走势变化的情况。服务业生产率对实际汇率的贡献更大。提高服务业份额和加快服务业生产率有利于缓解我国汇率的升值压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文献分析和收敛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在国家层面上和产业层面上存在相反的结论,可谓之"地区—产业收敛悖论"。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将1980—2009年各省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成产业结构效应、纯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并利用统计数据检验每种效应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的纯生产率效应存在绝对收敛,但是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是发散的。这正是"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存在的内在原因,即地区间生产率的收敛并不唯一地由产业的纯生产率决定,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而这两个效应在中国恰恰是发散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陈跃华  
利用河南省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发展数据,对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引入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异指数来衡量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波动及其对产业结构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河南省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特别是产业比较劳动率差异指数要高于全国同期,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还存在巨大的调整优化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俊  盛鹏飞  
当前大多数文献考察了环境管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而较少直接考察环境污染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因此文章将环境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来建立局部均衡模型,并利用中国199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主要从污染对生产的影响和污染对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两个渠道来实现;同时实证研究发现环境污染对当期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正效应,然而通过对劳动者劳动支付决策的影响会显著抑制下一期的劳动生产率,并且在环境污染规模较低时,环境污染规模的增加有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当环境污染规模较大时则会对劳动生产率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烈  
中国加入WTO后,人力资源投入的力度会不断增加,教育市场化将成为现实,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必然的趋势,高等教育具有国际化的趋向。为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芳  王进猛  沈志渔  
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的能力开发和能力创建产生作用,影响外资企业竞争力,从而产生不同的劳动生产率。本文通过对江苏省苏南地区10574家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2008~2010年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合资企业劳动生产率要高于独资企业,说明独资化没有提高外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入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企业规模、经营时间、资本密度、工资水平和人员培训等间接途径影响劳动生产率,这对跨国公司进入方式的研究是一个拓展,有助于厘清进入方式对外资企业生产率、绩效以及竞争力影响的机制和路径。研究发现,合资企业比独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独资企业的经营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倒U形关系比合资企业更显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通屏  马骏  丁舒熳  
本文从促进"消费-生产"经济循环更加顺畅的角度出发,使用中国1992-2017年的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中国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农村的消费升级对劳动生产率的带动作用暂时要弱于城市,但未来会强于城市。由此提出建议:持续推动消费升级,以消费升级带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刺激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新家  
《劳动生产率新论》评介李新家广东省委党校黄铁苗副教授的新著《劳动生产率新论》,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作为中青年学者论著丛书之一出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具有根本性的决定作用,而发展社会生产力,最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